缅甸音乐

缅甸音乐

中文名 缅甸音乐
特点 受中国印度的影响
目录导航

概述

music of Burma 生息在东南亚中南半岛西部的缅族人的音乐;掸族、 克伦、克钦等少数民族另有其各自的音乐传统和风格。 据中国《新唐书·骠国传》记载,9世纪初骠国音乐家曾 来到唐代都城长安献乐。从当时演出的乐曲、乐器、乐 队规模和演出盛况来看,骠国音乐已发展到……

地理位置

  缅甸位于东南亚,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国家,它的文化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双重影响。在古代,缅甸和中国就进行过文化交流,早在9世纪时缅甸的骠国王就曾派遣了30多名艺术家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20多种乐器,10几种乐曲,在唐朝的首都长安举行了成功的演出,著名诗人白居易也为之感动,写下了动人的诗篇“骠国乐”,诗中写道:“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这说明古代缅甸的音乐舞蹈艺术是很有特点的,并且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触发了诗人的灵感,写下了千古绝句。缅甸北部民族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在各方面都比较接近,文化艺术方面也有相通之处。缅甸中南部则受印度文化的影响较深。缅甸的古典戏剧、舞蹈大都与印度的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有关。缅甸古典音乐中的调式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喜庆,悲哀、婚礼、葬礼等均应采用不同的调式,不能混淆,这也与印度古典音乐中的拉格相似。

文化

  不同的调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尼因龙调式要在宫廷音乐中特别是皇帝出场时采用,锡基调式则用来表现哀怨、悲伤的情绪。黑包欧扁调式用于敬神迎宾等。缅甸歌曲、器乐曲中的节拍重音常常是前弱后强,并落在偶数节拍上。掌握节拍的必备乐器是西(一对金属小钹)和瓦(用竹或木制的一副拍板)。缅甸人喜爱自然、纯朴、的民族唱法,他们不重视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宽度,而刻意追求表现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并常常采用轻声吟唱的方式。

特点

  缅甸音乐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它的乐器和器乐。缅甸最主要的民族乐器是弯琴(缅语为桑柯)这是缅甸所特有的弓型竖琴,我国唐朝时称它为风首箜篌。弯琴的外形很美,高高耸起的弯曲琴颈顶端的金叶是菩提树叶的象征,它的共鸣体是用一块木头雕成的,形状像一条船,上面蒙上一块红色的鹿皮,四周饰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纹,再加上飘舞在琴颈上的红色饰带和穗子,使这件乐器显得十分雍容华贵,精致典雅。弯琴的琴弦一般是13根至16根,按五声音阶定音,音乐家将琴放在腿上抱在胸前演奏。它最早的用途是为歌唱伴奏。现在常独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弯琴的音色清新雅致,娓娓动听。演奏弯琴的大师过去被冠以“天上的音乐家”的称号。在缅甸,不仅是音乐家会演奏弯琴,广大的知识分子又都以会演奏,欣赏弯琴音乐为自己必需的文化修养。而且弯琴的音乐特点、音色影响了缅甸整体器乐风格。

弯琴

  其实弯琴本来不是缅甸乐器,它起源于古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经过阿拉伯、伊朗、印度、(或印尼)传入缅甸,但其他地方都已失传,只有在缅甸得以保存,并得到了发展,这是一个奇迹,也是古代乐器的一件活化石。今天弯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仍然十分活跃,有时还与小提琴和围鼓合奏,既保持自己的风格,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除了弯琴外,围鼓(缅语为帕特瓦因)也是缅甸人民的独特创造,它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世界上鼓的种类不可胜数,但多为掌握节奏之用。而围鼓却是演奏旋律的,标准的围鼓为21个,音域达4个八度(按5声音阶排列)。这种形体细长的鼓挂在一个圆形的木围栏的内侧,围栏上精雕细刻,用水晶玻璃镶嵌,十分华丽,鼓手坐在围栏中用双手击鼓演奏,每个围鼓鼓皮上还粘有巴沙(用糯米饭和树木灰制成的混合物)。巴沙能调节鼓的音高和音响。围鼓的音色因此变得十分动人,除了能发出凄婉含蓄的音响外,还能发出滴水似的滑音效果。

围鼓乐队

  围鼓不仅能独奏,而且形成了以围鼓为中心的围鼓乐队(缅语为赛因瓦因),它包括了围锣、芒锣、钹、木梆子、唢呐、笛子等。除弯琴、围鼓外,竹排琴(缅语为巴德拉)也是一件缅甸乐器中的珍宝。竹排琴采用20多块长短不同的竹板用线穿在一起,然后挂在一个船形的共鸣体上,演奏者用两根头上包有毛毡的车轮形小木锤敲击。竹板的选材,制作是很严格、细致的,初采的竹板要经过处理、存放三年后才能制作,做成的竹排琴音高稳定音色柔美,不会开裂。竹排琴的共鸣体是用木制成的船形体,在它的表面常常精雕细刻,并用宝石,水晶镶嵌,十分华美。作排琴的音色柔和抒情,常和弯琴一起合奏,是缅甸室内乐的主要乐器。围鼓则多用于室外,各种佛事活动,喜庆节日,戏剧舞蹈都离不开围鼓乐队。

  总之,可以说弯琴、围鼓和竹排琴三件乐器及其音乐是缅甸音乐的珍宝,也是对缅甸对世界音乐的贡献。

竖琴

太平洋战末, 日军在 缅甸吃了败战。年轻的乐队队长井上用音乐缓解大家的痛苦,歌声无形中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上等兵水岛爱好音乐,并且制作了一把缅甸竖琴。一天,士兵们遭到英军包围,大家便齐声唱起了《陋室 电影图片(8张)

  之歌》。英军将战争已经结束的消息告诉了日军,但守在三角山地带的日军部队并不相信战争已经结束,拒绝投降。在这危急时刻,水岛主动要求只身前往去说服三角山日军投降。结果日军没听劝说,耽误了投降时间,并遭到英军的猛烈炮轰。一天,日军战俘们正在战俘收容所干活,见到了打扮成僧侣的水岛回来了。水岛目睹了尸横遍野,也看到英军为战败的日军们立了“无名战士之墓”,还献上了一束束鲜花。看到这,水岛决定留在这里,削发为僧,为死去的战士们立碑。

导演简介

市川昆 KonIchikawa 男,1915年11月20日—2008年2月13日,日文名市川昆(いちかわこん),原名市川仪一,日本著名 电影导演和编剧,出生于日本 三重县 伊势。   市川昆与 黑泽明、 木下惠介、 小林正树并称“日本影坛 四骑士”。最先在东宝卡通棚工作,后来作为助理导演,默默耕耘很多年。到了新东宝后任导演,后来又先后到过日活,大映。1956年拍摄的《缅甸竖琴》使他一跃成为著名的导演。1958年和1959年的 《炎上》、 《野火》使市川昆跻身到电影导演大师的行列。 1965年拍摄纪录片 《 东京奥运会》。   70年代中亲自完成了 横沟正史的 《金田一耕助》系列,以绚烂的画面,紧凑的剧情得到了热烈的欢迎。   市川昆的作品一大部分都来自对文学作品的改编。 《键》, 《我是猫》, 《细雪》皆是如此。而 电影剧本的改编都是由他的夫人完成的。他与妻子和田夏十在东宝摄影所相识,1948年结婚。和田夏十是个剧作家,市川昆执导的大部分剧本都是由她亲自编写,在公在私都是市川昆的 好搭档。市川昆独特的影像表现力对日后的电影导演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像 庵野秀明, 冢本晋也、小西康阳等等。   2000年,86岁高龄的市川昆把往昔四骑士黑泽明、木下惠介、小林正树和自己合写的剧本 《放荡的平太》搬上了银幕。这是市川昆导演的第74部电影,根据作家 山本周五郎的原作《街道巡查日记》改编的 古装剧。影片的主人公多拉平太由 役所广司扮演。

  市川昆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是2006年的《犬神家族》。2008年2月13日1时55分,市川昆在东京一间医院因肺炎病逝,成为日本少有最长寿的导演。享年92岁。

相关信息

译 名  缅甸的竖琴   片 名 The Burmese Harp   年 代 1956   国 家  日本   类 别  剧情/ 战争   语 言  日语    IMDB评分 8.1/10 (376 votes)   片 长 116 Min   导 演  市川昆 Kon Ichikawa   主 演 Tatsuya Mihashi ..... Defense Commander    三国连太郎 Rentaro Mikuni ..... Captain Inouye   Ynosuke It ..... Village head    西村晃 KNishimura ..... Baba (as Akira Nishimura)   Jun Hamamura ..... Ito   Taketoshi Nait ..... Kobayashi (as Takeo Naito)    北林谷荣 Tanie Kitabayashi ..... Old woman   Sanpei Mine   Shojiro Ogasawara   Shji Yasui ..... Mizushima   Hiroshi Tsuchikata   Yoshiaki Kato   Sojiro Amano   Yji Nagahama   Eiji Nakamura   Tomoko Tonai   Shunji Kasuga ..... Maki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