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思想史

晚清思想史

开本 16
页数 437
书名 晚清思想史
出版时间 2005-11-01
ISBN 9787810815512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晚清思想史》作者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兼顾思潮与思想家,可谓自成体系,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内第一部以晚清思想为对象的学术专著。以晚清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围绕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民族独立与社会进步这两大任务而提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主张及其争论或斗争而展开,以社会思潮的演化脉络为经,主要思想家的思想和活动为纬,经纬交织,重现了晚清思想的发展轨迹。[1]

图书目录

绪论

一、晚清思想史的研究内容和逻辑起源

二、晚清思想史的演进轨迹及其特点

三、研究方法及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四、清前期思想史的简要回顾

第一章 应对危机的经世思考

第一节 嘉道社会危机与经世思潮的复兴

一、嘉道之际的社会危机

二、经世思潮的复兴

第二节 鸦片战争与经世思潮的新发展

一、“开眼看世界”

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第三节 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思想史的逻辑起源

第二章 太平天国的理想秩序

第一节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发生

一、太平天国发生的社会原因

二、洪秀全对基督教的改造与利用

三、《天朝田亩制度》的“大同”理想

第二节 太平天国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及其两重性

一、洪秀全对封建政治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二、太平天国的反孔活动及其评价

三、太平天国反对偶像崇拜和对佛、道的批判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太平天国与中国早期近代化

一、军事近代化的初步尝试

二、《资政新篇》的近代化蓝图

三、太平天国在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 从洋务到早期维新

第一节 洋务思潮的兴起

一、统治集团权力结构的变化和西学初步传播

二、《校邾庐抗议》:从经世到洋务的桥梁

三、洋务官僚和洋务知识分子

第二节 洋务思潮的主要内容

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洋务派的“时局”观

二、“制洋器”“采西学”:洋务派的“自强”观

三、“必先富而后能强”:洋务派的“求富”观

第三节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及其中西文化观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二、洋务派的中西文化观:“西学中源”

三、洋务派的中西文化观:“中体西用”

第四节 脱胎于洋务思潮的早期维新思潮

一、从洋务知识分子到早期维新派

二、早期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

三、《新政真诠》:一部未得到应有重视的维新著作

第五节 甲午战争前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初步变化

第四章 救亡呼唤变法

第一节 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一、甲午战败与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

二、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和活动

三、严复翻译《天演论》及其影响

四、维新变法思潮的蓬勃发展

第二节 维新变法思潮的主要内容

一、主张变法,反对守旧,要求“大变”“全变”

二、“兴民权”,“开民智”,实行君主立宪

三、宣传自由平等思想,抨击封建纲常名教

四、“富国养民”,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

第三节 维新变法思潮从高涨到低落

一、维新变法引起的新旧思想斗争

二、民族危机推动维新变法思潮走向高涨

三、变法运动失败,维新变法思潮走向低落

四、维新变法思潮的性质和意义

第五章 空前的思想启蒙

第一节 戊戌后维新思想家的启蒙活动与思想

一、维新思想家的启蒙活动

二、梁启超的“新民说”

三、康有为的“大同”世界

四、“严译名著”及其影响

第二节 学术启蒙的思想意义

一、“史界革命”及其成就

二、文学“三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三、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及影响

第三节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蒙思想

一、批判专制制度,要求人权、平等与自由

二、批判纲常名教,提倡伦理道德革命

三、批判“奴隶根性”,提倡“国民意识”

四、破除封建迷信,重视科学教育

第六章 民主革命与君主立宪思潮的兴衰

第一节 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一、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民主学说的传播

二、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思想与活动

三、改良思想与革命思想的消长

四、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革命派内部的思想派别

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

二、国粹派与国粹主义思潮的兴起

三、无政府主义派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泛滥

第三节 君主立宪思潮从兴盛到衰落

一、君主立宪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二、立宪派与清政府的“立宪”之争

三、国会请愿失败:君主立宪思潮的衰落

四、革命思潮的高涨和清王朝的覆亡

结语晚清留下的思想遗产

一、反对侵略的爱国思想

二、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附录一 征引文献和参考书目

附录二 书成后记[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