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骥才2016年2月,由北京文学月刊社主办的“2015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在猴年春节前新鲜出炉。共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4类体裁的20篇作品入选,每类体裁各有5篇作品上榜。
冯骥才创作的《俗世奇人新篇》获得最佳短篇小说奖。[1]
作者冯骥才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一九四二年生于天津。“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做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冯骥才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冯骥才在《俗世奇人新篇》的“序”里如是写道:
“二十年前,脑袋忽冒出一群人物,全是我家乡天津卫的奇人异士。……凡十八篇。出版后读者甚伙,有些篇章选入教材。这一来,脑袋里还有一些没写出来的人物便闹腾起来,也要出头露脸,展现身手。今日得闲,一下笔又冒出一群津门奇人,数一数恰是十八个人物十八个短篇。”
1.黑头
黑头是条菜狗——那模样,说它都怕脏了舌头!白底黑花,花也没样儿,像烂墨点子,东一块西一块;脑袋整个是黑的,黑得看不见眼睛,只一口白牙,中间耷拉出一小截红舌头。不光人见人嫌,野狗们也不搭理它。
2.神医王十二
要说那种“妙手回春”的名医,城里城外一拣一筐,可这只是名医而已,王十二人家是神医。神医名医,一天一地。神在哪儿,就是你身上出了毛病,急病,急得要死要活,别人没法儿,他有法儿,而且那法儿可不是原先就有的,是他灵光一闪,急中生智,信手拈来,手到病除。
3.皮大嘴
皮大嘴能说,死人能说活,张口就来,随处“现挂”,妙趣横生,很早就在三不管一带说单口相声出了名。能说的人都能编,凡是皮大嘴编的说的故事,都能口口相传。
4.黄金指
黄金指这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更强。你要比他强,他就想着法儿治你,而且想尽法子把你弄败弄死。
5.四十八样
鼓楼前有个卖药糖的叫俞六,宝坻县人,脑瓜好使,两只手特别能干。他和别人不一样,他的功夫不在“卖”上,都在“糖”里边。他在家门口摆摊卖药糖,不说不唱不吆喝,就在一个桌子上摆几排长长的带木框的玻璃盒子,中间隔开,每格里边一种糖,上边是镶玻璃的盒盖,隔着透明的盒盖看得见各色的药糖;你买哪样,他就掀开哪个盒盖,使镊子夹出几块。
6.马二
作者冯骥才民国年间天津老城这边出了位能乱真的能人,叫马二。马二的爹是干脚行出身,在运河边有自己的水陆码头,脚夫上百号,有了钱便折腾南货,赚了钱发了财,这便在老城租界两边都买了宅子,都开了铺子,上上下下都有人脉。可是,天津卫脑袋一个比一个大,后戳一个比一个硬,若是不小心得罪了更厉害的人,一定会遭人算计,弄得家败。马二他爹就是从这个坡上栽下来的,这就不多说了,之说马二。
7.冷脸
冷脸是打保定府来的,在天津至少待了二十年,人有点倔,性子闷,不好结交,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踢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给阎王爷留下了。
8.一阵风
这人家在北塘,没人知道他练过功夫,只说他是个好船夫,在白河里来来往往二十年,水性好,身手快,绰号一阵风。有人说前些天在大直沽那边碰见过他,问他为嘛不在三岔河口地上画个圈,显显身手,多弄点钱。一阵风说,天津这码头太大,藏龙卧虎,站在那儿不如站在船上更踏实。
9.张果老
俗世奇人新篇今儿天好,索七来到估衣街,逛一逛他最欢喜的宜宝轩古玩店,他运气不错,隔着临街的玻璃窗,一眼就瞧见里边木架就立着一排五彩瓷人。他玩瓷器绝对到家,那一排瓷人在他眼前一过,立时看出是嘉庆官窑五彩八仙人。……八仙人是八位,这怎么是六位?他细看一下,这儿站着的是汉钟离、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还缺着吹笛子的韩湘子和倒骑驴的张果老呵。
2017年12月8日,《俗世奇人新篇》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