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诚,男,原籍湖北省江陵县(现荆州市)人,1929年1月生于北京,汉族。1945年至1947年在北京的河北省立北京高级中学肄业。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已退休。中国养蜂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第四届顾问。
青年时期在父亲黄子因开办的养蜂场学习养蜂,自学蜜蜂理论知识和英语。 1950年秋季在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开办的俄语夜校学习3个月,以后继续自修俄语。 从1950年开始参与并主持编辑《中国养蜂杂志》(后更名为《中国养蜂》),长达40年之久,经常撰文介绍国内外先进养蜂经验和科研成果,为推动科学饲养蜜蜂、普及现代养蜂知识、促进中国养蜂带来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持“蜂群生产王浆和采取蜂毒与蜜蜂采蜜和繁殖的关系”课题,研究成果解除了蜂场生产王浆的顾虑,使王浆生产技术变及到全国,并推广了蜂毒采收技术,主持研究成功了“蜂王人工授精技术”。为蜜蜂育种提供了控制蜂王交配的手段,主持“笼蜂饲养技术的研究”课题,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改进一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 1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成立以后,他又投身蜜蜂研究工作,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并大力培养科研人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常与同组研究人员下蜂场实际操作,并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1983年和1987年曾分别到意大利及波兰考查养蜂科研情况。他是我国蜜蜂科学研究的一名开路人。 1979年中国养蜂学会成立后,他被选为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三届副理事长,一直负责学术活动的组织及论文的审查工作。他坚持学术活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坚持双百方针,团结同志,深受全国养蜂同行的尊敬。1987年获中国农学会、农业部人事局颁发的学会工作先进工作者证书。 1987年获中国农科院颁发的荣誉编辑证书,主要编著有《养蜂学》、《养蜂技术》、《蜂王培育技术》、《养蜂手册》(主编)、《养蜂手册》第二版(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常务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蜜蜂专栏主编。1992年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五单位颁发的80年代以来科普编创的成绩突出的农林科普作家荣誉证书。 199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出版荣誉证书。制作的《中国蜜蜂绘画》纪灯片获1993年33同国际养蜂大会铜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他自1947年夏季离开学校以后就到父亲开设的养蜂场参加劳动,博览养蜂书籍和杂志,学习养蜂技术和理论知识。 1955年冬季,在编制农业科学研究12年科学规划时,李俊(当时任农业科学院筹备组办公室副主任)邀请黄子固和他参加,由黄文诚执笔编写了蜜蜂科学研究规划,包括建立蜜蜂专业研究机构,以及蜜蜂生物学、蜜蜂饲养技术、蜜蜂品种及育种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治、蜜源植物和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主要研究项目及课题。 他于1956年7月参加工作,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继续编辑《中国养蜂》杂志。1957年夏季和孔繁昌、王吉彪等人给农村工作部去信,建议将发展养蜂列入农业发展纲要中,邓子恢部长回信同意了他们的建议。他参与筹备并参加了1957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养蜂工作座谈会”。会议制定了发展养蜂业的规划和具体措施。 1958年10月他和《中国养蜂》编辑室的同志一同进入在香山新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农业部种籽局副局长李俊调任养蜂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在建所初期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他主编杂志还积极参加科研和人员培训工作。l960年他负责发展首都郊区的养蜂生产,先后为北京市各区县开办3期养蜂技术训练班及蜂王浆、蜂毒生产技术训练班,培训养蜂技术员200多名;并举办中蜂饲养技术训练班,培训中蜂科学饲养技术员40余名;编写了《北京市养蜂训练班讲义》。他还在农业部委托养蜂研究所开办的全国养蜂师资训练班上讲课。 1961年他主持“生产王浆和采取蜂毒与蜂群繁殖和采蜜关系的研究”课题,试验结果证明,生产王浆的蜂群,由于蜜蜂忙于分泌王浆饲喂王台幼虫,不造王台,防止了蜂群发生自然分蜂,有利于保持蜂群强壮,使蜂蜜产量增加。在采蜜期过后采取蜂毒,对蜂群采蜜没有不利影响,还可以增加收入。这项研究解除了群众认为生产王浆影响蜂群采蜜,采取蜂毒损伤蜜蜂的思想顾虑,使王浆生产和采取蜂毒逐步在全国推广,王浆生产已占养蜂场收入的一半。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农业科学》1963年第l期。 1962年主持“中蜂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测定了中蜂的外部形态特征11项指标,并测定了中蜂蜂王产卵力、蜜蜂采蜜量和采集花粉能力、中蜂工蜂的发育日期,并且与意大利蜂作了比较。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农业科学》1963年第1期。 1963~1966年他主持了“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及“意大利蜂品种选育的研究”。开始时,用红颜色水代替精液练习给处女蜂玉注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注射的液体外溢,无法进入蜂王的输卵管。经过对蜂王生殖道解剖学研究和查阅国外资料,采用探针将蜂王生殖道内突起的阴道瓣拨开,将注射针头越过它插入中输卵管,克服了注射精液外溢的关键问题。在邹雪蓉、李怕林等同志的努力下,于1964年夏季获得了成功,人工授精的蜂王80%以上能正常地产下受精卵。这项研究成果为蜜蜂育种,控制蜂王交配提供了重要手段。当年在周崧同志指导下,设计了两向导轨蜂王授精仪,由院仪器厂负责制造。这项成果以后推广到全国的蜜蜂育种场。 意大利蜂品种选育研究,在他与陈世壁、崔元恒等同志的努力下,于l她年在河北省兴隆县用从澳大利亚新引进的意大利蜂蜂王和黑龙江引进的东北黑蜂建立了种蜂场,对蜂王的有效产卵量、子脾密实度、虫龄次序、蜂群发展情况、采蜜量、产蜡量、分蜂性、抗病力、越冬性等作了大量的测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有用数据,并且初步选出了一组高产育种群,为蜜蜂常规育种积累了经验。这项研究由于十年动乱中断了。 1965~1966年根据农科院下达的任务,他带队到杭州市牛奶公司养蜂场和浙江省桐庐县窄溪公社养蜂场蹲点搞样板田,总结高产经验。总结的养蜂高产经验提供给全国农业展览馆高产馆展出了。 1980年任科研处处长,负责全所的科研管理、组织协调、课题审查及成果鉴定等工作。 1981~1988年他主持“强群饲养技术和提高蜂蜜质量的研究”项目。 在这期间他还与马德风共同培养了两名硕士研究生,葛利生和文崇远二同志均在1985年毕业,取得了硕士学位。他负责指导的支崇远毕业论文是“不同时期蜂王体重和产卵量、封盖子数、卵小管数关系的研究”,获得好评。论文发表在日本玉川大学蜜蜂研究所出版的“Honey Bee Science”1985年第3期。 1987~1988年主持了“平湖意蜂王浆高产蜂群生产王浆性能的研究”,由养蜂研究所、浙江农大牧医系、浙江省平湖县农林局三单位协作,分别在北京、杭州和平湖,对平湖县王浆高产蜂群与当地饲养的普通意蜂群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王浆高产群比普通意蜂群的王浆产量,平均增产87%,差异显著,而且王浆质量优良。他执笔写的论文发表在《中国养蜂》1989年第1期。王浆高产蜂王在全国推广以后,使全国蜂王浆的产量从20世纪70年代末“年产150t,到90年代猛增到1000t,目前王浆年产量已超过2000t,成为世界蜂王浆产量和出口量的第一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