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绵蚜科

瘿绵蚜科

亚门 有颚亚门
动物界
中文学名 瘿绵蚜科
瘿绵蚜科
亚纲 有翅亚纲
目录导航

分类地位

  瘿绵蚜科(Pemphigidae;wooly aphids)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同翅目(Homoptera)的一科。

种属分布

  该科含39属266种,主要分布于全北界及东洋区,波及其他区。中国已知48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华东,波及全国各地,其中19个种为中国特有。

主要亚科

  该科包含3个亚科:①绵蚜亚科(Eriosomatinae):包括绵蚜族(Eriosomatini)、四脉绵蚜族(Tetraneurini);②瘿绵蚜亚科(Pemphiginae):包括卷叶绵蚜族(Prociphilini)、瘿绵蚜族(Pemphigini);③五节根蚜亚科(Fordinae):倍蚜族(Melap-hidini)、五节根蚜族(Fordini)。

化石

  该科化石蚜虫属中、哲氏绵石蚜属及胜绵石蚜属发现于波罗的海附近地区新生代第三纪地层中,绵蚜属及四脉绵虫属亦分别发现于德国七峰山地区、意大利及法国的第三纪地层中。

形态特征

   该科蚜虫体长1.5~4.0毫米。背面蜡腺常发达,分泌蜡粉、蜡丝覆盖虫体。触角5~6节,有时4节,末节端部甚短,原生感觉圈有睫至有长睫,眼有3小眼面。腹部常大于头部与胸部之和。腹管环状、半环状、截圆椎状或缺。尾片宽半月形。尾片钝半球形或近方形。有翅蚜触角5~6节,次生感觉圈无睫或有睫,条形环绕触角或方形、短条形、长圆形、圆形甚至网状;原生感觉圈无睫或有睫,圆形或长形。前翅有4斜脉,中脉分叉或不分叉,两肘脉基部接近或共柄,后翅两斜脉近平行或仅1支。静止时翅呈屋脊状。中胸前盾片三角形,盾片分为两片。性蚜无翅,缺有功能的喙,不能取食,雌性蚜只产1粒卵。产卵器退化为被毛的隆起。

生活史

  孤雌蚜卵胎生。该科蚜虫大都营异寄主全周期或不全周期生活,少数种营同寄主全周期生活。第一寄主大都是阔叶灌木或乔木,蚜大都在虫瘿内或变形的叶内;第二寄主大都是草本植物,仅少数为木本植物,蚜大都在根上。

危害

  该科麦拟根蚜、菜豆根蚜、苹果绵蚜、秋四脉绵蚜是粮食、棉花、果树和蔬菜的害虫。

  菜豆根蚜危害棉花、菜豆、蚕豆、香豌豆、马铃薯、烟草、番茄、甘蓝、甜菜、小麦、燕麦、黑麦、黍类等植物。以对棉花的危害为例,成蚜、若蚜吸取棉根汁液,致受害主根下部及须根变细或枯萎、变黑或腐烂。植株地上部叶色变暗、打蔫,棉苗生长缓慢,棉茎变红或嫩顶枯萎,叶片变薄或枯萎下垂。严重时整片棉苗枯死。

  苹果绵蚜危害苹果、梨、山楂、花楸、李、桑、榆、山荆子、海棠、花红等植物,喜于植物嫩梢、叶腋、嫩芽、根等部位,吸取汁液。叶柄被害后变成黑褐色,因光合作用受破坏,叶片早落。果实受害后发育不良,易脱落。侧根受害形成肿瘤后,不再生须根,并逐渐腐烂。

  秋四脉绵蚜危害高粱、玉米等根部,造成黄化,而为害榆树时形成红色袋状竖立在叶面上的虫瘿。

经济价值

   角倍蚜则是 益虫,其虫瘿称作 五倍子,或角倍,是著名中药,又是化工重要原料、 重工业钻尖原料和 防锈剂、 稀有金属 沉淀剂和分析剂以及航天燃料的 稳定剂。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