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
茎单生或2—3,直立,高7—20厘米,很少30厘米。
叶
基生叶较少,线形、披针形至椭圆状或卵状披针形,长2.5—10厘米,宽3—10毫米,顶端钝尖或急尖,下部渐狭,3—5平行脉;茎生叶1—4片,无柄,狭卵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或钝尖,基部圆形略狭或耳状抱茎,长1.5—6厘米,下部最宽处宽3—7毫米,5—15脉。
花
复伞形花序1—3,直径2—5厘米,伞辐2—3,直立,较粗,略等长,长1—2.5厘米;总苞片1—3,卵形或广卵形,顶端急尖或钝尖,长6—20毫米,宽2.5—10毫米,较伞辐短,7—19脉;小总苞片5—8,质薄,黄色或黄绿色,有时带红或蓝紫色,长4—8毫米,宽4—7毫米,顶端圆钝或急尖,有小突尖头,基部圆形微相连,5—7脉,长过于小伞形花序;小伞形花序直径8—15毫米,有花18—26,花柄长1—2毫米;花瓣黄色或外面带紫色,有时紫褐色,边缘及内面黄色,反折处平,中脉不凸起,小舌片较大,方形;花柱基深黄色,比子房宽。
果
果长椭圆形,长2.5—3毫米,宽1.5—2毫米,果柄长1—1.5毫米,红棕色;果棱线状,明显,每棱槽中油管1—3,合生面2—4。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海拔2350—4900米的草甸、山坡阳处或石缝中。
产青海、新疆、西藏和四川西北部。分布苏联西伯利亚和日本。
本种分布广,生长在冲积平原草甸及瘠薄石砾土中,故形态变异较大。其主要特征为伞辐2-3,小总苞5-8片,比小伞形花序长;总苞片色泽鲜黄色或黄绿色,有时带红色或蓝紫色。本种与密花柴胡 B. densiflorum Rupr.相似,区别在于小总苞片的色泽及小脉的明显与否。
【药 名】:三辐柴胡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植物三辐柴胡的全草。
【功 效】:和解少阳,疏肝理气。
【主 治】:用治伤寒邪在少阳,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证,用治肝气郁结所致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亦用于腹部胀满、胀痛。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心包络、肝、三焦、胆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6-12克,水煎服。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生药材鉴定】:天山阿克苏、湿宿等地全草作柴胡入药。
【相关药材】新疆柴胡锥叶柴胡密花柴胡窄竹叶柴胡柴胡叶链荚豆 线叶柴胡 汶川柴胡 异叶柴胡百花山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