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环状外阴炎,疾病代码:ICD:N76.8,疾病分类:妇产科。
环状外阴炎(cyclicvulvitis)病因不十分明确,在真菌培养和镜检检查下通常呈阴性,推测可能与念珠菌感染有关。在平均年龄32的青年女性中发作的几率比较大。症状是间断性的,并与月经周期有关,通常发生在经前期或行经期。性交后常有加重,检查外阴可发现明显的红斑,呈环状分布,用棉拭子拭之有触痛。
环状外阴炎的症状是间断性的,并与月经周期有关,通常发生在经前期或行经期。性交后常有加重,检查外阴可发现明显的红斑,呈环状分布。用棉拭子拭之有触痛。
细菌感染上行可导致阴道炎、宫颈炎,可有性交疼痛,以及小腹坠痛等。感染临近的组织,则导致尿道炎,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表现。[2]
好发青年女性,平均年龄32岁。
环状外阴炎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皮肤病如硬化萎缩性苔藓、扁平苔藓、湿疹、外阴裂隙等。
2.阴道病感染性因素如真菌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非白念珠菌和B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非感染因素如萎缩性阴道炎、脱屑性炎症性阴道炎。
3.对雌、孕激素过敏有作者发现对多种治疗抵抗的环状外阴炎患者对雌或孕激素过敏。
组织病理检查无特异性的发现,可有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内水肿及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
诊断:根据原因不明的、好发于青年女性的疼痛性外阴红斑,环形分布,可初步诊断,但必须排除原发病。
实验室检查:阴道分泌物真菌直接镜检,但阳性率只有61%。细菌培养有时可培养出B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部分患者用雌孕激素做皮内试验可发现迟发型变态反应。
其他辅助检查:无异常表现。
(一)治疗的方法
1.阴道内用抗念珠菌药物(如制霉菌素),连续治疗4~6周。
2.或用乙酸凝胶改变阴道内pH值,对某些病例亦有效。
3.口服加阴道用药有些学者推荐持续性抗真菌治疗,每隔1~7天口服氟康唑150mg,同时在服药后连续3天阴道内放置氟康唑,消除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同时外阴避免接触刺激性的乳膏。或是选择每天局部用唑类乳膏、制霉菌素软膏或是阴道内栓剂。
预后:患者到更年期或自愈或经抗雌激素治疗有效。
预防:注意外阴卫生、防止药物过敏。
(二)治疗的药品
氟康唑(别名:大扶康) 本品为氟代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与酮康唑相似,抗菌活性比酮康唑强。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必要成分麦角甾醇合成酶,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抑制其生长繁殖。本品对白色念珠菌、大小孢子菌、新型隐球菌、表皮癣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均有强力抗菌活恬。口服吸收良好,在体内分布广,可渗入脑脊液中。临床主要用于阴道念珠菌病,鹅口疮,萎缩性口腔念珠菌病,真菌性脑膜炎、肺部真菌感染、腹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及皮肤真菌感菌等。 口服,念珠菌病及皮肤真菌病,50mg~100mg/次,1次/日。阴道念珠菌病150mg/次,1次/日。治疗隐球菌脑膜炎及其他部位感染,常用剂量为首日400mg,随后200mg~400mg/日。儿童应慎用。
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恶心、腹痛、腹泻及胀气。
2.过敏反应:皮疹、偶见剥脱性皮炎
3.肝脏损伤虽低于酮康唑,应用时也须慎重。
4.孕妇和妊娠妇女不宜用本品。
外阴炎就是外阴的皮肤或粘膜所发生的炎症病变,如红、肿、痛、痒、糜烂等。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临床表现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1、急性炎症:患者先感到外阴不适,继而出现瘙痒及疼痛,或有灼热感,同时可出现外阴部位(包括大、小阴唇,阴蒂)皮肤及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充血。
2、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皮肤增厚、粗糙、皲裂,也可以伴有排尿痛或性交痛。疾病描述正常情况下有需氧菌及厌氧菌寄居于阴道内,形成正常阴道菌群。需氧菌包括:棒状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兼性厌氧菌有乳杆菌、加德纳尔菌和大肠杆菌。厌氧菌包括捎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梭杆菌和动弯杆菌等。此外还有支原体及念珠菌。阴道与这些菌群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阴道环境影响着菌群,菌群也影响阴道环境。正常阴道中乳杆菌占优势,在维持阴道正常菌群中起关键作用。虽然有外阴及阴道的防御机制存在,但由于外阴前与尿道毗邻,后与肛门邻近,易受污染;外阴及阴道又是性交、分娩及各种宫腔操作的必经之道,容易受到损伤及各种外界病原体的感染。此外,虽然阴道内菌群为正常菌群,但当大量应用抗生素、体内激素发生变化或各种原因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阴道与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也可形成条件致病菌。
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排便时加重。检查见局部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癣样变。外阴与尿道、肛门临近,经常受到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的刺激,若不注意皮肤清洁易引起外阴炎;其次糖尿病患者糖尿的刺激、粪痿患者粪便的刺激以及尿瘙患者尿液的长期浸渍等;此外,穿紧身化纤内裤,导致局部通透性差,局部潮湿以及经期使用卫生巾的刺激,均可引起非特异性外阴炎。
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Kluyver and van Niel,1936)细胞球状,直径0.8~1.5μm,有时椭圆形。排列可变,成对、四联、成团或短链。革兰氏阳性,不运动,不产芽孢。严格厌氧。化能有机营养,发酵代谢,培养要求丰富营养;分解蛋白胨主要产乙酸,通常很少或不利用碳水化合物。接触酶通常阴性,但可能产生弱的假接触酶。有些种产生吲哚并还原硝酸盐。最适生长温度37℃。此属与消化球菌的主要区别是其DNA低的G+Cmol%为27~45。此群菌是哺乳动物口腔、粘液膜和肠道的专性寄生者,可能在化脓感染中起作用。
注意外阴卫生、防止药物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