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传》根据同名畅销书改编,影片投入巨大,不仅全方位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教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远赴非洲拍摄外景,为当时所少有。影片通过鲁克的遭遇,表现了服务社会与修行内心之间的冲突,从而探讨宗教本身的矛盾。
赫本成功塑造了隐忍、善良的修女鲁克,完美展现她在信仰和真实情感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凭此片再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女主角嘉比儿投身修道院,学习教会的戒律变成璐克修女。其后被送到医学院学习当护士,毕业后派到非洲的比属刚果服务。在那儿她认识了无神论的医生福图纳提,引起了她对宗教信仰的质疑。不久璐克生病,病后被送回比利时,当时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医院旁炮声隆隆,修女们却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工作。比利时沦陷后,璐克参加了敌后工作,爱心使她无法保持修道者的沉默和自制。当她听到父亲被杀害的消息时,决定请求还俗。
《修女传》场面浩大,外景队远征至步步充满危机的非洲刚果拍摄外景,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
影片发布于1959年,赢得了业内外的不少好评,获奖无数,赫本在影片里高贵纯美的女神形象,即便被修女的头纱裹了几层也难以遮掩其魅力。而且影片对修女生活的描写十分真实,赫本对主人公心理的煎熬和撕裂也拿捏到位,再加上教堂华丽又繁琐的仪式,非洲原始景色的天然美丽,堪称经典之作。
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赫本的全名原本为“奥黛丽·凯瑟琳·鲁斯顿”,但在二战后,由于她的父亲约瑟夫偶尔发现自己的母系先祖中有“赫本”这个姓氏,于是把自己的姓氏改为了“赫本-鲁斯顿”。因此,为了合乎法律规定,奥黛丽的名字也相应修改为“奥黛丽·凯瑟琳·赫本-鲁斯顿”,一般简称为“奥黛丽·赫本”。
1959年,她在《修女的故事》中扮演的修女是一个爱上帝甚于一切的人。在白色道袍下,她美丽的脸庞更加动人,她立志要改善非洲儿童的生活。这部电影堪称是赫本善良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坚持与逃离之间
当一个人有大把的空闲的时间时,就需要不停地给自己找事情做,用来填充或消磨时间,同时也迷茫着这种填充和消磨是对还是错,是否有价值,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犹豫着是否要逃离这种安逸的空闲。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至少我是这样的一个人,我需要一直有事情做,一直有充实感,否则我会很消沉,当然最主要的是做真正属于自己的、真正喜欢的事情。也许我可以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空间里做到让周围的人都满意,但是我却做不到让自己融入那个空间,即使是已经很努力,却也一直想逃离。而真正的逃离,于现状而言,太难了。就像《修女传》里路加修女,在坚持与逃离之间挣扎许久,最终她所迈出的那一步是我期待中的,也是现实中的我没有勇气迈出的。这大概也是这部电影之所以会让我感触颇深的原因吧。
最初选择看这部影片真的是完全出于无聊,每天都至少有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是在看电影中度过的,也许我要是也能迷上网络游戏,还能多一些事情做,但是我实在搞不懂那有什么意思。电影看多了的时候,似乎就会有些麻木了,不太为电影里的人物去笑或者去哭,情节上也总能猜到下一步该是什么内容,于是就不断地再去找更能让自己投入的影片去看。《修女传》就是跟随着奥黛丽·赫本被搜索引擎送到我眼前的,而最初觉得电影不怎么吸引人,除了奥黛丽·赫本依旧那么美丽之外。耐着性子看下去,慢慢地发现原来女主角所经历的挣扎与我自己的状态如此相似,只是相比较而言,我的生活要舒适安逸得多了。
《修女传》的故事带领观众进入外人难得一见的修道院世界:女主角嘉比雅投身修道院,学习教会的戒律变成路加修女。其后被送到医学院学习当护士,毕业后派到非洲的比属刚果服务。在那儿她认识了无神论的医生福图纳提,引起了她对宗教信仰的质疑。不久路加生病,病后被送回比利时,当时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医院旁炮声隆隆,修女们却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工作。比利时沦陷后,路加参加了敌后工作,爱心使她无法保持修道者的沉默和自制。当她听到父亲被杀害的消息时,路加修女在一个特殊又非凡的情况之下,在决定命运的秋天,撤去了她修女的誓愿,退出了修道院。她在风平浪静后向世界公开了她的传奇以及私人故事。
正如有影评人评说的一样,在这部电影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并不是对于宗教的批判,而是质疑,正如我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的认识一样,并非批判而是质疑。路加学习教会戒律的时候,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修女不能照镜子,为什么修女不能交谈,为什么修女不能有虚荣心,正如我不能理解我目前工作中的很多环节和内容一样;路加参加医学考试的时候,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老修女会要求她故意失败,为什么路加又真的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去故意失败,而这一切只是为了保全另一个能力远不如路加的修女,正如我不能理解为什么真正适合我做的工作却排挤了我,而我却还要去帮助别人去从事那份工作;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路加在协助医生手术的时候,还要在手术室里望弥撒,在我一直以来的印象里,宗教并非如此格格不入,正如我一直以来印象里的工作并非像现在这样不正常......很多个我不能理解,似乎都能在我的生活里找到相应的映像,也许牵强,却触动了我的思想。最终,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最初嘉比雅会选择让自己成为路加,明明她可以有其他选择,正如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放弃自己钟爱的,却选择现在这样无奈的生活。其实这一切的不能理解,一切的不明白,也并不是真的不理解和不明白,只是内心的一种明知原由却无法面对的挣扎罢了。就像路加看到玻璃中自己的影子时,明明想欣赏自己青春的容颜,却又要因为所谓的虚荣心而羞耻。凡事总有因,只是当事人愿意承认与否罢了。
有人说,路加是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而又无法摆脱世俗叛逆和骄傲自满的修女形象,我倒是觉得没那么复杂,她不过是一个愿意且有勇气真正面对自己内心的人,而这样的勇气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至少现在的我就缺少这样的勇气。做路加修女挺好的,就像我周围的人都认为像我现在这样挺好的,可是路加修女更愿意做回嘉比雅,就像我更愿意做回原来的自己。路加修女终于走过了修道院的那扇门,走向了属于自己的路,而我还在我的那扇门后面挣扎,最终是跨越,还是就此消沉,这会否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呢?
坚持与逃离都不容易,一进在坚持与逃离之间做出选择就显得更难了些。我总在想,倘若生活也能如电影一样就好了,我也会义无反顾地从路加修女做回嘉比雅,门外的阳光是那么灿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