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

壁画

中文名 壁画
拼音 bìhuà
类型 建筑物的附属部分
目录导航

术语定义

含义

壁画它是指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案。它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如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这便是流传最早的壁画。 至今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等文明古国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壁画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等)。我国至今仍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这些遗迹有部分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作为我们古代文明的见证。

我国陕西咸阳秦皇宫壁画残片,距今有2300年。唐代是我国壁画的兴盛时期,那段时期是我国壁画艺术的高峰期,创作出了很多古今闻名的壁画,如敦煌壁画、克孜尔石窟等。到了宋代以后,壁画逐渐衰落。直到1949年后,中国壁画才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 。古代壁画古代壁画

现代壁画可以分为四个种类:

1.手工画

手工画是指纯手工绘画,将图案直接画在某种材料上,然后将其粘贴在墙上的画。这种手工画所用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种高档类与普通类。高档类的有丝绸,金箔等,普通的有宣纸。

2.手绘画

手绘画是通过画工直接将图案描画在墙上的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现代的街头涂鸦,它的做法和前面第一种有点像,只不过它的载体是墙,没有通过其它的材料介质。这种壁画有个小缺点,就是它的耐久度、色彩鲜艳度等比较低,不过它可以做为一种艺术的表现,但不会是现代建筑装饰的首选,所以至今的普及范围不甚广泛。

3.墙贴画

它是指通过先通过电脑作图,再由机器喷绘雕画,用不同颜色的墨水喷画组合成图案的一种。它是现代工业的一种完美体现,通过机器作用,加强了生产效率。

墙贴画与手工画也有它的相通之处,它们都是通过一个的材料介质来做画,然后再把完整的作品图案粘贴至墙上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唯一的不同点便是一个是人工绘画,另一个是由机器喷画,从而两者间的效率也能直接体现了出现,并且墙贴画可以说是适应了时代的进步,是时代的产物。

4.装饰画

装饰画通过绘制或者印刷出画心,然后用木条或者木板绷起,或者直接在木板上作画,而后直接挂墙上的画。壁画

概述

壁画是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现存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最早的距今已约 2万年。中国陕西咸阳秦宫壁画残片 ,距今有 2300年。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也很繁荣,20世纪以来出土者甚多。唐代形成壁画兴盛期,如敦煌壁画、克孜尔石窟等,为当时壁画艺术的高峰。宋代以后,壁画逐渐衰落。1949年后,壁画得到恢复与发展 。1979 年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体完成。之后,不断在一些新建筑中增设壁画,许多作品在艺术表现力、制作技法以及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 。壁画以技法区分 ,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

壁画壁画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具体画法有:①干壁画,是指通过在在粗泥、细泥、石灰浆混合作为原理,在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②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调和绘制,这种绘画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它必须须一次完成,所以难度相对比较大;③蛋彩画,主要是以蛋黄或蛋清作为主要调和剂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④蜡画,是指将蜡与颜料一起,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进行加热及处理;⑤油画,是指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的画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由于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能达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故被广泛采用,分:①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以及阴刻线等作画手法,材料有石质、水泥、陶瓷、木雕、青铜等;②壁刻,用水泥掺和白垩土、石灰、石英砂,再调进颜料,做出壁面,未干时,剥刻出不同色层,做成壁画;③镶嵌壁画,通过把水泥作为粘合剂,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贝壳、珐琅、宝石等颗粒拼嵌而成;④陶瓷壁画,便于制作,坚固耐久,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是现代壁画最流行的使用手段。

形式

中国古代壁画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

(一)中国古代墓室壁画。

(二)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

(三)中国古代寺观壁画。

历史发展

石器时代

壁画的发 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着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的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见到。石器时代欧洲的山洞壁画石器时代欧洲的山洞壁画

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处边远地区的神秘岩画。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岩画的构图更趋于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然,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边界的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何的处理,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陶器和木结构建筑的出现,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们马上就发现这些材料是绝好的作画之处,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在这些器物上。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中国先民的杰出创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关于这种图案具体的含意一直在猜测之中。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壁画秦汉时期壁画在整个“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当然也不例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先秦绘画遗迹少之 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被推测为大部分的绘画都绘制在了易于腐烂的木质或者布帛上面。在商代的多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发现了很多的木质品上的漆画残留。可见,用漆作为颜料绘制器物在当时已很广泛了,常用的黑、红两种基本色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说,那时的漆绘制品经常是与铮亮的青铜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摆在一起的,极富观赏性。在殷墟也曾发现过建筑壁画的残块,以红、黑两色在白灰墙皮上绘出的卷曲对称的图案,颇有装饰趣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情况被记载下来,楚国屈原著名作品的《天问》就是在观看了楚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作的。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

秦汉时代的壁画以宫殿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为主。

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有壁画,但随着建筑物的陆续消亡几乎丧失殆尽。本世纪70年代发现的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第一次使我们领略到了秦代宫廷绘画的辉煌。在秦宫遗址3号殿的长廊残存部分上,发现了一支有七辆马车组成的行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则表现的是一位宫女。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绘在墙上的,并没有事先勾画轮廓,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没骨”法的最早范例。西汉的壁画则主要是为了标榜吏治的“清明”而创作的。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记载了当时一个诸侯王所建宫殿里壁画的盛况。宣帝时更是在麒麟阁绘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画,开了后世绘制功臣图的先河。东汉明帝时,由于明帝本人的爱好,壁画创作之风更盛。派使赴西域求来佛法后,在新建的白马寺绘制了《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这是中国佛教寺院壁画的肇始。 河北安平汉墓壁画河北安平汉墓壁画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但是汉墓壁画的发现,则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传出洛阳八里台的那组空心砖壁画,是有关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1931年,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的清理,则揭开了东汉墓室壁画的面纱。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在全国各地又发现了四十余座壁画墓,为探讨汉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一时期,已发现的最为重要的壁画墓和墓室壁画有:属于西汉时期的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洛阳烧沟61号墓、陕西西安的墓室壁画《天象图》,属于新莽时期的洛阳金谷园新莽墓壁画;属于东汉时期的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画《山水图》,河北安平汉墓壁画、河北望都1号墓壁画以及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的壁画墓等。它们分别描绘了有关天、地、阴、阳的天象、五行、神仙鸟兽、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车马仪仗、建筑及墓主人的肖像等,含意复杂,但大多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对其死后升天行乐的美好祝愿,希望死者在艺人们营造的地下世界里享受富足的生活。

  汉墓壁画反映汉代社会

洛阳出土的两汉墓葬壁画,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古朴且精湛的艺术表现引起学人的重视,我在近10年的临摹工作中不断思考和研究,颇有收获。本文仅研究洛阳出土汉墓壁画所反映的两汉社会生活,它既包括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

1、“羽化飞升”和“驱疫逐邪”反映西汉社会的丧葬理念

羽化飞升、驱疫逐邪的描绘是洛阳西汉墓葬壁画的主要题材。如洛阳老城西北卜千秋墓、烧沟61号墓、八里台壁画墓都发现这一题材的壁画。如卜千秋墓壁画墓,由墓道、主室和左右耳室三部分组成。壁画绘于主室前壁上额、墓顶平脊和后壁三个部位,其中墓顶平脊上20块特制方砖上绘制墓主升仙图的主体图案,由日、月、伏羲、女娲及四神组成一幅天上的仙境世界。男女墓主在持节仙人引导下,乘仙鸟和龙舟凌云飞升,门额上绘人首神鸟亦是天上仙境世界的组成部分,主室后壁绘一怪兽,猪头大耳,双目前视,应是古代文献记载中的神化了的驱疫逐邪人物——“方相氏”。烧沟61号壁画墓,墓葬结构大致与卜千秋墓相仿,壁画题材也包括墓主羽化升天和驱疫逐邪的内容。该夫妻合葬墓的中后室东面的山墙上有三块画像砖。中央竖长形砖下部画门楣,门上有铺首,门敞开,当象征天门即阊阖门,门楣上有斜格纹窗,窗上并列五枚壁玉,可能象征五曜——水、火、木、金、土五星。左侧三角形砖上为一头戴斗笠,手握御龙辔的男子乘翼龙图案。右侧三角形砖上为一女子乘翼龙图案。这是一组“夫妻一体”的透雕画像砖升仙图,只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与卜千秋夫妻升仙图有所不同。在墓室后壁绘有一位熊首人身着衣怪兽和八位人物食肉饮酒的场面,有的学者认为是与打鬼驱邪有关傩戏飧事图,这位着衣的熊首人身的怪兽就是古代文献记载中的“方相氏”。

祈祷人死后羽化飞升的思想大约起源于战国时代,盛行于秦汉。屈原《楚辞·远游》:“仍羽人丹邱兮,留不死之归乡”,西汉初年黄老“无为”哲学盛行,祈望死后乘龙飞升的思想为世人所推崇。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作《郊祀歌》,深信乘龙可以升天,“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郊祀歌·天地》);还相信乘天马也可以上驰升天,“天马来,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来,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郊祀歌·日出入》)。应该这样认为,这种羽化飞升的思想贯穿在汉代的丧葬制度中。在汉代中晚期出现的羽化飞升题材的壁画,显然是继承了西汉早期墓内棺上覆盖帛画和漆棺画的羽化飞升的题材,例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和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帛画的乘龙飞升的题材,着重表现祈祷墓主死后羽化升天的愿望。所以,在西汉墓葬壁画中频频出现社会权贵豪右幻想死后羽化飞升的主题,正是汉代社会思想的反映。

根据汉墓壁画中的驱疫逐邪的内容,当时的丧葬制度中还应举行驱疫逐邪的打鬼仪式。而在这仪式中,扮演打鬼驱邪的主要人物就是“方相氏”。据《周礼·夏官司马·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杨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殴疫。大丧,先匶,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殴方良。”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中的着衣的熊首人身的怪兽,无疑就是文献记载中“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杨盾”、“大丧,先匶,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殴方良”,职掌驱除疫鬼和山川精怪的方相氏。

秦汉时期壁画秦汉时期壁画根据汉墓壁画,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驱疫逐邪和羽化飞升是汉代丧葬制度的核心思想。

2、“天象星宫”和“日月辰宿”反映西汉社会的天文认识

在洛阳出土的汉墓壁画中,绘有天象星宫和日月辰宿的壁画墓葬有洛阳浅井头西汉壁画墓、烧沟61号墓、金谷园村新莽时期壁画墓和偃师新莽壁画墓等。浅井头西汉壁画墓在墓顶平脊上绘朱雀、伏羲、太阳、白虎、双龙、仙雀、二龙穿壁、神人、月亮、女娲等。烧沟61号墓的前室平脊上,在12块长方形砖上描绘出一幅长约3.5米、宽约0.35米的日月星云图像,画面上绘的是日、月和11个星座。日月星座间红色云气缭绕,似觉星辰流动,极富韵律变化,它将群星融为一体,恰当地渲染了日月同辉的神秘天界气氛。金谷园村新莽时期壁画墓将《史记·天官书》中的“东宫苍龙”、“南宫朱雀”、“西宫咸池”、“北宫玄武”以图像形式表现于壁上,或人头鸟身、或鸟头人身、或人头兽身,这些妙趣横生的拟人、拟物的抽象描绘,赋予一幅幅天宫星象图别具一格的灵气。偃师新莽时期壁画墓,第一幅图在墓室勾栏门之上的横额处,中间绘瞪目熊头,盆口利齿,女娲居左,人首蛇身,双手托月,月中桂树。伏羲居右,人首蛇身,双手托日,日中金鸟。第二幅图在中后室之间的横外额上,上为西王母,下为祥云瑞兽,两侧三角形空心砖上各绘一展翅朱雀,图形对称,画面具有天宫河汉的神话内容。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教授曾对洛阳烧沟61号墓的天宫图作过精辟的考证。认为前室的脊顶上绘日月星辰象,以象征前室是住宅中的露天庭院。通过研究这些星辰图,认为是从汉代天官所区分的“五宫”中,每“宫”选取几个星辰用以代表天体。这些天文图象尽管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有的属于示意性质,又由于这些绘制壁画的画工不是专攻天文的学者,但总体上也应该是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天体星宫的认识。众所周知,汉代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为了不误农时,人们自然十分注重一年四季的星辰变化,逐步加深对天体的认识,《史记·天官书》应该是当时社会对天体星宫认识的总结。现在我们推敲诸如壁画墓中西汉天宫图的内涵,无疑应以《史记·天官书》作为研究的主要文献依据。在这里我特别要指出的是,1987年在陕西西安交通大学院内发现的西汉上林苑遗址的西汉墓中的《二十八宿天象图》大型彩色壁画,它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绘制最完整的天象图壁画。二十八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在天空中运行而选择的标志。西安交通大学出土西汉墓中的《二十八宿天象图》,所绘二十八宿与《史记·天官书》的记述基本相同,并加绘形象生动的人物、动物图像以表示各星宿的名称,使观者一目了然。

3、“车马出行”和“宴饮乐舞”反映东汉社会的官宦生活

车马出行和宴饮乐舞是洛阳东汉壁画墓中最常见的绘画主题。在洛阳玻璃厂东汉壁画墓、密县打虎亭东汉壁画及画像石墓、偃师杏园村东汉壁画墓、洛阳石油化工厂东汉壁画墓、新安铁塔山东汉壁画墓和洛阳朱村东汉壁画墓中均发现围绕车马出行为主题来展开的画卷,少数墓中还见有豪门宴饮乐舞图。

车马出行图保存最完整的当属偃师杏园村东汉壁画墓。该墓为横前堂纵后室的砖室墓,车马出行壁画绘制在前堂的南壁、西壁和北壁,宽0.6米,上下用红色界线作栏缘,前后衔接,长达12米;窄长的出行画面绘出9乘安车、70个人物和50余匹车马。其中保存较为清晰的人物、马匹约10处。整个壁画大致可以分为前导属吏、墓主和随从三组。第一组画面占有南、西两壁,计有前导车3乘,骑吏23人,伍伯4人。位于前甬道北出口两侧的伍伯4人手擎旌旄徒步分列左右,为前导;后随骑吏8人,分左右两列,骑吏二目正视,八字胡须,气势威武;骑吏之后为一步卒护卫一乘上饰宝盖的安车,步卒左手执杖,右手举便扇(摺扇之别称);安车上2人,御者居右;再后为骑吏6人和步卒1人引导第二乘安车。第二组位前堂北壁的西段,为墓主主车,计有安车1乘,前后簇拥骑吏12人、伍伯6人。主车前6骑吏、6伍伯,分左右两列,伍伯执杖举便扇,骑吏中左列(画面下方)的最后一骑吏作侧身回首催促或招呼状,加强了队伍前后的呼应之感;车中墓主居左,御者揽辔牵缰居右;主车之后的骑吏6人分左中右(画面上中下)三行排列。第三组位于北壁东段,计有安车5乘,骑吏10人。

偃师杏园村东汉壁画墓出土的车马出行图提供了研究东汉车舆制度相当完整的实物资料。《后汉书·舆服志》:“主簿、主记,两车为从。县令以上,加导斧车。公乘安车,则前后并马立乘。”我们认为,画面上主车之后的5乘安车,前4乘有单骑护卫,或4人或2人,可能包括主簿、主记的两乘安车。其余安车可能为墓主家眷、随员。

秦汉时期壁画秦汉时期壁画车马出行图画面上的墓主、伍伯、骑吏皆戴平巾帻,可证《后汉书·舆服志》“平巾帻为上下通服”的记载。画面上导从属吏在主车前分乘3辆安车,与《后汉书·舆服志》所记载的“公卿以下至县三百石长导从,置门下五吏、贼曹、督盗贼功曹,皆带剑,三车导”中“三导车”吻合。墓主车前骑吏6人,伍伯6人,与《后汉书·舆服志》记载的“璅弩车前伍伯,公八人,中二千石、二千石、六百石皆四人,自四百石以下至二百石皆二人”有异,有待学者深入研究。总之,这幅长达12米的画卷,揽缰驱马的御者和赫赫扬扬的华车骏马,组成了一幅宏大、生动而瑰丽的画面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研究东汉官僚贵族生活和东汉舆服制度的图画资料。

洛阳玻璃厂东汉壁画墓壁画,绘在北壁东侧、南壁和东壁。出行图在南壁,宴饮图在东壁且画面完整,出现男女墓主人端坐榻上对饮的形象。榻后屏风曲折,后有待仆露头窃视,榻前1仆人侍立恭候。而密县打虎亭2号东汉壁画墓的北壁上部绘有宴饮乐舞百戏图,幅宽7.26米、高0.95米。画面上边绘有彩色帐幔,画左边绘红底花色庑壁顶式幄幕,其后并列4旗,前有大案,案上置朱色杯盘,案旁端坐2人,为墓主宴饮。两旁各4个衣色不同的侍者。案前绘有或跪或立的人物。自左向右上下两边,各绘一排贵族人物,身着不同色彩的袍服,跽坐于席上,席前摆有杯、盘、碗、箸之类饮食器具,一面宴饮作乐,一面观看百戏。席间绘有跳丸、盘舞、吐火、奏乐等百戏表演。全幅绘人物78人,画面宽阔,构图严谨,色彩富丽,人物描绘惟妙惟肖,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在洛阳东汉壁画墓中,新安铁塔山汉墓壁画中还绘有建鼓和伎乐图。

乐舞杂技,不仅仅是东汉,而应是整个两汉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舞杂技,亦称为百戏,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有杂技、歌舞、演奏、假形粉饰等等。两汉时期,百戏风靡城乡,普及王族官家甚至庶民百姓。汉王朝专门设立宫廷乐府机构,任命乐府长官——乐府令。汉成帝之时,乐府之中“凡有典领倡优伎乐盖有千人之多”(桓谭《新论》)。据《汉书·武帝记》记载,武帝元封“三年春(公元前108年)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采观”,可见皇家百戏场面之宏大。皇家如此气势,豪门也不逊色,“倡讴伎乐,列乎深堂”(仲长统《理乱篇》),及至民间,也是“齐童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张衡《南都赋》)。在洛阳东汉壁画中的百戏表演正是两汉时期歌舞杂技艺术大普及大繁荣的真实写照。

密县打虎亭2号墓中室下部还绘有五幅14人的大型侍女图,北耳室还刻绘有迎送宾客和宴饮图,在东耳室刻绘庖厨图。另外,密县后士郭汉墓,其小幅壁画所绘的人物包括有斗鸡、起居、攀谈内容,尤其是出土的陶仓搂上的壁画收租入仓图,真实记录了当时地主收租的情景。

总之,从洛阳地区出土的东汉壁画墓中的壁画,无论是车马出行图、宴饮乐舞图、还是侍女图、庖厨图、收租图等等,车马属吏、侍女仆人,都表现了墓主的显赫身份和腐化奢侈,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封建官僚地主的仕途生活和庄园生活。

4、余论

秦汉时期壁画秦汉时期壁画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发展时期。自西汉统一中国后,汉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采取了轻徭簿赋、盐铁专卖、兴修水利诸多政策,发展生产。至汉武帝时,当时社会已经是“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赀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阡)佰(陌)之间成群”(《汉书·食货志》)。经济的发展促进着艺术的繁荣和进步。西汉自经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的意识形态改革以后,洛阳出土西汉中晚期、新莽时期的壁画,无伦从壁画内容,还是壁画所要反映的意识观念,都如李泽厚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也日渐濡染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观念中,逐渐融成南北文化的混同合作。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交织陈列,并行不悖地浮动、混合和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生者、死者、仙人、鬼魅、历史人物、现世图景和神话幻想同时并陈,原始图腾、儒家教义和谶纬迷信共置一处……。从而这里仍然是一个想象混沌而丰富、情感热烈而粗豪的浪漫世界。”但“比起马王堆帛画来,原始神话毕竟在相对地褪色。人世、历史和现实愈益占据重要的画面位置,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急剧发展和封建依附关系不断加强,地主庄园经济日益巩固,逐渐形成了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在门阀士族产生的同时,也形成了自东汉至魏晋的新的观念体系。这种存在于门阀士族中的新观念或世界观人生观,“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它反映在文学艺术上的新的思潮就是所谓“人的觉醒”。既然生命是如此短促,人生坎坷又充满了生死离别和哀伤不幸,为什么不注重自己生活的质量?为何不珍重自己的生命?所以“尽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进而是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下“烈士暮年,壮志不已”。这都应该是重视生命,对生活负责任的态度。这种新的思潮表现在东汉晚期壁画中的则是大量出现描绘门阀士族生活的车马出行、宴饮乐舞的图面。壁画的创作面向现实生活,无疑是艺术发展的伟大进步!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场面宏大,色彩瑰丽。无论是人物造型、 隋唐时期的壁画隋唐时期的壁画风格技巧,以及设色敷彩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壁画的创作中大量出现净土经变画,如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维摩诘经变、法华经变等。如初唐220窟的各种经变壁画所呈现出的盛大歌舞场面,众多的人物、绘制精巧的建筑物等,使整个洞窟形成一个“净土世界”。除了经变画以外,还有说法图、佛教史迹图画、供养人像等。盛唐以后的经变内容逐渐增多,直接取材现实的供养人像身高日渐增加,占据了洞内、甬道的醒目地位。盛唐103窟的维摩变、中唐158窟的涅盘变、晚唐196窟的劳度叉斗圣变等是其中的精彩作品。晚唐156窟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更是以特有的长幅形式表现了场面宏大的人马队列,堪称巨制。这些发现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为了解唐代绘画的发展以及在某些特定阶段所表现出的复杂性提供了大量实例。在西安地区发现的27处唐代高官及皇室成员的墓葬使我们可以看到了唐代绘画题材的变化。长乐公主和执失奉节的墓葬壁画证明了七世纪时各种绘画流派共存的局面;而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和永泰公主三处皇家墓葬中的壁画则为研究八世纪初期宫廷绘画的风格变化提供了最好的例证。章怀太子墓中绘有狩猎出行图和马球图,其绘画线条自由奔放,犹如书法中的行草。

明清时期

在明代,继承唐宋传统的寺庙壁画仍是壁画的主要表现形式,较之前代,明代的壁画显得更 中国古代壁画中国古代壁画为规范化和世俗化,也显示出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之间的融合。这一时期的壁画遗存尚多,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其代表为完成于1444年的北京郊区的法海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帝释梵天图》,在性格描绘上颇具匠心,画法亦沿用唐宋遗法,沥粉贴金,风格精密富丽。这幅壁画的作者是工部营缮所的画士官宛福清、王恕及画士,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了宫廷画风的特点。民间画工所作的壁画的代表作为河北石家庄毗卢寺后殿壁画,内容为元代以来流行的“水陆画”,佛、道、儒三教混而为一。位于云南、青海等多民族聚居区的佛寺壁画,题材往往具有显密合一的特点,画法则融合了汉藏两族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云南丽江白沙、束河的大宝积宫与大觉宫的壁画、青海西宁塔尔寺壁画等。

清代寺庙壁画与宫廷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现实重大题材的描绘以及民间小说与文学名著的表现。西藏布达拉宫灵塔殿东的集会大殿内,画有《五世达赖见顺治图》,记载了五世达赖率领3000人的使团进京朝见顺治的史实,以连环画的手法成功处理了众多的人物和丰富的活动,堪称清代壁画的杰作。此外,山西定襄关帝庙壁画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北京故宫长春宫回廊上的《红楼梦》壁画则参以西洋画法描绘了这部千古名作里的部分情节。

历史记载

历史记载, 汉武帝 画诸神像于 甘泉宫 , 宣帝 图功臣像于麒麟阁 ,也都是壁画。自 魏 晋 到 唐 宋 ,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 敦煌 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 明 清 卷轴盛行,壁画渐衰。 唐 骆宾王 《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铭书非 晋 代,壁画是 梁 年。” 唐 段成式 张希复《游长安诸寺联句·诸画联句》:“惜哉壁画世未殚,后人新画何汗漫!”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江渎庙 西厢有壁画犊车。”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 太微宫 里面有壁面,是名画家 吴道子 的手笔。”

艺术特征

壁画以技法区分 ,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

绘画型

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具体画法有:①干壁画,在粗泥、细泥、石灰浆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②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绘制,须一次完成,难度较大;③蛋彩画,以蛋黄或蛋清为主要调和剂的水溶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④蜡画,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加热处理;⑤油画,是指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的一种壁画形式;⑥丙烯画,主要是以丙烯酸为主要调和剂来做画,它的特点是快干,无光泽,是现代壁画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上画法有时混用,或与工艺制作、浮雕结合。

工艺型

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由于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能达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故被现代壁画广泛采用,分:①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及阴刻线等手法,为现代壁画广泛使用的手段。还可利用各种工艺制作壁画,如磨漆、漆画、织毯、印染、人造树脂、合成纤维等。现代壁画涉及门类较多,已成为绘画、雕刻、工艺、建筑和现代工业技术等学科间的一种边缘艺术。

壁画分类

广义分类:史前时期的岩画、洞窟壁画和地画等类型。

狭义分类:宫廷壁画、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和寺观壁画等。

佛寺道观

元朝政府为了利用宗教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保护宗教的政策,从而使佛 教和道教颇为盛行。为了鼓励宗教的发展,元政府还下令全国兴修佛寺、道观,佛寺、道观壁画也随之应运而生,并多邀民间高手绘制。甘肃敦煌莫高窟第3窟和第465窟佛教密宗壁画,山西稷山县兴化寺、青龙寺 佛教壁画,山西芮城县 永乐宫、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道教壁画,均属于元代壁画代表作。特别是永乐宫壁画,规模宏大,描绘人物众多,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为存世古代道教壁画之最佳作品。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中的戏剧人物图和描写明应王宫廷生活的画面,线条苍劲,色彩丰富,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亦堪称元代壁画中的珍品。此外,像西藏的拉当寺、夏鲁寺,内蒙古、辽宁、甘肃、四川和华南许多地区的佛寺、道观中,当时都绘有佛道壁画。元代壁画元代壁画

寺观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的一种。画在佛教寺院和道教庙观的墙壁上。内容一般有佛道造像和故事等。古代许多著名画家,如东晋顾恺之、唐代吴道子等,都曾作过寺观壁画。山西芮城永乐官的元代道教壁画,山西稷山兴化寺的元代佛教壁画,北京西郊法海寺的明代佛教壁画,都是古代壁画中的杰作,至今保存完好。

寺观壁画

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等。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山西是我国中原地区佛教、道教活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因此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建筑极为兴盛。而依附于这些寺观里的壁画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艺术之精,均为全国所仅见。就目前所知,全省的寺观壁画达27259平方米,自唐至清,绵延不断,异彩纷呈。山西的佛光寺唐代壁画、大云院五代壁画是国内仅有的寺观壁画,开化寺宋代壁画、岩山寺金代壁画、芮城永乐宫道教壁画等等,都是中国古代壁画中的杰作,至今保存完好。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世人为之向往。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唐代的诗歌发展到高潮时期,美术也是昌盛阶段,“盛唐”的绘画、雕塑都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唐代的寺观壁画皆规模宏伟,色彩富丽,其艺术水平大大超过往代。然而,当唐代还被人们所称赞时,可惜那些壁画早已随着建筑的毁坏而不存在了。山西境内目前保存着4座唐代寺观殿堂,而在这仅存的全国甚为少见的唐代建筑内,也仅有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正中佛座束腰上残存的一小方壁画和一部分縅眼壁画,是全国除敦煌外唯一的唐代寺观壁画,体现了唐代壁画艺术风貌,可谓稀世奇珍。古代壁画古代壁画

宋、辽、金时期,山西曾经历了以上三个王朝的统治。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稳定人心,巩固自身政权,极力崇佛仰道,兴寺修观,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宗教势力较唐代有明显衰落。文人墨画盛行以后,壁画的绘制逐渐变为民间画师的行业,画师被卑为“画匠”、“工匠”,致使许多壁画及其创作者,很少见诸记载而湮没无闻。但是在山西,由于地域多山,交通不便,加之民风古朴,宗教信仰氛围仍十分浓厚,故而当全国宗教影响减弱,文人墨画盛行时,其寺观壁画创作仍很兴盛,全省现存宋、辽、金时期建筑近百座,保存有这个时期的壁画共计924.49平方米,著名的作品有高平市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宋代壁画、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底层和灵丘觉山寺塔内辽代壁画、繁峙岩山寺和朔州崇福寺的金代壁画。尤其是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画,集中反映了宋、金时期壁画艺术的成就,堪称杰作,弥足珍贵。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大的一个朝代,宋、辽、金长期动荡和分割的局面至此一统。被称作元朝“腹里”的山西,保存下来的元代木构建筑共有350余座,寺观壁画面积约1800多平方米,数量之巨,艺术之精,亦冠于全国。其中的芮城县永乐宫、稷山县青龙寺、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汾阳县五岳庙、高平市万寿宫内的壁画以及现存北京故宫的稷山县兴化寺《七佛图》等都是我国元代寺观壁画中的精品。明代以后,文献典籍当中几乎见不到记载壁画的痕迹,就全国范围来讲,寺观壁画艺术已走向尾声,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已开始程式化,其工艺水平较宋、金、元时期大为逊色。山西明代的壁画有2300平方米,有的仍保留着金、元壁画的风韵,继续向清秀、俊逸方面发展,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新绛稷益庙、汾阳圣母庙的壁画,以数量众多,题材多样,艺术性强著称。清代时期的山西寺观壁画保存有近3000平方米,其艺术水平较之前代已显著降低,但还是有一些颇具价值的作品,如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四壁绘画,高达6.3米,长约141.1米,总面积889平方米,一座殿堂里能有如此鸿篇巨制,在我国明清壁画中也是仅见的一例。这些壁画大多有确切的纪年和画师的题名,内容几乎涵盖了佛、道、儒教和风俗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史的内容。

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加之国内的军阀混战,使国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停滞不前。作为建筑装饰艺术的壁画也随之走入没落,几乎形成了一个空白的阶段。但“画壁”的艺术形式却没有消失,一直以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在民间流行着。

墓室壁画

元代墓室壁画,据考古发现,最具代表性的有山西大同 冯道真墓 辽代宴饮图(壁画)辽代宴饮图(壁画)壁画和北京密云县元代墓壁画,均绘制于元代初期。冯道真墓中的《论道图》、《观鱼图》、《道童图》和《疏林晚照图》等水墨画似乎出自同一位作者手笔,其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这位道教官员的生前生活、情趣和爱好。图中人物意态生动,景致优美,笔法流畅而苍劲,有南宋人遗规;其章法结构又颇受北宋和金代画法的影响,并且具有文人画的某些特色。北京密云县元墓壁画,人物衣纹勾描娴熟,花卉竹石线条洗练,尤其梅花、竹石作为单幅画面的出现,在前代壁画中极为罕见。上述两墓壁画的发现,对于研究元代早期山水、人物、花鸟竹石的画法和艺术风格的演变有重要价值。其他尚有山西长治市捉马村、辽宁凌源县富家屯、内蒙赤峰市三眼井元墓壁画等。

宫殿厅堂

元代皇家宫殿和贵族达官府邸,曾盛行用壁画进行装饰。据文献记载,元代宫中建嘉熙殿,一些著名画家如李□、商琦、唐棣等人曾应召为该殿画壁。蒙古族道士画家张彦辅曾奉□画钦天殿壁。一些贵族、达官为附庸风雅,也请名画家在府邸厅堂内画一些山水、竹石、花鸟一类题材的壁画。但随着建筑物的毁灭,这类壁画已不复存在。

上述这些情况,在袁桷、范椁、赵孟頫等人的诗集中均有反映。元代壁画的盛行,给一大批民间画工提供了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从而使得唐宋以来吴道子、武宗元等人的优秀壁画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在中国绘画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现代壁画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艺术上出现了更多的以"表现自我"为中心的艺术形式,现代壁画与建筑环境艺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正壁画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追求美的理想、表现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特艺术形式。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建筑环境对壁画的要求,壁画语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壁画无论从表现形式、语言内涵到其社会功能都与传统壁画有着较大差异。

现代壁画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在互联网没有普及的岁月,人们更青睐于写实的、具象的、内容繁冗丰富的,但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人们受着过量信息的困扰,内心变得疲惫,需要的是放松、明快、简约的东西被再一次的肯定,壁画领域也随之而改变,不断地推陈出新,来符合人们的需要与发展 。壁画图册壁画图册(3)

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多数建筑承袭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观念,外墙装饰均是清一色的玻璃幕墙或单色瓷砖,面目冷淡,缺乏感情,这种为追求工业的高速发展而生产的建筑形态,与人们向往的自然生态环境格格不入。然而,壁画可作为人们面对自然的一个窗口,能在大厦的外墙和中厅等看到描绘自然的壁画,无疑是一种心旷神怡的心灵感觉。同时,在各种壁画形式中,最耐久、最易清洗、最耐侵蚀、色彩最鲜艳,表现手法最多样的,当属陶瓷壁画。

壁画用材

金箔壁画金箔壁画金箔壁画

制作工艺是先用金箔贴在承载物或墙面上,然后进行纯手工绘画完成的壁画,称为金箔壁画,金箔壁画贴箔需要多年以上经验的贴箔师傅才能制作较好的金箔底,壁画的绘制画师水平直接决定画面的效果,水平越高的画师相应制作的价格也会高一些。

银箔手绘壁画银箔手绘壁画银箔壁画

 银箔壁画,底材是贴银箔的底色上进行绘制,银箔分真银箔和仿银箔,大多用于室内装饰的是仿银箔材质,高档的酒店会适当选用真银来制作。真银和仿银箔从外观来看不易分辨,真银底材银质感更强比较稳重一些。手绘银箔底材上可以绘制工笔类花鸟山水等,用于绘制写意绘画的比较少。

漆画壁画漆画壁画漆画壁画

漆画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画种,它具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属性。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成为壁饰、屏风和壁画等表现形式。

漆壁画,即大型的漆画,它使漆艺走出仅仅靠依附于器物来表现的传统 品种模式,漆壁画是“壁”与漆画相结合的漆艺品类,漆壁画的技法丰富多采,可以像版画一样用镌刻;像浮雕一样堆起或雕出纹样;像镶嵌画一样把硬质材料嵌于画面之上;像中国画、油画一样用色漆彩绘或泼洒;也可以用水砂纸或木炭磨出埋伏在漆层下面的隐约画面。与我们熟知的岩石壁画、浮雕壁画、木雕壁画等壁画艺术品种一样,既体现出漆艺的精美典雅,更彰显其大气磅礴,色彩缤纷,既很好的体现其艺术性又彻底解决了壁画难以长期保存和色彩单一的难题,因此漆壁画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更多的体现出漆壁画它具有了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大众实用艺术的特点。大型漆壁画正在成为星级酒店、高级宾馆、高尚会所、高档办公及品味家居等装饰最合适的高档尊贵艺术画种。

陶瓷壁画陶瓷壁画陶瓷壁画

陶瓷壁画是陶质壁画与瓷质壁画的总称。这两者的质地区别,在于坯体原料不同,此外,前者烧成温度低、烧结程度差,气孔率大,断面疏松;而后者烧成温度高、烧结程度好,气孔率小,坚硬密实。

陶瓷壁画是以砖、板等为板基,运用绘画艺术与陶瓷工艺技术相结合,经过放大、制板、刻画、彩绘、配釉、施釉、烧成等一系列工序,通过多种施釉技巧和巧妙窑烧的火的艺术而生产出神形兼备、巧夺天工的陶瓷艺术作品。它不是原画稿的简单复制,而是艺术的再创造。

陶瓷壁画釉上、釉中、釉下彩绘壁画;高、中、低温色釉壁画,彩釉堆雕、浮雕、刻雕、镂雕壁画;综合装饰壁画;现代陶艺壁画。

纪念碑的艺术:陶瓷壁画在我国明清时期即以盛行,论其历史,亦不称晚,最引人入胜的,是我国首都——北京北海公园中的《九龙壁》,用424块七色琉璃拼镶砌成的,九条蟠龙飞舞奔腾于波涛云海之中,姿态生动,光彩照人。在九龙的正脊、重脊、简瓦、陇垂之处,又皆有龙形,连斗措下,还各有一条龙,共635条龙,可称谓是我国古陶瓷建筑艺术中的珍宝,历经数百年,饱经风雨侵蚀仍鲜艳如初,所以陶瓷壁画更能称誉“纪念碑的艺术”

景德镇

1700多年来,中国景德镇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窑火从未间断,为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令景德镇登上了陶瓷艺术的圣殿,从古至今不断演绎着博大精深的艺术传奇。世界各地没有哪一区域象景德镇这样,具有丰厚的陶瓷艺术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艺术氛围,娴熟而全面的工艺技术,丰富多样的陶瓷材料……。陶瓷彩绘壁画、陶瓷色釉壁画、陶瓷刻雕、浮雕、捏雕、镂雕壁画以及综合装饰壁画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开山鼻祖

至于世界瓷都——景德镇的陶瓷壁画,是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才著称。

景德镇风光景德镇风光那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在康家钟等陶瓷艺术家的支持配合下,创制了以《井冈山》为题材的陶瓷浮雕加彩壁画,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西江月》的词意,用于装饰当地政府礼堂,这可算是世界瓷都——景德镇解放后最早问世的一幅大型陶瓷壁画,这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幅陶瓷壁画;而用于装饰我国首都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的以《井冈之春》为题的陶瓷壁画,则为另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所创作,其绘制也是出自世界瓷都——景德镇陶瓷彩绘名人集体之手,都是以其隽永的艺术魅力,在壁画家族和陶瓷艺苑中独领风骚。从此,创制和复制陶瓷壁画在世界瓷都——景德镇形成一股热,并影响到全国各地陶瓷产区都来创制和复制陶瓷壁画。

瓷国明珠

陶瓷壁画陶瓷壁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坐落在中国瓷都——景德镇的我国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大兴创制陶瓷壁画之风,一次展出大小陶瓷壁画竞达二十幅之多,使陶瓷壁画创制进入旺盛时期。被誉为“瓷国明珠”的景德镇市艺术瓷厂,是一家兼营创制和复制陶瓷壁画的企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祝大年制作的《森林之歌》就曾得到该厂一批陶瓷彩绘高手复制成陶瓷画,高3米3,宽21米,它是由景德镇24位工艺师费时3个月在3000片瓷板上用新彩精致的描绘,烧制而成。那宏大幽深的意境,贴近生活自然气息,以及清新雅致的艺术风格,写实中带装饰意味的艺术表现手法,均体现了设计者的艺术追求和创造能力,作者根据有名风景“小鸟天堂”,并集中漓江、澜沧江等名胜创作,很好地表现了亚热带雨林、万木丛生、百花争荣、百鸟喧哗、生意盎然的景象,奏响了一曲生命之歌,镶嵌在首都国际机场,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王学仲设计的,也是该厂一批陶瓷彩绘高手复制成的,我国首次出口日本的《四季繁荣图》大型新彩陶瓷壁画,色彩柔和,清秀雅致,画面上呈现出中日人民在美丽的樱花盛开时,游览壮观的日本古典式上野村,欢快的大熊猫在大口地吃翠竹,象征吉祥的腾龙飞凤在富士山前舞荡。这幅壁画镶嵌在上野火车站的厅壁上,与环境非常和谐,显得气势格外雄伟,使人顿生“人在厅前立,身在画中游”之感。

当代奇葩

当前,要谈陶瓷壁画不得不谈余工陶瓷壁画,余工陶瓷壁画是一支集陶艺师、建筑师、景观师、室内设计师和工艺师、工程师为一体的环境陶艺团队,由余炳锋教授担任艺术总监,艺术设计一流,技术力量雄厚,制作工艺精湛,陶瓷材质独特、丰富、精良,设有业务部、设计部、制作一室、制作二室、工艺材料研究室及施工队,门下有陶瓷壁画有限公司、景观瓷厂等。仅2011年重点工程有:由张婧婧教授设计、余炳锋教授担任艺术总监,为政府工程,集旅游购物为一体的陶瓷古街——景德镇红店街设计制作的世界上首幅106平方米的高温(1220摄氏度)快烧釉中彩陶瓷壁画《景德镇红店街》,已成为红店街最亮丽的景点;由余炳锋教授设计、担任艺术总监,为政府工程,景德镇一江两岸设计制作的高8米、长542米的4336平方米的高温(1320摄氏度)烧成巨幅釉下彩陶瓷壁画《景德镇瓷与茶》,以一幅长卷的形势倘佯在世界瓷都的昌江河畔,为家乡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由余炳锋教授设计、担任艺术总监,为政府工程,景德镇沿江西路设计制作的陶瓷景观《瓷源》镶嵌在昌江两岸十八渡的山体上,“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陶瓷壁画与实物相结合,古代工匠挖掘瓷矿石,釉果的劳动场景以壁画形式描绘,而山体上的瓷石、坯房、窑房、窑炉、窑材、匣钵、青花瓷均以实物再现了古代制瓷过程,受到陶艺界的一致赞赏;由余炳锋教授设计、担任艺术总监,为景鹰高速设计制作的世界上最大(高4.7米、肚径1.5米)的青花梅瓶(已申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证书编号:08197-1102-01)和最大(直径4.5米)的镂空青花八角瓷盘,成为高速上独特的景观;由余炳锋教授设计、担任艺术总监,为湖南科技学院美术楼设计制作的1377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高温(1220摄氏度)快烧釉中彩陶瓷壁画《阳明山》(正在申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相信余工陶瓷壁画能创制和复制越来越多的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陶瓷壁画来;祝愿余工陶瓷壁画朝着洋溢时代精神,弘扬陶瓷文化,坚持艺术品味,拥有观念效应的目标,继续走下去,再上新台阶。

新的使命

壁画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时代性和公众性,它是直接面对千百万公众的,壁画应成为时代的强音,壁画家的小我要融入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大我之中,以强烈的责任感,以精品力作奉献于大众,并从中找出和确立自己独立的艺术个性。壁画是环境艺术,是营造当代大环境的文化形象,研究壁画与环境的存在关系,在广阔的天地中发挥创造性的思维,是新时代的新课题。壁画的民族气派,民族精神,是我们得以存在的根基,但传统不是凝固的模式,不是样式僵化,面对现代人,人们需要新鲜活泼的新语音,如何重建东方壁画大国的风貌,解决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为时代为大众的前提下,包容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以开放的心态探讨创新之路。

创时代之新,创历史之新,创民族之新,这是壁画人的新使命。

壁画壁画(3)个性壁画

墙纸产品的一个分支,墙纸是指用于墙面装饰的无图案或者是简单图案重复的装饰材料。墙纸是属于标准化产品,而壁画则是个性化产品,每一张画的大小,设计均是按照用户需求定制进行。

壁画的最后呈现是一幅完成的画面,画面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但是在成产过程中,只要用户画面超过一定的尺寸,则均需将画面制作成若干张后再拼接成整体。个性壁画只要画面精度够高,则可以打印出足够大的尺寸。如果是矢量图,理论上则可以制作成无限大的尺寸。

个性壁画的施工,施工过程于墙纸施工基本一致。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对已经裁切好的壁画,直接对花拼接粘贴即可。也有一些厂家为了运输保护壁画的需要,壁画的边缘会预留一定尺寸(一般是2cm)的裁切位置。那就需要在贴好之后用裁纸刀裁掉多余的部分。

是高档装饰材料,跟墙纸相比,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彩绘,绘出斑斓多彩的生活

古时候的文人骚客情钟于丹青,现代的人热爱彩绘,各式各样的色彩绘画形式层出不穷、变化多端,指甲上、墙面上、汽车上、人的身体、鞋帽衣服、木刻雕像、建筑物……无论是在哪里绘画,都可以看出现代人的智慧和对于追求艺术的热衷

虽然是形式多样,但是现代将色彩绘画运用最多的还是在家庭装饰中,在家里的客厅或是卧室选择一整片或是某一块墙面,然后在上面进行绘画,可以画上自己喜爱的图案或是根据家庭的装修环境设计一款独特的、适合的图案,墙面绘画不但可以改变家里单一的格调,给家增添几分色彩,还可以给人另一种仿佛身临画境的感觉,家在画里,人在画中。

色彩绘画以它特有的、多样的表现形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斑斓多彩。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