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囊肿

附睾囊肿

主要病因 性欲刺激、睾丸附睾的慢性感染或输送精子的管道部分梗阻
发病年龄 20~40岁
西医名称 附睾囊肿
目录导航

发病部位

  附睾囊肿发生的常见部位是附睾头部,而体部及尾部很少发生,它起源于睾丸网输出小管的上皮细胞,直径常数毫米至数厘米,可为单一囊腔或分隔多腔,但以单发多见。囊液内常含有精子。临床表现多有阴囊坠胀感,无特殊不适,病变发展缓慢。附睾头部可触及一圆形或卵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囊性感,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无粘连。

  附睾囊肿是附睾处有增大的肿块,硬,光滑,内含有黄色液体,但扪时硬,有压痛,可出现在一侧或者两侧,大小不等,常与附睾炎症、肿瘤不易区别。

发病症状

  多见于附睾头附近,邻近或位于睾丸上极的背面。其大小变异范围很大:有的较小,直径只有几毫米;有的象玻璃球那么大或象睾丸那么大;大者直径可超过10厘米。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与性欲刺激、睾丸附睾的慢性感染或输送精子的管道部分梗阻有关。但临床实践证明,输精管结扎后患者并不出现清液囊肿,可见梗阻学说不能成立。它的出现还可能与局部损伤或性传播疾病感染有关。还有的人提出附睾头部的附睾管屈曲、转向或形成憩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精子的不断堆积,憩室小管不断增大,于是形成精液囊肿。当附睾因炎症或创伤而阻塞或形成瘢痕时,也能发生精液囊肿。

  附睾在何处,我们应先了解睾丸、附睾和输精管的解剖。睾丸产生的精子,通过曲细精管进入附睾头部的网状管道,逐步向前进行,输精管而后由尿道排出。

  关于附睾囊肿的原因可能由于局部炎症粘连使附睾管阻塞,或者其中微小单一的附睾输精管阻塞后管腔液潴留,形成囊肿。

  附睾囊肿由小变大,但在临床上多可增长到0.5~2cm直径大小的囊肿,该病与睾丸在临床上不易区别,可出现局部结节,痛或无痛,因此与炎症不易区别。但是在有经验的医生用扪诊即可确定,扪之虽然硬,但实则有波动。依靠扪诊即可确定大部囊肿,且尚可进一步检查。如果用B超即可确定,炎症为实质性肿块,囊肿有“液体”B超改变。

  诊断: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可感睾丸胀痛。触摸时在附睾头部可触及囊性肿块,透光试验阳性。

  治疗:无症状者不需治疗,症状较重或囊肿体积较大且已婚有子女者可行手术摘除。手术有可能破坏附睾管而影响生育,故对未婚患者宜慎重。

疾病诊断

  1.一般无症状,有时有阴囊部不适或下坠感。

  2.睾丸或附睾部触及圆形肿物,质软,境界清,有波动感,挤压不缩小。

  3.透光试验阳性。囊肿穿刺液乳白色,不透明,镜检见有不活动精子、脂肪小体等。在室温下放置短时间后,液体中原先不活动精子会变得活动起来。

  4.B超可在睾丸或附睾部发现液性暗区。

  鉴别诊断

  1.慢性附睾炎:一般整个附睾增大或仅尾部有小结节,质硬,有时可触及增粗的输精管。

  2.精索鞘膜积液:为阴囊内囊性肿块,呈卵圆形或梭形,位于精索内。

  3.Yong综合征:双附睾头增大或呈囊性,多局限附睾头近端1~1.5 cm,体尾部及输精管无异常,但本病是与慢性呼吸道感染有关的合并双侧附睾渐进性梗阻所致的无精子症。

鉴别诊断

1.慢性附睾炎:一般整个附睾增大或仅尾部有小结节,质硬,有时可触及增粗的输精管。

2.精索鞘膜积液:为阴囊内囊性肿块,呈卵圆形或梭形,位于精索内。

3.Yong综合征:双附睾头增大或呈囊性,多局限附睾头近端1~1.5 cm,体尾部及输精管无异常,但本病是与慢性呼吸道感染有关的合并双侧附睾渐进性梗阻所致的无精子症。

疾病危害

小的附睾囊肿并没有什么大的危害,患者不必担心,放松心情,正常工作和生活就可以。不要有心理负担。对于附睾囊肿引起并发症的患者,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治疗了,不然会严重影响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睾丸炎可能诱发严重疾病:精索静脉曲张、静索炎、前列腺炎,内分泌疾病、肾炎等肾脏疾病、泌尿感染疾病、恶性肿瘤等。附睾囊肿可能导致男性性功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性功能。可能导致死精,无精,丧失生育能力,并且将炎性病菌传染给配偶,造成妇科疾病。睾丸疾病久治不愈造成精损肾亏、元气耗损、肢体严寒、腰酸背疼、提早衰老。

精液囊肿可以导致性功能障碍,如果它的体积相当大,男子在性交过程中会出现睾丸和阴囊的疼痛,以而导致继发性阳痿。从理论上说,精液囊肿可以引起焦虑并进而导致心理性阳痿。这就需要由医生进行充分的解释,以解除患者的种种畏惧。当精液囊肿体积庞大时,可以改变外生殖器的外表形象,也可以成为操作焦虑的原因之一而导致阳痿。如果囊肿体积过大并压迫睾丸的血液供应时,可以导致睾丸的萎缩和不育症;

疾病治疗

精液囊肿的治疗并不困难。如果体积不大,是自己或体检时偶然发现的,平时毫无症状,则无需治疗,只要向患者进行详细地解说和教育,解除思想顾虑即可。如果精液囊肿造成并发症或成为病人焦虑的根源时,就应予以手术切除。过去采取的单纯抽液并注入硬化剂使囊肿缩小的措施并不可靠,常可复发或造成感染,给将来的手术带来困难,多主张手术切除。

手术方法及并发症

由于手术很小,病人不会有很大痛苦。一个很小的阴囊切口足以移动、分离和切除囊肿,手术效果往往很好。手术时医生将仔细把囊肿与睾丸和附睾分离开,然后完整地把它切除。手术时医生会尽量仔细小心,以免压迫和破坏睾丸的血液供应或破坏附睾与输精管的连贯性。如果囊肿是开放的或术前抽吸过,液体将呈现稀薄、白色或混浊状,在显微镜下检查进可见不活动的精子。

精液囊肿手术切除带来的并发症很轻微,也很少见,包括阴囊血肿,不育症(如果切除了附睾),如果睾丸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可以出现睾丸萎缩。

自疗方法

1)卧床休息,托起阴囊。

(2)局部热敷。

(3)应用抗感染药物。

(4)积极治疗其他病,如前列腺炎、尿道炎。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龙胆泻肝丸,每次服9克,每日2次。

(2)桔核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血见草、黄药子各12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

(2)肾经草18克、升麻15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

(3)小茴香、苍耳子、杜仲、丝瓜络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

(4)鲜连钱草3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

(5)老生姜(选肥大者)适量,将姜洗净切片,每次用8-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用纱布将阴囊兜起,每日更换1次。本方用治急性睾丸炎,具有解毒消炎的作用。

3.饮食疗法

(1)鲜海蚌肉50克,煮汤食之,每日1次。

(2)粳米50克,丝瓜1条,煮粥食之,每日1次。

4.外治自疗法

(1)胡椒7粒研粉,用白面调成糊状,摊于青皮上,贴会阴部。

(2)刀豆仁4粒、白醋适量。刀豆仁捣烂,用醋调匀,敷患处,每日数次。

(3)七叶一枝花根茎适量,研成粉后用酒或醋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2。

(4)鲜马鞭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次。

(5)薰洗法:茄子1个及茄根、叶适量,共同煎水薰洗患处,每日2-3次。 

相似症状

1) 睾丸鞘膜积液:是相当常见的,人们往往把它与精液囊肿相混淆。在体检时可以感觉到鞘膜积液内积聚着大量液体,它多位于睾丸前方或环绕着整个睾丸。医生往往不容易隔着液体触摸到睾丸。其透光试验显示出高度的透光性。如果用针抽吸,可以吸出许多清沏的草莓色液体。

2) 精索静脉曲张:在年轻人中多见,是位于睾丸上方精索内的大量扩张、蚯蚓状的静脉丛。在站立位体检时,可以看到阴囊表面有大量蟠曲的表浅静脉血管,触摸时可发现精索十分厚实,里面有许多团索样不均匀的血管分布。多位于睾丸上方和后方。它是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附睾结核:可能是一个相当硬的条索状团块,有时还可以触摸到串珠样输精管、精囊和前列腺的高低不平的硬结等合并体征。患者多有无菌性脓尿。或有窦道存在,有助于附睾结核诊断的确立。

4) 附睾肿瘤:是相当罕见的,通常为良性、不透光的肌样腺瘤。

5) 睾丸肿瘤:可以是无痛性阴囊肿物,但系睾丸本身的肿大而非另外的团块。体检时附睾通常显示正常。如果肿瘤伴有鞘膜积液,则给诊断带来困难。如果怀疑睾丸肿瘤,应通过腹股沟切口予以彻底探查。

附睾炎

附睾炎多由邻近器官感染蔓延所致。表现为阴囊部位突然性疼痛,附睾肿胀,触痛明显,可伴有发热,附睾硬结等。慢性附睾炎常和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存在,所以一般治疗措施与慢性前列腺炎相同。治疗前列腺炎的同时可使慢性附睾炎的症状缓解,附睾炎愈合后遗留附睾硬结,有时可造成病人的思想负担。手术切除后不一定都能缓解症状,因此一般不作附睾切除术。因双侧附睾炎后精子输出受阻的男性不育症,行输精管附睾梗阻部位近端吻合,虽能部分解决精子引流问题,但术后受孕率不高。对于屡发的慢性附睾炎、症状顽固者可考虑附睾切除。

影响

附睾囊肿又称精液囊肿,发病年龄为20~40岁。附睾囊肿是囊性的,无痛或轻微疼痛、有时伴有下坠感的阴囊肿块,内含精子和液体。

轻微的附睾囊肿并没有什么大的危害,患者不必担心,放松心情,正常工作和生活就可以。对于附睾囊肿引起并发症的患者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精损肾亏、元气耗损、肢体严寒、腰酸背疼、提早衰老等严重后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