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

中文名 碲(音同帝)
所在周期 第五周期
CAS编号 13494-80-9
密度 6.25×10³kg/m³
沸点 1390℃
发现人 米勒·冯·赖兴施泰因
原子量 127.60
元素符号 Te
应用 做半导体材料,催化剂等
类型 非金属(类金属)
目录导航

研究简史

碲由德国矿物学家米勒·冯·赖兴施泰因(F.J.Müller von Reichenstein)于1782年在研究德国金矿石时发现。1782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家矿场监督牟勒从这种矿石中提取出碲,最初误认为是锑,后来发现它的性质与锑不同,因而确定是一种新金属元素。为了获得其他人的证实,牟勒曾将少许样品寄交瑞典化学家柏格曼,请他鉴定。由于样品数量太少,柏格曼只能证明它不是锑而已。

1783年,由Franz Joseph Müller von Reichenstein在罗马尼亚的锡比乌发现。他被来自Zalatna附近的一个矿中的矿石激起了兴趣,它有金属光泽而且他推测其是原生的锑或铋(是碲化金,AuTe。),初步研究证明了它既不包含锑也不包含铋。Müller研究着这个矿石并证明了它包含一种新的元素。他在一个不著名的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发现,但是被当时的科学界忽视了。

在1789年,匈牙利科学家Paul Kitaibel送给他了一些,Paul Kitaibel曾独立发现了它。

在1796年,他给在柏林的Martin Klaproth送去了一个样本,证明了他的发现。Klaproth生产出纯净的样本并决定叫它tellurium(碲)。相当奇怪的是,这并不是经他手的第一份碲样本。

牟勒的发现被忽略了16年后,1798年1月25日克拉普罗特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一篇关于特兰西瓦尼亚的金矿论文时,才重新把这个被人遗忘的元素提出来。他将这种矿石溶解在王水中,用过量碱使溶液部分沉淀,除去金和铁等,在沉淀中发现这一新元素,命名为tellurium(碲),元素符号定为Te。这一词来自拉丁文tellus(地球)。[2]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碲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即黑色粉末状、无定形碲和银白色、金属光泽、六方晶系的晶态碲.半导体,禁带宽0.34电子伏。

碲的两种同素异形体中,一种是晶体的碲,具有金属光泽,银白色,性脆,是与锑相似的;另一种是无定形粉末状,呈暗灰色。密度中等,熔、沸点较低。它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可它却有十分良好的传热和导电本领。在所有的非金属同伴中,它的金属性是最强的。

密度 6.25克/立方厘米[3]
熔点 452℃[3]
沸点 1390℃[3]
无定形碲密度 6,0克/立方厘米[3]
无定形碲熔点 449,5±,0,3℃[3]
无定形碲沸点 989,8±,3,8℃[3]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 2610
地壳中含量(ppm) 0.005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太平洋表面 0.00000019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20.5

晶胞参数:

a = 445.72 pm[2]
b,=,445,72,pm[2]
c,=,592,9,pm[2]
α,=,90°,[2]
β,=,90°,[2]
γ,=,120°,[2]

电离能(kJ /mol):

M - M+ 869.2[2]
M+,-,M2+,1795[2]
M2+,-,M3+,2698[2]
M4+,-,M5+,5668[2]
M5+,-,M6+,6822[2]
M6+,-,M7+,13200[2]
M7+,-,M8+,15800[2]
M8+,-,M9+,18500[2]
M9+,-,M10+,21200[2]

化学性质

密度 6.25克/立方厘米[3]
熔点 452℃[3]
沸点 1390℃[3]
无定形碲密度 6,0克/立方厘米[3]
无定形碲熔点 449,5±,0,3℃[3]
无定形碲沸点 989,8±,3,8℃[3]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 2610
地壳中含量(ppm) 0.005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太平洋表面 0.00000019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20.5

分布情况

a = 445.72 pm[2]
b,=,445,72,pm[2]
c,=,592,9,pm[2]
α,=,90°,[2]
β,=,90°,[2]
γ,=,120°,[2]

制备方法

M - M+ 869.2[2]
M+,-,M2+,1795[2]
M2+,-,M3+,2698[2]
M4+,-,M5+,5668[2]
M5+,-,M6+,6822[2]
M6+,-,M7+,13200[2]
M7+,-,M8+,15800[2]
M8+,-,M9+,18500[2]
M9+,-,M10+,21200[2]

应用领域

碲碲(3)碲在空气中燃烧带有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碲;可与卤素反应,但不与硫、硒反应。溶于硫酸、硝酸、氢氧化钾和氰化钾溶液。和熔融KCN反应产生KTe。

溶于水生成的氢碲酸具有类似氢硫酸的性质。碲也生成亚碲酸HTeO及相应的盐。用强氧化剂(HClO、HO)作用于碲或TeO(稳定白色晶态),生成HTeO,它在160℃转变为粉末状HTeO,进一步加热则转变为TeO。HTO易溶于水(25.3%)成为碲酸,是一种弱酸。

质子数 52
所属周期 5
所属族数 VIA
原子共价半径 136,皮米
电子层 K-L-M-N-O
电子层排布 2-8-18-18-6
常见,化合价 2 0 4 6[2]

氧化态:

Main Te+4[2]
Other,Te-2,Te-1,Te0,Te+2,Te+5,Te+6[2]

化学键能:(kJ /mol)

Te-H 240[2]
Te-O,268[2]
Te-F,335
Te-F,335[2]
Te-Cl,251[2]
Te-Te,235[2]

词条图册

质子数 52
所属周期 5
所属族数 VIA
原子共价半径 136,皮米
电子层 K-L-M-N-O
电子层排布 2-8-18-18-6
常见,化合价 2 0 4 6[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