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时为孟涂国, 虞舜时分卫水为并州,此地属 并州,《 尚书·禹贡》记大禹导河积石又东至孟津,即指此地。
夏为 冀州南境。殷都朝歌,为畿内地。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大军在此泛舟三昼夜横渡黄河。又以武王会盟诸侯于此谓之盟津,也曾称孟。
周初,十二邑封苏忿生,时称“向”,又称“盟”(1973年在白坡已出土了西周时期的铜爵)。
西周时,为周都洛邑畿内地,春秋初属郑,后属晋为河阳邑。战国时属魏,为垣雍地。
秦为河雍县,属 三川郡。汉高祖封陈谓为侯国,武帝分天下为十三部,此日河阳县,隶河内郡。新莽改河亭,东汉复置。
东魏元象年间在河阳的黄河中筑中潬城,在黄河南岸筑南城,加北中府城,称“河阳三城”,为京都洛阳戍守要地。
北齐废县为河阳关,有驻军防守。 隋开皇初(公元581年),置河阳宫于河阳城 内。乾元以后,常置重兵于河阳三城。
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将河阳升为孟州,隶河北道。五代孟州还属河北道。金世宗大定年间,河阳城被黄河洪流冲毁,州治向东迁徙,称上孟州。后古城修复,复徙州治于故城,称下孟州。元朝初年(公元1271年),又移州治于上孟州。明代改州为县,废河阳,始名孟县,属怀庆府。清因之。
民国3年(1914年),属河南省豫北道,后改为河北道。十六年道废,直属河南省,后改属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78年1月将孟县的吉利公社和济源县坡头公社的马洞等七个大队划归吉利工程指挥部领导,实行政企合一,属洛阳市管辖。
1978年4月建立河南炼油厂建设指挥部地方工作处。
1982年2月建立吉利区筹备处。
1982年8月国务院国函(1982)167号文正式批准建立洛阳市吉利区。
2021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洛阳市吉利区,设立洛阳市孟津区。
1989~2000年,吉利区辖吉利乡、大庆路办事处。
2012年11月,撤销吉利乡设吉利街道办事处、西霞院街道办事处。
现辖29个村委会:北陈村、 清庄村、 小川村、横涧村、坡底村、冶戌村、里村、吉利村、 东杨村、涧西村、 康窑村、 白坡村、西庄村、 西杨村、 马庄村、下 柳村、上柳村、六门村、 郑庄村、 韩庄村、南陈村、送庄村、 权庄村、郭庄村、 柴河村、东寨村、 马洞村、金娥村、济涧村。
吉利区位于洛阳市东北部 黄河北岸,华北平原的西南端,太行山东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9′22″至112°38′50″与北纬34°51′至34°57′之间。西和西北与济源市接壤,北和东与孟州市相邻,南濒黄河与孟津县隔河相望。东西长13.9公里,南北宽11.16公里。全区总面积为79.9平方公里。
吉利区主要有丘陵、平原、滩地等地貌类型。北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多为坡地和梯田,海拔高度在160~290米之间。中部平原,属侵蚀冲积阶地。地形是北高、南低,西北偏高,向东南逐渐降低。南部为黄河超漫滩,西北较窄,东南较宽,最宽处可达7华里。黄河在阶地下10米左右向东流去,排水条件好。北部是黄土剥蚀丘陵区,有1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5%。中部为侵蚀冲积阶地平原,有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0.1%。南部黄河滩地,有23.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9.4%。地层形成年代为第四纪晚期,地质条件一般属于 湿陷性黄土。
吉利区气候属 北温带大陆性 季风气候。总的特点: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 吉利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丰沛,秋季雨量集中,晴和日照长。
吉利区域气温比较适中,年平均气温14.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3℃。极端最高气温41℃(1992年7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13.5℃(1990年2月4日)。吉利区农业气候:春季光热资源较好,但雨量不足,干旱风多。初夏光热资源充足,夏季炎热雨量充沛,但光照不足。秋季晴和日照长,光热水资源配合较好,但后期阴雨日较多,光资源较少。全区一般生产季节光照充足,光辐射有余,热量丰富,为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吉利区降水量,年内各月分配不均,大部分集中在6、7、8、9四个月中,尤以7月降水较多,冬季最少。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黄河水。全区水资源总量为8885.1万立方米。大气降水,年均降水量为614.2毫米。地表水资源:地表径流总量年平均值为63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陵区地下水不丰富甚至缺水,打井一般打不出砂卵石含水层,表层土质砂黏土和红土,降雨入渗系数很小,每昼夜渗透系数约0.1~0.5米,下层砂岩及黏土岩渗透性更小,地下水流不畅。中部平原区,经多方水文资料证实送庄地质构造属黄河故道中心部位,是济涧构造断裂中心,水源丰富,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炼油厂在送庄建立了水源基地,加上吉利水源基地,按1993年统计,全年供给新鲜水7722395吨,大大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用水。黄河滩区地下水资源:年平均值为6684.9万立方米。黄河流经吉利区河段长16公里左右,对平原区和滩区均有侧渗补给,滩区含水层水量丰富,透水性好。
粮食作物:以 小麦、 玉米为主,还有 大麦、 谷子、 大豆、 黄豆、 绿豆、 红薯、 高粱等。油料:有 芝麻、 花生、 油菜、 棉籽等。经济作物:有 棉花、 烟、 麻、 药材等。
蔬菜:有 萝卜、 白菜、 黄瓜、 大葱、 大蒜、 芹菜、 菠菜、 韭菜、 茄子、 辣椒、 豆角、 番茄、 莲菜、 土豆、 黄花菜、 莴笋等。
主要林木:以 泡桐、 杨树、 榆树为主,还有 柳树、 杏树、 桃树、 苹果树、 山楂树、 石榴树、 梨树、 枣树、 枸树、 葡萄树等。条木:有 荆条、白腊条、 紫穗槐等。
花卉:有 月季、 牡丹、 菊花、 夹竹桃、 桂花、 百日红、 玉兰、 文竹、 杜鹃花等。
吉利区境内药用植物分野生和人工种植两部分,常用药物有上百种。特产药物有怀生地、 山药、 牛膝、 菊花。其它有 紫苏、 防风、 牛子、 天花粉、 紫地丁、 洋金花、 何首乌、 红花、 芍药、 百合、 柴胡、 茵陈、 党参、 白术、 益母草、 半枝莲、二花、 薄荷、 透骨草、木头茴等。
全区草场和牧草主要分布在黄河滩与北部陵区。牧草有 茅草、 白草、 狗尾草、 马唐、 狗牙根、 芦苇、 牡蒿、 米口袋、 苍耳等。草丛草场2556亩,滩地疏林草丛草场3474亩,林间草场731亩,平均亩产鲜草281公斤。
畜禽:有 牛、 羊、 马、 驴、 骡、 猪、 兔、 鸡、 鸭、 鹅等。
野兽:有 獾、 狐狸、 黄鼠狼、 野兔、 松鼠、 刺猬等。
飞禽益鸟:有 大山雀、 猫头鹰、 啄木鸟、 布谷鸟、 戴胜、茶鸡等。
猛禽:有 鹰、 雕、 鱼鹰、 鸬鹚等。
鸦科鸣禽:有 喜鹊、 乌鸦、山 老鸦等。
鸦科游禽:有 大雁、 野鸭、 鸳鸯等。
涉禽:有 绿鹭、 水老鹳等。
鹑鸡类飞禽:有 野鸡、 鹌鹑等。
其它鸟类:有 麻雀、 斑鸠、 画眉等。
2016年末公安户籍人口数为68507人;统计调查常住人口数为7.01万人,城镇化率为69.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4]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861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97万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83574万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39342万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3:35:62调整为3:34:6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30.3%和68.7%。 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9%,涨幅较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增长3.4%。[4]
2016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7118万元,同比增长2.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33公顷,粮食总产量为14715吨,同比减少16.5%,其中夏粮7732吨,同比减少17.9%,秋粮产量6983吨,同比减少15.0%;油料作物产量205吨,同比增长162.8%;棉花产量11吨,同比增长10%;蔬菜产量2557吨,同比减少45.7%。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092吨,同比增长10.3%,其中,猪牛羊肉达2511吨,同比减少1.4%;奶类总产量达761吨,同比减少30.6%;禽蛋总产量达760吨,同比增长10.6%;水产品产量11705吨。 2016年末乡村人口数36847人,乡村从业人员18194人;农村用电量408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0%。[4]
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44005万元,完成增加值81002万元,同比增长10.4%。其中,重工业累计完成80284万元,同比增长10.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9.1%;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820元,同比增长9.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3001万元,同比增长6.0%,实现利税总额16310万元,同比增长157.2%,实现利润总额4607万元,实现扭亏转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利税率为2.32%,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3.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6.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1%。 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68164万元,增长4.9%。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3亿元,增长7.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5.1%;房屋竣工面积26.8万平方米,增长11.8%。[4]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172元,增长14.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33117元,下降26.1%;民间投资完成335718万元,增长23.3%,占全部投资额的78%。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97055万元,增长52.9%。全区在建项目41个,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7个,累计完成投资314873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3.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33亿元,其中,住宅投资4.4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25270平方米,增长46.8%。商品房销售额7581万元,增长47.7%。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7796万元,同比增长2.4%。[4]
国内贸易
2016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087万元,同比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7123万元,增长14.2%;零售业完成198747万元,增长11.8%;住宿业完成2060万元,增长14.0%;餐饮业完成41157万元,增长13.4%。 全年批发零售业完成增加值39045万元,增长7.2%;住宿餐饮业完成增加值20484万元,同比增长7.4%。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共实现销售额(营业额)953566万元,同比增长7.8%。分类销售额来看,食品类同比增长23.2%,饮料类同比增长32.6%,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同比增长20.1%,化妆品类同比增长33.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8.0%。大众消费持续升温,成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4]
财政金融
2016年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584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2101万元,比上年增长12.4%。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55593万元,占比达89.5%,同比增长41.2%。增值税(含营改增)完成29997万元,增长89.3%,增长明显。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7422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0009万元,比上年增长2.4%。一般预算支出中,民生和保障支出增长明显,教育支出12278万元,增长17.6%;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5094万元,增长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00万元,增长10.8%。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8254万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48761万元,同比增长18.5%;各项贷款余额350758万元,比上年增长34.5%。[4]
2016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31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7.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697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013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10.4%。城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7.1平方米,农村居民平均每人住房面积77.1平方米。[4]
2016年年末全区有小学9所,初中3所,完全中学1所,民办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当年招生757人,在校学生人数4547人,毕业792人;初中当年招生704人,在校生2187人,毕业836人;高中当年招生402人,在校生1181人,毕业247人。幼儿园16所,学前教育班数103个,在园(班)幼儿291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016年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7所,房屋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床位数325张。卫生技术人员393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135人,注册护士165人,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42台,医疗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4]
吉利北依太行,南濒黄河,地处 中原,承东启西, 连南贯北, 距洛阳市仅19公里。207国道、连霍高速、太澳高速、焦枝铁路、陇海铁路、洛阳航空口岸或穿境而过,或近在咫尺。辖区内城乡公路自成一体,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
吉利区境内有焦柳铁路通过,并设有留庄火车站,车站建于1970年6月20日。留庄车站设客运、货运和行车等机构。车站是吉利区、孟州、济源(南部)的货物转运站,车站设有仓库。
2016年全年货物运输量完成307.8万吨,货运周转量31032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4.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114万人公里。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67832万元,同比增长2.7%。[4]
文物古迹
龙山文化遗址、 万佛山石窟、商汤王庙、 营花寨、湛城、 长春观、圣水庙
自然风光
西霞院水利工、 小浪底工程、 千岛湖景观、黄河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
2021年2月,入选“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榜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