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面叶

喝面叶

中文名 喝面叶
发行地 南京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吕剧小戏《喝面叶》是山东吕剧的经典节目,其中豫剧、泗州戏、柳琴戏 均有此剧目。两位演员通过表演夫妻二人制作面叶的生活小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山东吕剧旋律悠扬、唱腔婉转和唱词朴实的艺术特点,多年来受到了广大戏迷的普遍欢迎。

    《喝面叶》作为吕剧的代表性节目,曾应邀赴国外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得到了许多外国观众的喜爱。

柳琴戏喝面叶

    经典小戏《喝面叶》自1956年在全国戏曲大赛华东区获“优秀剧本奖”,“优秀表演奖”之后,当时即被众多兄弟剧团晰移植,从而将柳琴戏这一地方剧种推向了全国,跃然于舞台已整整半个世纪。至今,不少六十岁以上的“老徐州”仍能哼出“大路上来了我陈士夺”“石榴开花红似火”的唱腔,津津乐道梅翠娥为开导游手好闲的丈夫陈士夺而喝面叶的精彩场景。沿袭至今,我已是第六代“梅翠娥”的演绎者。今年元旦前夕,在江苏省第四届小戏小品大赛中,      《喝面叶》风光依旧,主演的梅翠娥获得了“优秀表演奖”,得到专家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并作为唯一获奖小戏在颁奖 晚会上展演。

剧情

    陈世铎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唯独不爱劳动。常借口赶会,出外鬼混。聪明勤劳的妻子梅翠娥假意以生病为由,让陈世铎为她做饭,平时懒惰的陈世铎用尽方法才为妻子做熟了面叶。妻子喝完面叶后,教育丈夫做人要勤劳踏实,陈世铎通过劳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错误。

书籍资料

书名:喝面叶

出版时间:1955

页数:38页, 叶图版

开本:18cm

一般附注:根据徐州柳琴剧团原本整理

柳琴戏戏词

姚秀云饰梅翠娥

王平均饰陈世铎

陈世铎(唱) 大路上来了我陈世铎,

赶会赶了三天多。

想起来东庄上唱的那台戏哟,

有一个唱的还真不错。

头一天唱的“三国戏”,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第二天唱的《七月七》,

牛郎织女会天河。

那个黑头的嗓子实在大,

十里路以外都听得着。

有一个小旦装得好,

外号就叫个“人人学”。

小丑出来惹人家笑,

看得我世铎笑呵呵。

听罢了戏,饭馆进,

我要了四两老酒喝。

炒了一荤一个素,

还吃了五个大馍馍。

酒足饭饱心高兴,

我要上赌博场里呆几合。

头一回输了一吊五,

二回输了三吊多。

一吊五,三吊多,

心痛得我士夺直跺脚。

回家吧,回家吧,

老婆子在家等着我。

赶路热得我一身汗,

肚子饿得实难过。

紧紧腰,擦擦汗,

我看看还有五里多。

一顺着大路走下去……

梅翠娥 (唱) 大门里走出来梅翠娥。

石榴开花红似火,

翠娥头上插一朵。

十七八闺女她把花来戴,

小媳妇戴花人笑我。

过五月,到六月,

六月里更比这五月里热。

今年小麦子收成好,

梅翠娥家里我也蒸馍馍。

细白面来好面馍,

留给我的丈夫他叫陈世铎。

他到那东庄上又去赶会,

他一去就是三天多。

家里的事情他全不管,

里里外外都全靠我。

我在家一天里忙到晚,

他在外又好吃来又好喝。

回家来常常还发脾气,

翠娥还得忍让着。

天下的事情也不讲理,

为什么男人都要管老婆。

翠娥心里我正生气,

看了看,看太阳到了东南角。

手里挎着竹篮子,

我要到地里摘豆角。

我离了家出了村,

大路上少行人,

我顺着小道往田里奔。

三亩地里是种棉花,

挨着地边豆秧深,

小豆角长得呀十分嫩。

弯下腰来豆角来摘,

清露水拉湿衣襟。

我掰豆棵摘豆角,

小蚂蚱飞得扑啦啦,

走上前来用手捉,

我捉着两个它跑了三个。

豆角摘满一竹篮,

我顺手来又摘两个嫩南瓜。

六月的天气好下雨,

我挎起篮子转回家。

走过一块高梁地,

村庄不远在面前。

当头太阳热炎炎,

我来到树下歇歇汗。

抬头我朝河边看,

见几个小孩洗澡把水玩。

谁家的媳妇把衣裳洗,

小棒槌也不住地上下翻——

只听得“扑通”地一声响,

只见她两只脚滑倒在河里边。

什么人留下的这个规矩啊,

为什么小女孩洗衣给男孩穿——

今日翠娥我回到家,

等候世铎他把家来还。

我不刷锅也不洗碗,

叫他给我做一顿饭。

俺叫他知道日子怎么过,

还叫他尝尝俺做媳妇的难不难——

翠娥主意已拿定,

挎起篮子我把家还。

(白)我看那边来的好像士夺,嗯,是他!待我赶快回家要紧哪!

(唱)我两步并作一步走,

只走得翠娥气喘喘。

穿过村头枣树林,

来到俺的大门前。

开开门上的双簧锁,

用手推开门两扇。

转身我把房来进,

我拿起扇子扇扇汗。

我装病吧,装病吧,

等候世铎把家还。

翻身躺在竹床上……

陈世铎 (白)走啊!

(唱)大路上来了我陈世铎。

迈开大步走得快,

大门不远眼望着。

看别人烟囱都冒烟,

为什么俺家未把饭来做?

莫非翠娥娘家去啦?

不会哟!

(唱)她走俺家谁看着。

想着想着来得快,

为什么大门没上虚掩着?

世铎我把门来进,

我喊了一声梅翠娥。

观看喝面叶随感

    《喝面叶》是一出戏。第一次看《喝面叶》,是县里的剧团下乡来演的。拉起了帐篷,扯上了旗,还有喇叭。帐篷门口站两个漂亮的大闺女。在当时挺轰动的。我们知道母亲有数的几个钱儿都是派大用场的。我牵着小弟小妹只能在帐篷外转来绕去,听到里边开戏的锣鼓已经敲的震天响。我心里就跟那热锅上的蚂蚁在爬。那锣鼓家什敲得实在是诱人。俺也是实在是想去看戏。没有钱,就进不去。转了几圈后,急中生智,我对收票的闺女说,俺们家大人在里边呢。我没带家里的钥匙。我进去找他们拿了钥匙就出来。说着说着,我的声音就低了下来。那个大闺女笑了。好看的大眼睛温和的看着我。仿佛我心里的那点小鬼把戏,全部被她所洞穿。我的脸上热辣辣的。头也低了下来。恨自己怎么想了这么个此地无银三百量的办法。多么老套的不成功的一个谎言啊!我想没有什么希望了。拽着小弟小妹一步三回头的往回挪。实在是不舍的那近在咫尺的大戏。那个小小的简陋的舞台,在俺的眼里,就是一个大世界呵。实在是让俺不忍离去。耳边传来“你们进去吧。看好你的弟弟妹妹,别走丢了”在闺女甩了甩辫子,对我挤了挤眼。我与小弟小妹欢天喜地的跑了进去。那是我第一次看。戏台上演的就是喝面叶。两口子闹别扭。妻子赌气罢了工。丈夫只好自己动手赶面叶吃。丈夫赶面叶时,有段念白“赶赶赶,一大片,切切切,莲花瓣”。配合着念白,是铿锵有力的小鼓点儿。丈夫右手虚拟成刀,在同样虚拟的案板上,“刷刷刷”秋风扫落叶般的切着“莲花瓣”。很有滋味儿。唱得俺眼前仿佛有着一碗飘着葱花蛋花,切成莲花样的面叶。香气四溢,口水是咽了又咽。为了看戏,俺连晚饭都没顾上吃呢。呵呵。戏台上两杆锦旗前后一围,就是威风凛凛的战车,台上绕上一圈,就是十万八千里。呼风风就到,唤雨雨既来。衣袂飘飘的释放着悲欢离合,才子佳人,神仙眷侣,家常里短。明知是演戏,也明白这戏是人编出来的。但偏偏就入了戏。不由自主的跟着悲,跟着喜。庄稼人有句大白话,“台上的是傻子,台下的是颠汉”为你痴,为你狂,茶饭不思又算得了什么。这就是大戏的魅力所在。戏散了场,意犹未尽的回去。家里早已是乱作了一团。家里找不到我们,以为我们三个被人拐走了。母亲红着眼圈,劈头盖脸的臭骂了我一顿。第二天,家里来客人了。客人一进门,就毕恭毕敬的对母亲鞠躬。母亲很高兴。让我叫她姨。我盯着她,说我见过你。她很惊奇。我说,你不就是喝面叶里的那个小媳妇嘛。昨天,我还看你演戏了呢。她咯咯的笑着拉着我的手“哎呀,这妮子的眼够尖的。没想到俺还有这么小的戏迷!”我说,你可比舞台上漂亮多了。她笑的弯了腰,母亲也乐了。她是我母亲的学生。卖艺人农村里经常“物资交流会”,听上去很正式。就是个规模比较大些的大集。与普通的集有所不同的是,不仅热火朝天的进行着物资交流,还有些老百姓们所喜闻乐道的精神食粮也来赶大会。有接受过严格训练的正规的文艺团体,有点象现在的文化大蓬车,科技大蓬车下乡。也有些民间的卖艺的艺人,还有草台班子。一般的说,赶会的人比较喜欢看那些卖艺的演出。大多数是夫妇,父子,母女,兄弟,姐妹。以家庭成员为单位。一副简陋的挑子,一头是个大木头箱子,一头是行李铺盖圈儿。他们不卖票,不化妆,也没有演出服,不管什么地点,什么环境,风尘仆仆的他们,把挑子一撂,从箱子里边取出胡琴,锣鼓,锁呐,竹板等家伙什儿,哐哐哐的一阵敲打,扯上嗓子就唱,紧一紧褂子,裤腰带一勒,蓬头垢面就开练。旁边的人们忽啦一下子围拢上去,前边的就地一坐,后边站着的使劲的踮脚,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场子。场子里边的如无人之境般的咿咿呀呀的,只管如痴如狂,如泣如诉,围着的人只管点头晃脑的沉醉,戏到了紧要处,演者不时的抖个包袱,卖个小小的绝技。看者更是目不转睛,全神贯注。高潮迭起之时,就忍不住的轰然的叫好。气氛更加的热烈,浓郁。一时间,苦哈哈的日子充满了色彩,涩涩的岁月焕发了奕奕的喜悦。天上人间,人间天上,神仙又如何?温柔同乐吧。但总归还是要回到平凡的人间。演者嘎然而止。擎起一面锣,反过来,脸一抹,对着四周团团一揖,“老少爷们,俺给各位施礼了。拖家带口的,来到贵地,只求讨口饭吃。大爷大妈兄弟姐妹们,俺口干舌躁的唱了半天。……都不易啊,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比剧中人还要迅速的从戏中走出来的是观众们。短短的几秒钟,他们就快速的完成了从戏里虑幻的飘飘欲仙,翻着跟头儿的跌落到了现实中的步骤。一哄而散。跑得比兔子还快。偌大的场子,几乎没有人。剩下卖唱的艺人,(暂且用现代的词儿)有点尴尬的端着那面锣,苦笑着,无奈着,但却并不埋怨。生活就是如此。等待着他们的,他们能做的,只有重打锣鼓,另开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