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乡

西平乡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西平乡辖域原属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后为化解微山湖两岸冲突矛盾。 1984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沛县微山湖沿岸的西平、赵庙等14个行政村划给给微山县,逐渐形成了微山县目前的建制。随即以原西平村周边行政村为基础设立西平乡。

  西平乡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乡党委、政府从提高粮食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乡所推广种植的水稻优良品种豫梗六号90247产量高、米质优,倍受远近客户的欢迎。

  渔湖业注重抓好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渔湖产品十分丰富,盛产龙虾、青虾、河蟹、乌鳢等名优水产品,仅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就达1500余亩。

  畜牧业充分发挥湖区、矿区、边区优势,以发展蛋鸡饲养为主,突出食草畜禽养殖。全乡发展蛋鸡养殖16万只,小尾寒羊、波尔山羊、鲁西黄牛等优良率禽口种饲养,形成了较大规模,多次被微山县委、县政府授予畜牧业强乡镇称号。同时,以狐狸、貉等特种皮毛动物为主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建有湖西狐场一处,并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挥矿区优势,做好港口理货文章。充分发挥京抗运河穿境而过、地处矿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势利导,抓好港口理货园区建设。已建成高标准煤炭码头18家,年吞吐能力超百万吨,是北煤南运重要的货运码头区。

  该乡交通便利,京杭运河穿境而过,二级坝船闸坐落其境内,陆路交通,北临曹枣线,西与徐济公路相接。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2000年率先在全微山县第一个,全济宁市第二个建成电话乡,共装机1300余部,电话入户率达到62.4%;教育事业一直位居全县前列,现拥有中学1处,小学3处,均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沿革

  原属江苏省沛县大屯镇,1984年划归微山县,同时建西平乡。1996年,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辖西平、东明、杨堂、杨堂北、孙庄、庞庄、六营7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

  微山县西平乡地处微山湖西岸,曹枣线南、徐济公路西与江苏沛县紧相毗邻,总人口9349人,面积20.009平方公里,辖2个管区,7个行政村。粮田面积6200亩,可耕湖田面积1500亩,湖水面1.8万亩,是鲁南苏北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社会经济

  西平乡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从提高粮食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出发, 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乡所推广种植的水稻优良品种豫梗六号90247产量高、米质优,倍受远近客户的欢迎。

  渔湖业注重抓好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渔湖产品十分丰富,盛产龙虾、青虾、河蟹、乌鳢等名优水产品,仅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就达1500余亩。

  畜牧业充分发挥湖区、矿区、边区优势,以发展蛋鸡饲养为主,突出食草畜禽养殖。目前全乡发展蛋鸡养殖16万只,小尾寒羊、波尔山羊、鲁西黄牛等优良率禽口种饲养,形成了较大规模,多次被微山县委、县政府授予畜牧业强乡镇称号。同时,以狐狸、貉等特种皮毛动物为主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建有湖西狐场一处,并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交通运输

  发挥矿区优势,做好港口理货文章。充分发挥京抗运河穿境而过、地处矿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势利导,抓好港口理货园区建设。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煤炭码头18家,年吞吐能力超百万吨,是北煤南运重要的货运码头区。

  该乡交通便利,京杭运河穿境而过,二级坝船闸座落其境内,陆路交通,北临曹枣线, 西与徐济公路相接。

社会教育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2000年率先在全微山县第一个,全济宁市第二个建成电话乡,共装机1300余部,电话入户率达到62.4% ;教育事业一直位居全县前列,现拥有中学1处,小学3处,均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西平乡下辖村

  东明村 西平村 六营村 庞庄村 孙庄村 杨堂北村 杨堂南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总人口

  9527

  男   4867
  女   4660
  家庭户户数   2671
  家庭户总人口(总)   9468
  家庭户男   4821
  家庭户女   4647
  0-14岁(总)   2633
  0-14岁男   1436
  0-14岁女   1197
  15-64岁(总)   6215
  15-64岁男   3126
  15-64岁女   3089
  65岁及以上(总)   679
  65岁及以上男   305
  65岁及以上女   37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531

工业发展

  总人口

  9527

  男   4867
  女   4660
  家庭户户数   2671
  家庭户总人口(总)   9468
  家庭户男   4821
  家庭户女   4647
  0-14岁(总)   2633
  0-14岁男   1436
  0-14岁女   1197
  15-64岁(总)   6215
  15-64岁男   3126
  15-64岁女   3089
  65岁及以上(总)   679
  65岁及以上男   305
  65岁及以上女   37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531

农业发展

  坚持把加快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项目就是机遇、项目就是资金、项目就是效益”的思路,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行了副科级干部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在全乡上下形成了人人争项目、抓项目、建项目的良好氛围。

  06年全乡引进各类项目8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2.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6亿元。新上了富源食品、良友食品、东辉精铸等一批有一定规模、发展潜力较大的项目,全乡工业销售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32%。全乡规模企业达到11个,初步形成了以铸造、纺织为主体的品类齐全、特色明显的工业产业格局。

产业发展

  把基地化、园区化、规模化、培植亮点作为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的重要举措。制定了奖励政策,实行以奖代补,对新建一个标准双孢菇种植大棚奖励3000元,对用地每亩补助500元,连补3年,全乡双孢菇种植棚达到了100个,现在仍在不断增加。东明、庞庄等村组织群众积极发展浅水藕种植,连片种植面积超过了50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孙庄养鸡园区克服了禽流感的不利影响,养殖户和规模比年初大为提高,养殖总量超过了10万只。对肉牛规模养殖进行了积极引导。新建了诚信、庞庄、西平等6个规模养殖场,其中诚信养牛场出栏800余头、存栏600余头。另外,在西平狐场的示范带动下,全乡千只规模养狐场达到3处。

  西平乡引导群众在稻草的生态和综合利用上做文章,每亩稻田又可增加收益200多元。用稻草加工草制品。该乡农民利用廉价的稻草加工草苫,成品直销沛县、鱼台等蔬菜主产区和丰县苗圃基地,产品供不应求,加工户人均每天收入30余元;用粉碎稻草作饲料。西平乡有百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厂6处,全乡养殖总量近4000头。将稻草作为牛的粗饲料,产下的牛粪可用作沼气池填充料,既充分利用了稻草,又较好地解决了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原材料问题;用稻草发酵制菌种。该乡发展双孢菇标准种植棚60余个,将稻草发酵后和土混合替代双孢菇营养料,所生产的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双孢菇采摘后,废弃的基料含有未发挥尽的氮、磷、钾等有机肥,又可以成为稻田的上等肥料,从而形成循环往复、持续利用的农业生态链。西平乡稻草三用变成了“金条”,可使全乡5000亩稻田实现再增收100多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

  微山县西平乡紧紧围绕“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聚集发展”,立足资源、生态和区位优势,创新形式,细化措施,扣紧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龙头企业。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环节,不断创新形式,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良友食品厂、富源食品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年加工食品5000吨,农产品附加值大为增加。

  建合作组织。该乡结合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和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该乡已建成产销联动、技术互动、信息共享的专业合作组织3处。畜牧业养殖发展势头强劲,百头以上养牛场11处,肉牛存栏量突破5000头。同时积极推广经济作物种植,已建成拥有100个以上标准种植棚的双孢菇基地1处,浅水藕种植200余亩,西红柿等蔬菜大棚50多个。

  建专业协会。以农民为主体,在自发自愿、民办民管的原则下成立养鸡、养牛、养皮毛动物、双孢菇专业协会。农口部门认真作好宣传发动、草拟章程、登记注册政府扶持等方面的服务,充分调动能人带头入会,群众自愿入会的积极性,努力做到成立一个协会,作大一项产业,带富一帮农民。自2005年规范运作以来,共发展会员468名,会员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

民心工程

  2004年6月动工建设了中心小学综合教学楼。该教学楼设计3层、12个教学班,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教学楼竣工后,把3处小学合并到中心校,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合办并校。06年又陆续投资50余万元完善了校园绿化、美化、硬化及配套的语音室、微机室建设,把中心小学建成了全县第一流的农村小学。乡中心卫生院改造,是全省360工程、全县4家乡镇试点医院之一。对于该项工作,乡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完成了配套资金10万元的拨付,又专门选派一名副科级干部,全程跟踪协调,指导工程建设。该工程基础建设部分已完成,后续医疗设备正逐步完善。06年,我们还动工建设了标准化的计划生育服务站,为民服务设施将进一步健全。

乡容村貌

  一是“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和政策扶持等有力措施,迅速在全乡掀起建设热潮。截至目前,全乡已建成沼气池1144余个,占全乡总户数的50%以上,率先达到生态乡的标准。二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采取以奖代补、早干早补、不干不补等措施积极启动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乡已实现户户通水。三是敬老院及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投资70万元建设设计标准高、实用性强的老年活动中心和敬老院。活动室、娱乐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建成后全乡孤寡老人将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抓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这一契机,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政策,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不到半个月时间,全乡就完成1710户的参保筹资和录入工作,参合7060人,参合率达到87%。五是东明桥建设。投资60余万元,对群众进出湖区生产主要通道上的东明桥进行全新改建,明年汛期前可竣工。六是客运中心建设。向交通部门积极争取投资100余万元在乡中心位置建设了客运中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