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庙乡

芦庙乡

目录导航

基本概括

芦庙乡位于西平县境内西部,东距县城35公里。地处西平、遂平、舞阳、舞钢、漯河、等县市中心地带,县城至酒店公路从境内通过,即将兴建的高兰公路(省道)从该乡南部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西平县西部辐射周边县市的商贸、物资集散地和豫南地区著名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境内西南有冶炉城村,为汉晋铁官住地,是古代棠溪冶铁中心。全乡总面积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辖15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总人口4.6万人,为典型的平原农业乡。芦庙乡地处豫中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境内主要有洪河、棠溪河、吉斗河、草河等自然河流,有同心寨、任三楼、竹园三座水库,水利资源丰富。  

历史沿革

1956年设芦庙中心乡,1957年改乡,1958年属灯塔公社,1961年析建芦庙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74.3平方千米,人口4.6万,辖芦庙、徐庄、韩庄、唐庄、程庄、铁炉合庄、八里庄、田庄、宋营、老庄、茨园、吕庄、果庄、蔡庄、张崔吴、马迁庄、聂庄17个行政村。2004年重组[代码]411721208:~200芦庙村 ~201韩庄村 ~202顺河村 ~203张崔吴村 ~204宋营村 ~205老庄村 ~206合庄村 ~207茨元村 ~208蔡庄村 ~209马迁庄村 ~210徐庄村 ~211八里庄村

经济建设

芦庙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抓住入世机遇,不断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先后兴建了老庄、张崔吴、程庄的牛、羊规模养殖示范区,唐庄、吕庄、茨元生猪规模养殖示范区,田庄、芦庙、唐庄的烟叶、蔬菜、瓜果、经济林种植基地,构筑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种养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2003年全乡共种植烟叶0.3万亩,蔬菜、瓜果、经济林木0.8万亩。全乡兴建3百头以上大型生猪养殖场80余座,生猪年存栏达到15万头,优质品种猪俏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市场,先后被市县两级命名为“畜牧业生产先进单位”。2002年,在全省乡镇经济实力测评中芦庙乡肉类产量位居73位,粮食产量位居27位。在乡镇企业发展上该乡立足于芦庙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方位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强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主要乡镇企业有西平县兴农机械有限公司、西平县金源牧业有限公司、豫中皮革有限公司等。两年来,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5个,引进到位资金1300万元。目前,全乡各类企业已发展到745家,个体经营商户发展到1250家,从业人员达1.5万余人 。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饲料加工、畜牧养殖、农副业产品加工、粮食购销等七大支柱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2002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21526万元,实现财政收入426万元,年末居民存款6027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60元。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乡党委、政府制定了详细周密并切合芦庙实际的远景规划,决心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强力推进芦庙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多种产业,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我们坚信:在芦庙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芦庙乡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芦庙的经济将会更加繁荣昌盛,芦庙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满幸福。

近几年来,该乡本着兴利除涝的原则,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实现了省级平原绿化达标。在此基础上,该乡在全乡范围内推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荒沟、荒坡、荒滩等“五荒”地带使用权依法进行公开拍卖,掀起了造林绿化活动高潮,实现了林业生产跨越式发展。去年,芦庙乡又在宋营、八里庄、芦庙等村委高标准建成了黄开水利示范园区,开发面积1.1万亩,从根本上改善了芦庙乡部分村委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使全乡70%以上的耕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为实施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促进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