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海
ISBN:10位[7501783314] 13位[978750178331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价:¥42.00 元(¥ 24.70)
如果不抱任何偏见来看,牛根生所进行的这些努力,尽管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但它其实就是一种带有超越意义的体制改革,他解决了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企业创新的根本,是企业家创新,总结起来,本书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简明、易懂,正如牛根生所讲的道理,不那么高深但却发人深思,不那么堂皇却很实在,很诚恳,是牛根生本人在经营管理中将复杂的过程凝炼而成的思想精华,因而便于学习和传播。
二是,本书在阐述牛根生的讲话的同时,尽可能复原了他当时讲话的行业背景、企业背景,做了深入的剖析和说明,希望有助于读者更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牛根生讲话中的思想和技巧也为读者提供了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对蒙牛集团的成功经营与管理经验作更深层次的解析和学习。
三是,本书不仅从企业家的角度展现了一个企业如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渗入解析了整个行业的现状、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唯有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将这个大背景考虑进去,才能准确地把握商机,做出正确的决策,带领企业稳健前进,这也是我们之所以策划这套“中经企业管理”系列图书的初衷所在。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一种创作方式,将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智慧进一步地传承下去,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序言第1章 打造百年蒙牛—牛根生论经营理念
“三步走”战略
内蒙牛
中国牛
世界牛
虚拟经营
把需求力转化成生产力
只走专业化,不走多元化
思路决定出路
第2章 重视无形资产—牛根生论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最值得投资的
品牌=品质+品位+品行
品质
品位
品行
品牌定位不断升级
“蒙牛”的由来
统一战线—打造草原团队品牌
品牌需要喉舌
投放4个亿
匹配原理
“玻璃品牌”与“钻石品牌”
不缺少先机,怕缺少壁垒
第3章 营销就是营心—牛根生论营销攻略跟社会形成共振
寻找关联性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
整合营销传播
提高公众参与度
政治营销的公益化
体验式营销
要做“思考型终端”
消费者教育
由营销向“营心”转型
第4章 管理是严肃的爱—牛根生论管理创新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标
“民意”是另一道“圣旨”
机构模式:三权分设
管理是严肃的爱
向下经营人心
让员工为自己干
比危机先行一步
第5章 为员工创造机会—牛根生论人才观用人的“三合模式”
三级火箭定律
重用带工具的人
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
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
“把镜子转向自己”
利用“原始的核动力”
第6章 飞船速度—牛根生论市场开拓一线插旗,二线飘红
进军深圳市场
敲开北京市场
部署上海市场
先难后易,势如破竹
飞船定律
一次就做成功
终端要影响开端
第7章 产品创新是“天字号”重任——牛根生论产品策略
产品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发动机”
产品的定位策略
产品等于人品
优生优育推出单品
过剩经济时代的新拿来主义
市场趋同要求产品细分
产品包装也是大众传媒
第8章 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牛根生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用企业文化来激励价值链
奶农的利益是产业的基础
维护“生态”平衡
品牌的“最后一公里”
第9章 比竞争对手早到5分钟—牛根生论竞争与合作战略
狮子和羚羊
竞争对手与竞争队友
一切竞争,都从设计时开始
挺进无竞争领域
大策略看市场,小策略看对手
第10章 迈向“中国创造”—牛根生论国际化战略
输出中国品牌
依靠自主创新迈向世界
打造世界品牌先要立足国内
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才
实行跨国“联姻”
以绿色责任赢得国际认同
第11章 牢牢掌握控股权—牛根生论资本运作
人脉带来全国资金
与国外投资者合作
永远控股
合资带来的无形资产
第12章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牛根生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项“基因工程”
只有诚心,才能换来诚信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与自己较劲
口号文化
塑造企业“企业公民”的形象
成为“民享”企业
第13章 与别人较劲不如与自己较劲——牛根生论领导魅力
散财聚人,经营人心
练就“耐挫”精神
慧眼独具的胆识
“抠门”才叫企业家
小地方逼出大思维
以身作则的领导风范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
附录:牛根生个人档案
参考文献
后记
……
《青年塑造未来》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会议上获得与会代表和专家学者一致好评。2003年卷荣获共青团中央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图书类)。《青年塑造未来》的出版对推动我国的青年学科研究、青年工作研究,对青年全面发展和青年塑造未来,对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都有一定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青年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论青少年交叉学科的结构和功能
作为青年研究领域内形成的第一门独立学科——青年学发展迄今,业已成为由相当数量和各种类型的学科组成的青年学科群体,其中有青年交叉学科,也有青年分支学科。近几年来,伴随着当今科学发展的分化和综合化的规律与态势,青年交叉学种正以惊人速度在青年学科群体中占据相当的发展空间,在不断丰富青年研究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现代青年交叉学科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其一,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就笔者检索过的近十多年来我国青年学科资料中提取的25种青年交叉学科而言,其中2/3的学科是近几年形成发展起来的。这一客观现象表明,青年交叉学科增长速度加快的动力源于研究主体已经形成了明晰的跨学科意识。随着青年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在本研究领域内的一些现象变化和表面看来截然不同的其他研究领域内的现象变化,具有某种相似的动态形式和相似的构型效果,进而开始自觉地、主动地去研究为各种表面现象所掩盖的共性及相关性,在学科边缘构建起一座座“桥梁”学科。其二,学科交叉跨越的幅度与综合程度提高。从局限于社会科学门类内的交叉发展到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不同门类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与那些本身就是交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横断性学科的再交叉。其三,交叉方法和内容的多样化。已不仅局限于方法、技术的借用和移植,而且产生概念、原理、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的渗透。例如青年学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交叉,就不仅仅是一系列概念与原理的移植,更体现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强有力的渗透。
笔者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对现代青年交叉学科群体进行系统的阐述与分析。
2007年,在围绕青年研究的理论回顾和思考中,有两项重要的学术活动,将在青年学科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一是《当代青年研究》杂志,从2007年第2期开始,隆重地开辟了“理论反思”专栏,“约请新老专家、学者,对30年来的青少年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并就研究的发展前景与基础理论的建设各抒己见。”该杂志编辑部精心组织刊发了一系列颇有份量的专题论文,气势大、影响大。二是2007年4月25~26日,中国青年社会学研究会和《当代青年研究》杂志社,举办了青年研究及其基础理论建设研讨会。其间,青年研究的老一辈专家、学者所做的历史性回顾与总结,新一代青年学者所做的理论思考与探讨,是本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而且与《当代青年研究》开辟的青年研究“理论反思”专栏,密切呼应,声势大,影响大。这两项青年研究学术活动,使得2007年成为了青年研究理论回顾和思考年,对促进中国青年研究的理论进步和升华,推动中国青年学科的构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在充分反映了2007年中国青年研究理论成就的这两项学术活动中,《当代青年研究》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为中国的青年研究学术刊物推动和促进理论探索与学科建设,作出了带头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