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荨麻疹是由于输血、接种疫苗或服用药物引起。主要常见的药物有青霉素,血清制品,各种疫苗,痢特灵,磺胺,肼苯哒嗪,阿托品,箭毒,吗啡,奎宁,阿司匹林,果芸香碱,罂粟碱,多粘菌素B,可待因,可卡因,肝素等或者某些简单的化合物如胺、脒的衍生物,吐温80等引起皮肤出现风团,红斑称为药物性荨麻疹。属于过敏性荨麻疹复合反应。
药物性荨麻疹发病突然,皮损主要以风团(尤其是环形风团)最常见,或有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斑,还可以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有明显的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有心、肾损害。可出现麻疹样药疹:散在或密集,红色针头至米粒大小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以是全身,以躯干最多,严重时伴发小出血点。猩红热样药疹:初起时是小片的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持续2-3天后遍布全身,可以相互融合,伴有面部四肢肿胀,尤其以皮肤褶皱部位及四肢的屈侧更明显。如不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导致心、肾等功能的损害.
1.药物性荨麻发生于过敏体质的服药者,不过敏的人不发生反应。
2.皮疹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无关,与用药量有一定的关系,高敏状态下,即使很小的剂量的药物也可诱发严重的荨麻疹症状,如青霉素等。
3.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约4-20天,多数是一周左右的潜伏期后才出现过敏的皮肤症状,已致敏者再次用该药后,数分钟-24小时内即可发生。
4.皮疹的形态各异,一个人对一种药物过敏,在不同时期可发生相同或不同类型的荨麻疹症状。
5.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现象,交叉过敏是指药疹治愈后,如果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有共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也可诱发药疹;多价过敏是指在药疹发生的高敏状态下,甚至对平时不过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可以出现过敏的现象。
6.停用过敏的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
停用导致过敏的药物,对症处理已有症状。例如一般可以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钙剂等。外用可以用炉甘石洗剂,必要时使用激素药物。个别严重的情况需要进行立即抢救。
可以使用饮片改善过敏体质。某些中药,如首乌、枸杞、人参、黄芪、灵芝、大枣、女贞子、菟丝子、五味子、黄精、淮山药、党参、紫草露等,具有抗自由基,进步免疫功能,促进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多种功能,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药物性荨麻疹为医源性疾病,因此,预防尤为重要。1.用药前应仔细查看说明书,有明显的药物过敏史的患者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2.应用青霉素,普鲁卡因,血清等药物时,应该必须先皮试,作皮试预备好急救药品,以应急需。国家规定的皮试液浓度为:青霉素500U/ml,链霉素5mg/ml,普鲁卡因0.25%,破伤风1:10,用量均为0.1ml。
3.避免乱用药物,采取安全的给药途径,对过敏体质者,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尤其应该注意复发制剂中的已知过敏成分。
4.注意早期反应,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反应,应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密切观察,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