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鹪鹩

夜莺鹪鹩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拉丁学名 Microcerculusphilomela
动物界
鹪鹩科
亚纲 今鸟亚纲
外文名称 NorthernNightingale-wren,NightingaleWren
目录导航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夜莺鹪鹩

  【拉丁学名】Microcerculus philomela

  【命名时间】Salvin, 1861

  【英文名称】Northern Nightingale-wren,Nightingale Wren

  【科属分类】鸟纲、雀形目、鹪鹩科、斑翅鹪鹩属

外形特征

  

夜莺鹪鹩是一种小型鸣禽,身长10至11厘米,体重18克。全身暗黑色斑纹,通常在胸部和喉处灰色,黑色的翅膀。有翼角有斑点。黑喙和黑腿。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

生活习性

  喜栖于常绿湿润的森林区、灌丛、沼地、岸边等地。性活泼,见人临近隐匿起来。栖止时,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以昆虫、蜘蛛为主要食物。

生长繁殖

  它们筑巢在森林的泥地、杂草丛、灌丛上等多种环境。巢以细枝、草叶、苔藓、羽毛等物交织而成,呈深碗状。产卵2—3枚,卵白色有斑点。孵化期19-20天。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物种备注

  雀形目(Passeriformes)鹪鹩科(Troglodytidae)59种小型、短胖、浅褐色的鸟类。尤其指在极地附近温带区繁殖的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北美洲称为冬鷦鷯),是本科的典型种,长约10公分(4吋),褐色,有暗条纹(雌雄相似),嘴短而稍下曲,翅短圆,尾短而翘。鷦鷯类在沼泽、多石的荒原或灌丛捕食昆虫。许多种在洞中营巢,有些在灌丛或岩石突出部筑圆顶巢。雌鸟用软物垫在巢内,产卵2∼10个。一年可抱卵3或4窝。

  从加拿大到火地岛各地常见的是莺鷦鷯(T. aedon),灰褐色,有条斑,长12公分。美国最大的种类是西南部沙漠带的棕曲嘴鷦鷯(Campylo

rhynchus brunneicapillus),也是墨西哥的常见种。很小的林鷦鷯(Henicorhina属)见於热带森林地带,小型的沼泽鷦鷯(Cistothorus属和Telmatodytes属)在热带和温带湿地。此外,美国东部的皇猛鷦鷯(Thryothorus ludovicianus),乾旱的北美西部的峡谷鷦鷯(Catherpes mexicanus)以及南美洲的歌鷦鷯(Cyphorhinus arada)都是鸣声优美的鸟类。美国唯一的胸部有条纹的普通岩鷦鷯(Salpinctes obsoletus)在大平原以西的岩石间营巢。一些无关连的小型鸟或外表似鷦鷯的鸟类亦称为鷦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