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外国语学院
广州外国语学院校门1964年3月,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共广东省委和广东省政府决定在广州创办一所高等外语院校,以适应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对外语人才的需要。7月,广州外国语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
1965年7月25日,广州外国语学院正式成立,校址定在广州市东北郊瘦狗岭原广东石油学校旧址。9月,首届317名学生正式开学,共设2个系4个专业。
1966年1月,广州外国语学院直属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管理。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发,学院停止招生。
1969年10月,广州外国语学院下放广东省管理。
1970年10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对广东高校实行“调、并、迁、改”,中山大学外语系、暨南大学外语系、外贸系以及广州外国语学校并入广州外国语学院,同时更名为“广东外国语学院”。校址迁至广州市北郊黄婆洞原中南林学院旧址。1970年冬,学校恢复招生。
1971年春,508名“小大学生”入学,学制5年。设4个系9个专业。
1972-1976年,在全国招收5届共1258名工农兵学员。
1977年11月,正式恢复广州外国语学院校名,重新归属教育部领导。
1978年,开始招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创办《现代外语》。
1980年1月,教育部在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
1981-1982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3个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3年,4个系调整为3个系并更名;创办外语夜大学,招收3年制专科生。
1984年,成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1986年,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印尼语语言文学3个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7年,成立对外汉语部,招收外国留学生。
1988年,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被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全国5个外语类重点学科之一。成立外国文化研究所(1992更名为国际问题研究所)。
1989年,成立对外经济贸易系(1991年更名为国际贸易系)和涉外秘书系。由桂诗春、李筱菊两位教授主持的“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入学英语科考试标准化改革实验”课题通过国家教委鉴定,在广东试行2年后推广至全国(1990年获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2年,成立广州外国语学院董事会。
1993年7月,实行人事、分配、住房、医疗和退休养老辅助基金等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1994年秋,推行奖、贷学金制度,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绩点制”教学管理改革,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1995年1月,广州外国语学院划归广东省管理。
1980年12月,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在广州市北郊大朗正式成立,设1个系,2个部和2个教研室。(1979年经外贸部批准,广州对外贸易学院筹建工作正式开始)。
1981年,学院正式面向中南、西南及西藏各省区招生,招收新生80名。
1984年,增设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系。
1985年,试点实行院长负责制。成立夜大学,招收2年制专科生。
1990年,调整院系机构,设3个系2个部。
1991年,成立成人教育部。成立董事会,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谷永江任董事会主席。
1994年9月1日起,正式划归广东省管理。
1995年,共设有3个系、5个本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方向和2个专科专业。
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校门
1995年1月中旬,广东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6月6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正式宣告成立。8月,首次以新大学名义招生,招收本科生676人、专科生164人。10月,相继成立新大学第一届校务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11月14日,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董事会。
1996年1月,校本部和大朗校区财务工作实现全面并轨。上半年,机关各部门全面修订、融合两院的相关规章制度。暑假,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系从大朗校区迁往校本部,附设外语学校从校本部迁往大朗校区。
1997年1月,整合资源组建7个学院和1个直属系。
1998年11月,开展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至1999年6月完成。表彰一批从教40周年教师。
1999年6月,成立公开学院。
2000年6月,成立国际法学院。11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功入选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半年,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成为国家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试办基地。
2001年,开展教学、科研架构调整、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校内管理体制五项改革。召开新大学首次党代会和制订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三坚持,两适应”的指导思想,着力推行五项改革。成立继续教育学院,与公开学院合署办公。
2002年,推行五项改革,全力以赴争取进入广州大学城建设新校区。
2003年1月,在佛冈会议上,系统提出办学理念、思路、方法、特色。2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同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优质教学资源进入广州大学城建设南校区,南校区位于番禺小谷围岛东北部,占地面积1095亩。12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教育部2004年6月发文)。12月,设立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3月,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9月,南校区(大学城校区)迎来首批4529名新生。成立南校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以精干、高效为原则,实行“统一领导,职能延伸,条块结合,分类管理”。成立国际学院,统一全校的中外合作办学。
2005年1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科专业调整和校区布局方案》公布实施。成立高级翻译学院;组建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基础英语学院更名为英语教育学院。提出新一轮深化五项改革,重点推行学院目标管理。11月,学校召开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
2006年2月,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4月,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5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三个五年,分三步走,把广外建设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7月,撤销南校区管委会,校部机关按照“一个部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分区运作”的要求开展工作。9月,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4个学院成建制安排在北校区,原定进驻南校区的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英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6个学院除毕业生留在北校区外全部进入南校区,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个学院除2005、2006级本科生安排在南校区,其余均安排在北校区。
2007年,获准成为MTI(翻译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
2008年,提出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打造“深度”国际化教育品牌。党委书记徐真华担任广州地区第12棒北京奥运火炬手。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转广外管理。12月,成立财经学院。
2009年,成立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建程贤章收藏室。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11]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到2025年建校六十周年时,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设成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中长期奋斗目标。
2013年,成为广东省深化高校自主办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2014年12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章程》获省教育厅首家核准公布。
2015年,学校“面向国际语言服务的外国语言文学创新体系建设”和“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2个学科项目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门2016年12月8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根据该协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将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在澳大利亚招收计算机和法学专业学生,并派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为上述两专业学生授课,符合条件的学生将授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位证书。这项协议的签署,开启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境外办学的新篇章。
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12月18日,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广东)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共建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12]
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13]
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社会科学总论(Social Sciences, general)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2]
2022年9月9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科学城实验学校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落成揭牌。
2023年4月24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成立揭牌。[14]
截止2022年12月,学校下辖25个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现有68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2]
学院 |
本科专业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
英语(语言学) |
英语(英美文学) |
|
英语(文化与传播) |
|
英语(高级翻译) |
|
英语(信息管理)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
财政学 |
|
税收学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
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管理) |
商务英语(国际贸易) |
|
商务英语(国际金融) |
|
商务英语(国际经济法) |
|
国际商务(全英教学)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
人力资源 |
|
电子商务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
会计学 |
财务管理 |
|
审计学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15] |
金融学 |
保险学 |
|
金融工程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
法语 |
德语 |
|
西班牙语 |
|
俄语 |
|
意大利语 |
|
葡萄牙语 |
|
波兰语 |
|
希腊语 |
|
塞尔维亚语 |
|
捷克语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 |
日语(语言文化) |
日语(经济贸易) |
|
日语(高级翻译) |
|
日语(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 |
|
印地语 |
|
阿拉伯语 |
|
乌尔都语 |
|
波斯语 |
|
土耳其语 |
|
孟加拉语 |
|
希伯来语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
印尼语 |
越南语 |
|
泰语 |
|
老挝语 |
|
柬埔寨语 |
|
缅甸语 |
|
朝鲜语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16] |
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 |
汉语言(高级涉外文秘) |
|
汉语言(涉外文化管理) |
|
汉语国际教育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17] |
法学(法律) |
法学(国际经济法) |
|
法学(民商法) |
|
法学(知识产权法)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8] |
外交学 |
国际政治 |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
教育学(英语教育) |
英语(师范类)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
网络空间安全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
应用心理学 |
社会工作 |
|
行政管理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
翻译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新闻学 |
|
广告学 |
|
网络与新媒体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 |
声乐表演 |
钢琴表演 |
|
音乐国际传播 |
|
舞蹈表演 |
|
视觉传达设计 |
|
信息艺术设计 |
|
环境与展示设计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与精算) |
经济统计学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 |
—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20年6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网)[19]
学院 |
本科专业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
英语(语言学) |
英语(英美文学) |
|
英语(文化与传播) |
|
英语(高级翻译) |
|
英语(信息管理)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
财政学 |
|
税收学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
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管理) |
商务英语(国际贸易) |
|
商务英语(国际金融) |
|
商务英语(国际经济法) |
|
国际商务(全英教学)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
人力资源 |
|
电子商务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
会计学 |
财务管理 |
|
审计学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15] |
金融学 |
保险学 |
|
金融工程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
法语 |
德语 |
|
西班牙语 |
|
俄语 |
|
意大利语 |
|
葡萄牙语 |
|
波兰语 |
|
希腊语 |
|
塞尔维亚语 |
|
捷克语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 |
日语(语言文化) |
日语(经济贸易) |
|
日语(高级翻译) |
|
日语(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 |
|
印地语 |
|
阿拉伯语 |
|
乌尔都语 |
|
波斯语 |
|
土耳其语 |
|
孟加拉语 |
|
希伯来语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
印尼语 |
越南语 |
|
泰语 |
|
老挝语 |
|
柬埔寨语 |
|
缅甸语 |
|
朝鲜语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16] |
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 |
汉语言(高级涉外文秘) |
|
汉语言(涉外文化管理) |
|
汉语国际教育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17] |
法学(法律) |
法学(国际经济法) |
|
法学(民商法) |
|
法学(知识产权法)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8] |
外交学 |
国际政治 |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
教育学(英语教育) |
英语(师范类)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
网络空间安全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
应用心理学 |
社会工作 |
|
行政管理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
翻译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新闻学 |
|
广告学 |
|
网络与新媒体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 |
声乐表演 |
钢琴表演 |
|
音乐国际传播 |
|
舞蹈表演 |
|
视觉传达设计 |
|
信息艺术设计 |
|
环境与展示设计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与精算) |
经济统计学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 |
— |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总数2166人,专任教师138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比例为55.0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为96.3%。教师队伍中,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5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5人,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获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国家科技部“外国青年计划”项目资助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0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青年珠江学者”6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4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1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次,入选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名,先后聘用“云山学者”426人。此外,学校还聘有22位客座教授和近100位长期外教。[2]
校园风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
仲伟合、石佑启、杨解君、易行健[20]
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
李平[20]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王桂珍
省级教学名师(5人):
杜金榜、左连村、仲伟合、肖惠云、王桂珍、郑立华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
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王桂珍 |
2008年 |
英语口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仲伟合 |
2010年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网)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
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王桂珍 |
2008年 |
英语口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仲伟合 |
2010年 |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8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和应用经济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另设有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知识城校区设黄埔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几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21年学校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社会科学总论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2][21]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个):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个):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工商管理、法学
二级学科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际关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政治学理论
一级学科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5个):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21]
序号 | 重点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学科层次 |
---|---|---|---|
1 | 攀峰重点学科 | 外国语言文学 | 1 |
2 | 攀峰重点学科 | 应用经济学 | 1 |
3 | 优势重点学科 | 工商管理 | 1 |
4 | 优势重点学科 | 法学 | 1 |
5 | 特色重点学科 | 国际关系 | 2 |
6 | 特色重点学科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 |
7 | 特色重点学科 | 政治学理论 | 2 |
序号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
1 | 05文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2 | 02经济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3 | 03 法学 | 0301 | 法学[22][23] |
序号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
1 | 02经济学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2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
3 | 03法学 | 0301 | 法学 |
4 | 0302 | 政治学 | |
5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6 | 04 教育学 | 0402 | 心理学[24] |
6 | 05文学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7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
8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
9 | 07理学 | 0714 | 统计学 |
10 | 08工学 | 0839 | 网络空间安全 |
11 | 12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 | 1202 | 工商管理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8年6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网)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7个):工商管理、翻译、法律、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会计、新闻与传播、工程、金融、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应用统计、税务、审计、教育、公共管理、艺术[25][26]
序号 | 重点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学科层次 |
---|---|---|---|
1 | 攀峰重点学科 | 外国语言文学 | 1 |
2 | 攀峰重点学科 | 应用经济学 | 1 |
3 | 优势重点学科 | 工商管理 | 1 |
4 | 优势重点学科 | 法学 | 1 |
5 | 特色重点学科 | 国际关系 | 2 |
6 | 特色重点学科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 |
7 | 特色重点学科 | 政治学理论 | 2 |
序号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
1 | 05文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2 | 02经济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3 | 03 法学 | 0301 | 法学[22][23] |
序号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
1 | 02经济学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2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
3 | 03法学 | 0301 | 法学 |
4 | 0302 | 政治学 | |
5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6 | 04 教育学 | 0402 | 心理学[24] |
6 | 05文学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7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
8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
9 | 07理学 | 0714 | 统计学 |
10 | 08工学 | 0839 | 网络空间安全 |
11 | 12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 | 1202 | 工商管理 |
校园风光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1个专业),2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27个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协同育人基地和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协同育人基地,“基础韩国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日语专业虚拟教研室”(日语专业建设系列全国唯一)入选全国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日语、印地语、朝鲜语、泰语、越南语、汉语言文学、法学、翻译、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保险学、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斯语、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新闻学[27]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非通用语种群(越南语、朝鲜语、泰国语、印尼语等4个语种)、英语、法语、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领域)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非通用语种群(越南语、朝鲜语、泰国语、印尼语等4个语种)、英语、法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金融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俄语、西班牙语、汉语言、新闻学、法学、税收学、国际商务、意大利语、审计学
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2]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经济学、审计学、印度尼西亚语、意大利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税收学、电子商务、金融工程、阿拉伯语、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外文学、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27]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宽带多媒体教学实验中心、数字化同声传译实验中心
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1个):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协同育人基地[2]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多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课程类别 |
---|---|---|---|
中级英语写作 |
王初明 |
2010 |
国家级 |
法语口译 |
蔡小红 |
2009 |
|
英语口译(课程系列) |
仲伟合 |
2007 |
|
英语语音 |
王桂珍 |
2005 |
|
交际英语 |
肖惠云 |
2003 |
|
当代商业概论 |
朱文忠 |
2009 |
国家级双语示范 |
普通心理学 |
杨韶刚 |
2010 |
省级 |
营销渠道管理 |
常永胜 |
2010 |
|
大学英语 |
周富强 |
2010 |
|
中级英语写作 |
王初明 |
2009 |
|
基础法语 |
谢咏 |
2009 |
|
当代商业概论 |
朱文忠 |
2009 |
|
法律英语 |
杜金榜 |
2008 |
|
物流管理学 |
张余华 |
2008 |
|
基础日语 |
许罗莎 |
2007 |
|
法语口译 |
蔡小红 |
2007 |
|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
李心广 |
2007 |
|
英美文学 |
刘岩 |
2006 |
|
市场营销学 |
王卫红 |
2006 |
|
当代英国概况 |
肖惠云 |
2005 |
|
国际贸易 |
何元贵 |
2004 |
|
英语口译 |
仲伟合 |
2003 |
|
英语语音 |
王桂珍 |
2003 |
|
交际英语 |
肖惠云 |
2003 |
|
英语语音语调 |
王桂珍 |
2012 |
省级精品开放 |
当代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
朱文忠 |
2012 |
|
组织行为学 |
陈国海 |
2012 |
|
国际商法 |
周新军 |
2012 |
|
网络辅助英语听力自主训练课程 |
吴旭东 |
2012 |
|
日汉互译 |
陈多友 |
2012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7年5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网)[28]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课程类别 |
---|---|---|---|
中级英语写作 |
王初明 |
2010 |
国家级 |
法语口译 |
蔡小红 |
2009 |
|
英语口译(课程系列) |
仲伟合 |
2007 |
|
英语语音 |
王桂珍 |
2005 |
|
交际英语 |
肖惠云 |
2003 |
|
当代商业概论 |
朱文忠 |
2009 |
国家级双语示范 |
普通心理学 |
杨韶刚 |
2010 |
省级 |
营销渠道管理 |
常永胜 |
2010 |
|
大学英语 |
周富强 |
2010 |
|
中级英语写作 |
王初明 |
2009 |
|
基础法语 |
谢咏 |
2009 |
|
当代商业概论 |
朱文忠 |
2009 |
|
法律英语 |
杜金榜 |
2008 |
|
物流管理学 |
张余华 |
2008 |
|
基础日语 |
许罗莎 |
2007 |
|
法语口译 |
蔡小红 |
2007 |
|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
李心广 |
2007 |
|
英美文学 |
刘岩 |
2006 |
|
市场营销学 |
王卫红 |
2006 |
|
当代英国概况 |
肖惠云 |
2005 |
|
国际贸易 |
何元贵 |
2004 |
|
英语口译 |
仲伟合 |
2003 |
|
英语语音 |
王桂珍 |
2003 |
|
交际英语 |
肖惠云 |
2003 |
|
英语语音语调 |
王桂珍 |
2012 |
省级精品开放 |
当代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
朱文忠 |
2012 |
|
组织行为学 |
陈国海 |
2012 |
|
国际商法 |
周新军 |
2012 |
|
网络辅助英语听力自主训练课程 |
吴旭东 |
2012 |
|
日汉互译 |
陈多友 |
2012 |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创新国际战略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非洲研究院、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中南半岛研究中心),8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粤商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跨国并购与创新战略研究中心、金融开放与资产管理研究中心、区域法治研究院),3个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亚太安全与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地方立法研究基地),3个广东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语言与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国际服务经济研究中心、阐释学研究院);4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非通用语种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1个广州市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对外开放研究基地),并设有词典学研究中心、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土地法制研究院、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广东法治研究院、国别与区域高等研究院等一批智库及研究机构。此外,学校还设有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库机构——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咨询服务;学校牵头组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2]
科研机构类别 | 研究中心名称 |
---|---|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
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 加拿大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
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 |
翻译学研究中心 | |
粤商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 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 |
广东省软科学重点基地 |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
广州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 |
广东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 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智库机构 |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
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 | 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
广东“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 |
研究院 |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
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 | |
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 |
商务及法律话语研究中心 | |
语言信息工程实验室 | |
低碳经济与环境能源法研究中心 | |
汉语二语学习研究中心 | |
公共经济学研究中心 | |
校级科研机构 | 词典学研究中心 |
国际问题研究所 | |
欧洲研究中心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7年5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网)[29]
科研机构类别 | 研究中心名称 |
---|---|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
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 加拿大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
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 |
翻译学研究中心 | |
粤商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 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 |
广东省软科学重点基地 |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
广州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 |
广东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 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智库机构 |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
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 | 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
广东“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 |
研究院 |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
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 | |
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 |
商务及法律话语研究中心 | |
语言信息工程实验室 | |
低碳经济与环境能源法研究中心 | |
汉语二语学习研究中心 | |
公共经济学研究中心 | |
校级科研机构 | 词典学研究中心 |
国际问题研究所 | |
欧洲研究中心 |
馆藏概况
图书馆截至2022年12月,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总量为493.18万册,其中纸质书刊295.91万,生均图书133.60册,文献语种达35种。自建数据库包括:广东研究文献资源中心、超星电子图书服务平台、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数据库、外国文学文化研究。[30]
特色馆藏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地图书室】中国最为丰富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面的图书和核心刊物。
【梁宗岱特藏室】收录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梁宗岱先生的藏书、个人专著及有关研究资料。其中包括世界文学大师瓦莱里、罗曼·罗兰等赠送梁宗岱先生的多种签名本著作。
【本校教师著作室】收录该校教师的个人代表性著作近2000种。
【精品图书室】收录《四库全书》等重要古籍和大型外文工具书精品。
北校区风光(14)【数字图书馆】包括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音视频资源、图片资源、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统计数据、考试题库等各种数字资源类型的海量信息。如CNKI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超星学术视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法律资源全互动数据库(北大法意)、MyiLibrary电子书库、剑桥期刊库(CUP)、牛津期刊数据库(OUP)、Wiley-Blackwell期刊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期刊数据库、EBSCO,Proquest系列数据库、Emerald管理学全集数据库、美国计算机学会全文数据库(ACM)、PressDisplay多语种报纸库等。
《现代外语》
《现代外语》创刊于1978年。创始人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宗炎教授和桂诗春教授,由全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双月刊;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美国教育信息资源数据”(ERIC)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转载刊物等。[3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南校区风光(1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创刊于1990年,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所涉及一级学科或研究领域主要有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教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艺术研究等,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31]
《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经贸探索》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国际经贸探索》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经贸理论与实务的专业性月刊,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连续5次入选具有广泛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位列国际经贸类核心期刊的前四名,并多年保持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1]
《战略决策研究》
《战略决策研究》杂志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致力于国际战略理论、政策和实践等问题的研究,反映国际化战略实践的最新成就,关注世界范围内国际化研究的最新理论动态。内容以经济学、管理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为主,兼容各新兴的交叉学科。该刊设置的重点栏目有:“国际战略新视角”、“宏观战略环境”、“国际经济战略”、“区域国际化战略”、“焦点战略新探”、“国别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报告及述评”等。[3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7)截至2021年12月,学校与60个国家和地区的483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建设了7所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孔子学院、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学院、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以及澳大利亚紫薇孔子课堂。学校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的英语教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及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举办的英语教育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运转良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大力推进“亚洲校园”“湾区校园”“欧亚校园”“国际治理创新研究生项目”“RCEP人才培养计划”“OECD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开展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首倡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葡语教育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推动大湾区葡语教育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在管理国际化方面,学校实施海外高校挂职学习项目,已共派出8批合计40多名干部到海外高校挂职。[2]
校徽设计理念:
校标(一)校徽设计立足于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主体部分采用地球造型,上半球为简约地球仪造型,象征学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下半球为“W”的变体造型字母,既是“外语外贸”中“外”字的汉语拼音声母和英语单词“world”的首个字母,寓意该校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W”在象形上近似一本翻开的书和一只展翅飞翔的鸟,象征学子孜孜汲取知识,鹏程万里。
(二)校徽外型为圆形,外圈为中英文校名,上半圈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毛体手书校名,下半圈为“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英文校名。
(三)校徽主体以中蓝色为基调,图案为白色,简洁明快,寓意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中英文校名为红色,醒目突出,表现热情、智慧与活力。[32]
校训:
校训中文: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英文:Moral integrity, exemplary behaviour, and conversance with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learning
“明德尚行”:意即“追求美德与至善,推崇行动与实践”。古代周人便有了“明德慎罚”的观念。《大学》一开篇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在注释中把这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也”,同时也是理想人格实践的纲领。其中“明德”的意思是说:让人们本应有的美德得以表明;北宋易学大家邵雍提出:“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是知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极力推崇行动与实践,反对空谈和胡吹。
“学贯中西”:指的是在学习、教学、学术等方面要具备跨文化视野和通才意识,校训中“学贯中西”除包含此习见用法外,还具有“熔铸中外文化,构建新型文明”的特定内涵。“西”在此不独指“西方”,而是泛指与“中”相对的“外”即“外国文化”。
“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八字,文辞典雅,言简意赅,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概括性地传达了学校对全体师生的训诫。
校歌
《凤鸣岭南》 |
---|
(作词:陈飞 作曲:温恒泰 李志刚)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凤起岭南。 |
《凤鸣岭南》 |
---|
(作词:陈飞 作曲:温恒泰 李志刚)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凤起岭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