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说

龙说

文学体裁
作品名称 龙说
目录导航

原文

①龙嘘②气成云,云固⑨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③光景④,感震电,神变化⑤,水⑥下土,汩gǔ⑦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⑩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⑾不可欤(yú)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⑧。”既曰:龙,云从之矣。

怀禅微刻《龙说》怀禅微刻《龙说》

注释

①龙说:选自《杂说》,为其首篇,题目为编者加。

②嘘:喷吐。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

③固:本来、当然。

④景:通“影”。

⑤神变化:语出《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为蚕(虫蜀)[说明,此为一个字zh ],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⑥水: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⑦汩:淹没

⑧云从龙:语出《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从:随,跟随。

⑨伏:遮蔽。

⑩无以:没有可以用来。

⑾信:确实、的确。

译文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简析

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韩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这篇根据典籍和传说写的杂感,用意很明显:作者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通篇只就龙与云的关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所无一句点明本旨,可处处扣题。含蓄而又生动形象的写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读来意味深远。“龙”与“云”相互依存,形象说明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贤臣固然不可无圣君,而圣君更加不可无贤臣,说明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圣君与贤臣缺一不可。

教案

一、导入:作者韩愈视频欣赏

二、自主学习:

诵读经典,结合赏析译一译,赏一赏。

(可小组齐读,可个人读,说说你所读这则诵读的意思,并说说它告诉我们了什么?)

三、我的舞台(展示)

1、朗诵。

2、译文说一说。

3、经典哲理你说我也说。(作者觉得君主和贤臣的关系是怎样的?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对于成功,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同意吗?)

四、故事链接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能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道理吗?

五、拓展活动

阅读韩愈的《师说》,体会韩愈散文的风格特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材料链接:商汤-------伊尹 周文王、周武王---姜尚、周公旦

齐桓公----管仲 秦穆公----百里奚 越王勾践---文种、范蠡

秦孝公----商鞅 秦始皇---李斯、尉缭、蒙恬 汉高祖---张良、萧何

汉武帝---主父偃、董仲舒、卫青、霍去病 汉明帝---杜诗

译文: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练习

1.理解句子中文言虚词的含义。①云固弗灵于龙也(于:比 )

②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是:这种 ) (乎:于、在 )

③云亦是灵怪矣哉(亦:也 )

④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若:至于)(则:就是)

2.理解句子中文言实词的含义。

①云固弗灵于龙也(灵:动词,显灵)

②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薄:通“迫”,靠近 )(伏:遮盖 )(感:感应 )(神:产生神妙 )

③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神:使……神妙 )

④水下土,汩陵谷(水:降雨滋润 )(汩:水奔流的样子)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失去它所凭借依靠的东西,真正不行呢!

②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东西却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

4.用简洁语言概括三段的写作中心。

一段:龙凭借云能变化无穷。

二段:龙失去云则毫无神异。

三段:云的有无全靠龙自己创造。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中分别打上“√”或“×”。

A.第一段末尾句“云亦是灵怪矣哉!”表达的是感叹语气;第三段末尾句“云从之矣”表达的是陈述语气。(√)

B.第二段末尾句“信不可欤!”表达的是反问语气;第三段开头的“异哉!”表达的是感叹语气。(×)

C.如果给本文找一个中心句,可以定格为:“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D.学习本文,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条件并不会从天而降,而要靠个人去自己创造。(√)

6.如果给本文找一个中心句,可以定格为: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7.学习本文,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条件并不会从天而降,而要靠个人自己去创造。

或:“龙”与“云”相互依存,形象说明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贤臣固然不可无圣君,而圣君更加不可无贤臣,说明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圣君与贤臣缺一不可。

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又称韩吏部。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被世人并称为“韩柳”。韩愈十九岁时,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一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一方面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外,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贞元十九年(803)写了名作《师说》,这是韩愈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贞元十九年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二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呤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尤其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806)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三年(808),韩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韩愈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选,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

元和九年(814),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二年晋升为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刑史。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使潮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长庆元年(821)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韩愈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代表作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韩愈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

跟《龙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马说》这两篇说是姊妹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