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名称】牛角江珧蛤
【中文俗名】栉江珧、牛角蛤、牛角蚶、江珧蛤、江瑶、玉珧
【拉丁学名】Atrina pectinata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Comb Pen Shell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贻贝目、江珧蛤科
牛角江珧蛤
壳喙位於前端位置。壳薄。真珠层并未延伸到末端。绞齿缺乏。前闭壳肌痕小,位於前端,后闭壳肌大,位于中央。没有水管。用前端的足丝附著於底质,以后缘朝上的方式埋於底质。
壳形如一直角梯形,从壳顶到背部平直,这平直线就是连接双壳的韧带。壳为黄绿色,壳上有生长轮。自壳顶有十五到二十条明显的放射肋。壳内面的背侧后端有不发达的真珠层。
贝亮极大,一般长达30厘米,壳呈直角三角形。壳顶尖细,位于壳之最前端。背线直或略弯;腹缘前半部较直,后半部逐渐突出;后缘直或略呈弓形。壳表面一般的有10余条放射肋,肋上具有三角形略斜向后方的小棘。棘状突起在背线最后一行多变成强大的锯齿状。壳表面颜色,幼体多呈白色或浅黄色,成体多呈浅褐色或褐色。壳顶部常被磨损而露出珍珠光泽。壳内颜色与壳表略同,其前半部具珍珠光泽。韧带发达,淡褐色,其高度与背缘相等,自壳顶至背缘2/3处韧带较宽,颜色亦较深。闭壳肌巨大。
世界分布 牛角江珧蛤通常产於日本及中国大陆,而台湾则自台中、台南安平、高雄兴达港、中洲、东港直到恒春以及澎湖一带均有采收到的记录,尤其以台南到高雄一带的海域出现最多。
台湾分布 台南市安平,台南县中洲,屏东县东港,屏东县恒春半岛,恒春,大树房,屏东后湾,澎湖,兰屿,高雄县,金门金宁,金城,金沙 。
通常生活在潮间带到二十公尺深的浅海的砂泥底质中,将背侧后方的尖端插入砂泥中生活,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主,通常都是由拖网船捞获。
注:根据《 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野生的栉江珧为福建省重点保护水上野生动物,如果发现可以向当地渔政管理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