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职称: 教授,博导 现任职务: 浙江大学新结构材料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学历: 1980年9月-1984年8月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 1984年9月-1987年8月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物理系,硕士 1987年9月-1991年7月 德国Saarland大学材料系,博士 主要工作经历: 1991年8月-1992年12月 德国Saarland大学材料系,Postdoc 1993年1月-1994年9月 英国Liverpool大学物理系,Research Fellow 1994年10月-1996年9月 丹麦技术大学物理系,Assistant Professor 1996年10月-2003年11月 丹麦技术大学物理系,Associate Professor 2003年12月- 浙江大学材料系 教授
蒋建中教授
大块 金属玻璃、 纳米材料、相变、高压科学、计算材料和 同步辐射技术
2004年获得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1999年在“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tastable Mechanically Alloyed and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上荣获“青年科学家” 金奖, 1999年获得丹麦技术部颁发的杰出青年基金。 199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 2000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客座研究员; 2002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客座研究员; 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4年获德国汉堡同步辐射实验室客座教授; 2005年获德国 卡尔斯鲁厄研究所客座教授。 2006年获德国汉堡同步辐射实验室客座教授; 2007年获 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 2007年获 德国乌尔姆大学客座教授。 2008年获德国乌尔姆大学客座教授。
在美国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纳米科学与技术百科全书”中撰写了一章。在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百科全书”中主编一篇。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9年在国际亚稳机械合金 纳米材料大会上荣获“青年科学家” 金奖,1999年获得丹麦STVF颁发的杰出青年基金,2004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在国际一流期刊上总发表论文220篇左右,H因子26,包括PNAS1篇, Phys.Rev.Lett.2篇, Appl.Phys.Lett.33篇,Phys.Rev.B.15篇,Europhys.Lett.5篇,Chem. Commun. 1篇, Chem. Mater. 2篇,Acta Mater. 3篇,Nanotechnology.1篇,J PhysChem 6篇和 J. Appl. Phys.10篇。
1. 超声液相还原制备单分散锗 纳米晶的方法 (ZL200510049684.5)(已授权) 2. 压力诱导通过高温高压制备大块 金属玻璃的方法 (ZL200510049355.0)(已授权) 3.反向 微乳液法制备单分散 氧化锗 纳米材料的方法(ZL200510050550.5)(已授权) 4.两步法制备 氧化锡纳米材料的方法(ZL200510060454.9)(已授权) 5. 热分解制备单分散锗纳米晶的方法(ZL200510061750.0)(已授权) 6.Ni-Nb系大块 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 200510061749.8) 7.热分解制备不同形貌纳米 氧化锌的方法 (ZL200610049176.1)(已授权) 8.厘米级塑性Zr-Cu-Al-Ag系大块非晶合金(申请号:200610049885.X) 9.厘米级La0.5Ce0.5基大块非晶合金(ZL200610051664.6)(已授权) 10.La基大块非晶合金(ZL200610051665.0)(已授权) 11. Ni-Nb-Zr系大块非晶合金(申请号:200610154726.6) 12.Zr-Cu-Al-Ag系大块非晶合金(申请号:200710067785.4) 13. Ni-Nb-Zr-Co系大块非晶合金(申请号:200710067092.5) 14.厘米级塑性Cu-(Zr,Ti)-Al系大块非晶合金(申请号:200710067091.0) 15. 离子注入法提高大块非晶合金的腐蚀性能的方法(申请号:200710067786.9) 16.制备纳米 过氧化锌的方法 17.Fe-Mo-Y-B系块体非晶合金 18.大块金属玻璃 教学用具和 智力开发装置 19.Ni-Nb-Zr-Co-Sn系大块非晶合金
研发世界上尺寸最大的稀土 基金属玻璃材料:直径为35毫米的镧基金属玻璃体系。第一次在大块金属玻璃合金体系中观察到非晶多形态相变的现象。研发具有大角度弯曲、扭曲锆铜基大块金属玻璃合金材料。首次合成纯 立方体ZnO材料、大块立方体Si3N4材料,确定立方体Si3N4的 原子结构、硬度为39.3Gpa,成为世界第三 超硬材料。发现立方体Si3N4在空气中 热稳定性非常好,一直到1400℃(最硬的金刚石材料在空气中从700℃就开始不稳定了)。首次从原子尺度上揭示了这种新材料的热膨胀行为。这些科研成果将促进立方体Si3N4新 功能材料的开发应用。提出体积改变的比值、 表面能和内能的变化这三个因素决定 纳米功能材料结构的稳定性。玻璃温度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还未解决的基本关键问题,其中玻璃温度的 压力效应是一个关键课题,开创了原位测量玻璃温度压力效应的方法,揭示了晶化的压力效应和时间关联形核。揭示了新结构Fe-Cu合金是在原子尺度上发生,原子结构,合金的动力来源以及合金的磁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国际 机械化学学术委员会理事, 中国物理学会 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分会理事,丹麦晶体学会理事,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评价专家组成员,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丹麦冶金学会会员,丹麦物理学会会员, 德国物理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