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质:石质;长20cm,最宽处5.4cm
出土时间:1973年
出土地点: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第14号墓
收藏单位:河北省博物馆藏
也称为复合功能砭镰,是根据商代墓葬中出土的医疗工具——砭镰,并结合多种砭具而发明的一种新型复合砭具,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 专利(专利号01278663.2).新砭镰在原有出土砭镰的形状基础上将砭镰和砭锥融为一体,并增加了手柄。可实施拍、叩、剁、刮、刺等多种手法。由于增加了手柄,使用拍法和叩法的力臂加长,力量增大,相应的效果更好,而且更加安全,不易脱手滑落,造成石质部分的破损。由于手柄力臂的存在,力度有所增加,砭镰的厚度可以作的较薄,拍击身体时,与用质量较大的砭具拍击相比,不易伤害筋骨,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由于手柄的存在,砭锥部分的长度可以大大缩小,节省了宝贵的泗滨浮石原材料。
省力是新砭镰的重要特点,也是砭镰保健术与徒手按摩相比的一个主要优势。
主要在于通过手柄将整个手乃至身上的力聚集在砭镰与身体接触的部位。这种力的放大效应不仅增加了力的强度,而且不易产生徒手按摩时某块肌肉或某个手指过度用力而导致的肌肉疲劳现象,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新砭镰的石体部分使用了经过严格检测的泗滨浮石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微晶结构、超远红外波和丰富的超声波脉冲,因此,除了力学作用,物理能量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新砭镰不同于一般按摩器械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它兼备了按摩和理疗的双重作用。
总之,新砭镰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省力、省石料(经济)、手法多、具备按摩理疗双重作用四大特点。
新砭镰的操作手法包括拍法、叩法、剁法、刮法、刺法、划法、擦法和点揉八种主要手法,以及滚、旋、振等多种辅助手法。进行保健时应根据身体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法。
1. 拍法:握住手柄,挥动砭镰,用砭镰侧部拍击身体部位。拍法是新砭镰的主要手法,它利用{泗滨浮石}独特的超声波特性,在拍击时,通过震动产生超声波作用于人体穴位深部,可产生类似针刺得气的痛、
麻、胀感,是一种无损伤的家庭针刺替代方法。
2. 叩法:握住手柄,挥动砭镰,用砭镰弯曲的弧形头部叩击穴位。
3. 剁法:握住手柄,挥动砭镰,用砭镰的薄刃部或厚刃部击打身体部位。薄刃的力度较大,可用于肌肉丰厚及不敏感的部位;厚刃部力度较小,可用于皮肤较薄、骨头凸起、弧度较大的身体部位。
4. 刮法:握住手柄,用砭镰的薄刃或厚刃接触皮肤,沿砭镰的垂直方向推动砭镰,用薄刃刮力度较大,刺激较强,用厚刃刮力度较小,但厚刃的马鞍型曲面接触皮肤时感觉比较柔和,适合于皮肉较厚的地方。
5. 刺法:握住手柄,用砭镰的尾锥压迫穴位,并维持一段时间的静力压迫。
6. 划法:握住手柄,用砭镰的薄刃或头部顶住皮肤,然后沿平行于砭镰的方向划动
7. 擦法:握住手柄,用砭镰的整个侧部基本平行地接触皮肤,然后快速地往返运动。
8. 点揉:用砭镰头部抵住身体,然后作前后左右的摆动或往返旋转,与用手按揉的动方式相似。
藁城台西遗址中出土的“砭镰”,经专家考证后,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刀,距今3400多年。这件石质手术器械是随葬品盛放于精制的漆盒中,考古人员认为主人生前对其相当重视和喜爱,估计是墓主人生平嗜好医学,或曾以此砭镰治愈过墓主人所患疾病等原因而将其作为殉葬品。这件珍贵的实物,反映了早在殷商时期,我国的医药科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本期“石家庄之最”,我们将谈谈这件砭镰,还有台西出土的另外几样“世界之最”,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平纹绉丝纺织品、最早的脱胶麻织品以及中国最早的医药实物。
砭镰属于一位行医的奴隶主
砭镰出自台西的“十四号墓”,外缘弯曲钝圆,内缘锐利,长20厘米,最宽处5.4厘米。整个砭镰完整,仅柄端稍有磨损。这座墓的墓底四周有二层台,砭镰放置在二层台上,随葬的还有另外多件铜器和陶器。随墓主人下葬的,还有一位年轻女性和两条狗,考古人员从随葬品分析,年轻女性可能是从事纺织的女工,是一位捆绑后活殉的奴隶。
墓主人的年龄约45岁,砭镰放置于一个精制的漆盒中,这件器物,主人显然生前十分喜爱,估计他生平嗜好医学,或者以此治愈过别人或自己的病。从殉葬的卜骨看,他可能还是一位卜人。在商代,卜和医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巫卜的地位一般很高,是奴隶主阶级中的精神贵族。
《山海经》中有关于砭镰的记载:“高氏之山,其上多玉,有石可以为砭针,堪以破痈肿者也。”《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也提到:“东方之城……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这表明了砭石是古代用来治病的一种工具。砭石包括石针、石砮、石镰,它们的大小没有一定的标准,是依据病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而定;体积不宜过大,以单手使用为原则。比如这件砭镰,一侧磨制成锋利的边缘,样子和2014年使用的镰刀相似。
最早的手术刀能做何种手术
在古代医术中,关于砭镰的记载屡见不鲜。宋代官修的《圣济总录》中对砭镰的应用做了说明:“血实蓄结肿热者,治以砭石。”又说:“治法用镰割,明不可缓故也。”同时记载了用砭镰能治八种眼科疾病。类似用砭镰治疗疮痈方面的记载,从元、明一些医书中也可以找到。
考古人员说,从地下考古资料看,1962年易县燕下都战国墓中曾发现过陶砭,1972年河南新郑郑国古城发现过石针状砭石,1974年云南南宋塔基下发现了凿状砭石和一部分药材。但就年代而言,台西遗址中出土的砭镰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的医疗器械,它相当于2014年医学上使用的外科手术刀,当然,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刀。
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的马继兴为台西的这件砭镰做了这样的描述:在奴隶制等级悬殊的阶级社会,这种砭镰不可能是普通人的劳动工具,它被放在一个精制的漆盒中,说明墓主人生前对它相当重视和喜爱。
中国最早的医药实物出自台西
1973年,台西考古队在台西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三十余枚植物种子,次年又在“十四号房子”中发现了数量较大的存放于陶罐中的多种植物果实和种子,这些种子除可以用来酿酒外,专家的解释为,它们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医药实物。
为什么这样说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医研究院的刘亮和耿鉴庭两位专家,曾专门就这些植物种子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台西出土的多种蔷薇科植物,果实可食用,种子则可作药用。先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不能食和不能多食而有医疗作用的东西,他们对果实和种子区别使用,采用了将大量核果的坚硬外壳剥去,取其种仁存放在罐中备用。“台西出土的桃仁、郁李仁、大麻子都具有缓泻作用,不能随便食用,解释为药用方宜”。在古代饮食质量差的情况下,人们多患有便秘,因而需要常备缓泻的药品,而这几味药也是古籍中记载的常用药。
世界上最早的两种纺织品
殷商时期纺织技术有多发达?《帝已世纪》中曾有对殷纣王“多发美女,以充倾宫之室,妇女衣绫纨者三百余人”的记载。这么多美女都穿着绫纨织物,这说明当时蚕丝纺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台西遗址的第三十八号墓为上面的这段描述提供了实物证据。这座墓是一座很小的奴隶主殉葬墓,但觚上所粘附的丝织品竟如此繁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纺织水平。
这个铜觚上的纺织品,有平纹的“纨”、平纹的纱类、平纹绉丝的縠、绞纱类的纱罗等,其中平纹绉丝的縠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纺织实物标本。生产绉丝的工艺比较复杂,商代人已经能从事这种织物的生产,可见我国古代蚕桑技术之先进。
在第十号探方出土的麻布,也有必要重点提一提。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脱胶麻纺织品。
这块麻布属于平纹组织,原料是大麻纤维,残留胶质较少。麻必须脱胶加拈后合股,麻的脱胶是能否获得高质量纱的关键,说明早在商代,我们的先人已经具有一定的韧皮纤维脱胶技术。
大麻脱胶方法可以从《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得到印证,台西出土的麻布,经纱是两根纱合股加拈而成,纱线加拈均匀,为S拈向。专家据此推断,纺纱的人是用左手转动转盘,右手加添麻纤维进行匀拈的。合股加拈也是这样进行。这种手工纺麻方法世代相传,一直到了近代。
秀美丽家乡,读者“点赞石家庄”
网友留言摘录
绫罗绸缎商代就有了,以前一直以为电视中描述的,比如纣王的宫女穿的那么漂亮,是假的,是我错了。为祖先掌握这么先进的纺织技术自豪,为石家庄先民们自豪。
——网友“惊鸿一瞥在昨日”
听说台西遗址中还出土了纺锭的机件,据此推断当时已经有了纺车。其实这也可以重点写一写的。
——网友“已经多年不看足球”
2014年恶补了台西遗址中的多个世界第一资料,祖先确实很了不起的,点赞,必须点赞。
——网友“饮酒不必杜康”
一听说手术刀,感觉冷冰冰的,其实古代的手术刀不是钢的,是石头磨制的,可能也非常锋利吧。我的问题是,做手术时应该也不麻醉吧,会不会感染?哈,问多了,这个不容易回答的。
——网友“小熊维尼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