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树立牢固的创先争优意识,切切实实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为老百姓办实事,街道党工委结合各社区实际,因地制宜,推出功能各异的服务平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效果取信于民。板栗园社区结合辖区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开展“平安回家”工程、“同乡协会”、“青少年健康成长”等特色服务,极大拓展了“关爱”流动人口内涵,并取得了很好的实效;车辆厂社区根据社区统战成员类别多、人数多、特长多的特点,以“服务居民,凝聚人心”为理念,成立了柳州市首家社区统一战线工作站。社区支部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以“双向服务”为核心,做到了“月月有活动,每月一主题”,广泛凝聚人心,以此促进社区党组织工作的整体提升;红岩社区成立了“红色港湾”党员服务站,开设了心灵驿站、困难党员帮扶、电化教育、信访接待、党建书苑等活动项目,调动社区党员和积极分子投入到服务中,热情为辖区居民服务;永前南社区党支部以便民利民为宗旨,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设施,成立了永前八区党员群众服务驿站,为辖区党员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尤其针对永前八区棚户区内居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的情况,通过建立党员群众服务驿站开展思想导向教育工作。永前西社区设立了 “关爱党员之家”以及制作“温馨联系卡”,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充分体现人性化,寓组织温情于日常工作中,以流动党员的生活、工作和家庭为重点,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虽身处异乡,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鹅山街道地处城铁、城乡结合部,人口57602人(2010年),99%是铁路职工家属,已婚育龄妇女1.1万人,流动人口达6000多人。街道因地理位置和所辖区域的特殊性,辖区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流动人口集中。群众生活水平较低,无业、失业人员较多,生育观念较落后。一直以来,就业问题、计划生育工作都是街道面临的难题。 为了解决就业难题,特别是占辖区无业、失业人员很大比例的家庭妇女的就业问题,鹅山街道引进了民族手工艺品的生产和制作技术,开创群众足不出户,居家就业的就业新模式。优先为无业、失业的已婚育龄妇女解决就业。既为辖区居民群众广开就业渠道,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又把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人口计生工作当中,通过文化倡导、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等措施,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带领她们走上一条以“民族文化带就业、民族文化促计生”的特色道路。截至11月底,培训基地已开展8期。第1期培训的30人发展至今第8期已达800多人。现阶段有30多名妇女以此作为收入来源。此外,随着制作工艺水平的提升,作坊的绣球受到各界的欢迎,前不久,柳州市外事办将绣坊制作的绣球,赠送给友好城市美国辛辛那提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