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塔墙及城内的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

巴库塔墙及城内的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

中文名 巴库塔墙及城内的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
所属地区 阿塞拜疆的首都
目录导航

地理位置

巴库塔墙及城内的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

Walled City of Baku with the Shirvanshah ’s Palace

巴库,是阿塞拜疆的首都,也是阿塞拜疆最大的城市。巴库,靠近伊朗边界,和主要的石油产地紧密相连,石油加工是巴库的支柱产业,早在8世纪巴库地区就出产石油。巴库的古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但考古活动表明早在8世纪以前巴库就有人类居住的痕迹。

公元11世纪,巴库由希尔万汗王统治,他定都于巴库,13、14世纪,巴库又落入蒙古人手中,1723年彼得大帝征服巴库,但很快1735年巴库又回到波斯的怀抱,1806年沙俄将巴库列入自己的版图。巴库古城的核心是内城,大部分城墙在沙俄的1806征服后得以加固。内城拥有迷宫般的狭窄巷道和古老的建筑,景致如画,充满古城魅力。

保护完好

一位埃及历史学家给予了这位父亲最高的评价:“他是最受人民爱戴的、最虔诚的最富有的统治者,他是最伟大、最杰出的穆斯林统治者。他统治了希尔万50年,死于1465年。当他100多岁时,还拥有很好的眼力和健康的体魄。”这一时期建成的建筑包括居住区、一所穆斯林寺院、矩形皇宫、皇室成员的寝陵、巴库(当时非常著名的星相家)的坟墓和一间浴室。所有的建筑中,除了居住区和浴室外都保护完好。整个希尔万尼汗王宫殿正在重建,一层有27个房间,二层有25个房间。

特大地震

处女塔是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的古建筑,坐落在巴库老城中心,濒临里海,是12世所建的汗王宫殿建筑群的一部分。1304年在这里发生特大地震,许多居民点夷为平地,而此塔却安然无恙。建塔时海的波涛就在塔脚下拍溅,但现在已经远几百米。塔外形为圆柱状,东部突出,高27米,共有8层。

塔基墙厚25米,顶部厚4米,全由石灰石砌成,砌墙的石头一圈外凸,一圈内凹,在墙上构成层层清楚的横线。塔内可以容纳200人,内有水井,井水清冽甘美。

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阿塞拜疆东部濒临里海地区发生7级强烈地震,造成巴库古围城内300多座建筑物倒塌。此外,由于近年来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政策缺乏等因素对该遗产不断造成破坏,2003年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其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6月25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从《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上撤下。

遗产名称:Walled City of Baku with the Shirvanshah's Palace and Maiden Tower

入选时间:2000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v)
地理位置:N40 22 00 E49 49 60
遗产编号:958

遗产描述:

巴库是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古城的核心是内城,大部分城墙在沙俄的1806征服后得以加固。内城拥有迷宫般的狭窄巷道和古老的建筑,景致如画,充满古城魅力。
希尔凡王朝从6世纪到16世纪统治着阿塞拜疆北部的希尔凡州。希尔凡王朝统治者的目光最初转移到巴库,是12世纪希尔凡马努契夫三世下令围绕巴库城周围修建防御城墙。1191年,一场灾难性的大地震摧毁了当时的首都舍马基,希尔凡王朝的子民迁居至巴库,同时为希尔凡汗王的宫殿建筑打下了地基。希尔凡汗王宫殿是巴库古城的制高点,也是中世纪阿塞拜疆建筑杰出典范之一。宫殿建筑群各部分并不是同时建成的,对于整个建筑群而言,并没有整体计划,相反,各个建筑物实际上是根据当时需要一点一点修建的。宫殿的主要部分完成于15世纪,哈利卢拉一世和他的儿子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建成的建筑包括居住区、一所穆斯林寺院、矩形皇宫、皇室成员的寝陵、著名星相家巴库的坟墓和一间浴室。所有的建筑中,除了居住区和浴室外都保护完好。

文化遗产遴选依据(iv):巴库城墙代表了一个杰出的和罕见的历史城市整体和建筑的例子,受到拜火教徒、萨桑王朝、阿拉伯、波斯、希尔凡、奥斯曼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Zoroastrian, Sassanian, Arabic, Persian, Shirvani, Ottoman, and Russian cultures.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巴库城(Baku)的所在地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巴库城集中展示了各个民族在当地文化的延续性,包括拜火教徒 (Zoroastrian)、萨桑王朝(Sasanian)、阿拉伯人、波斯人、希尔凡(Shirvani)、土耳其人和俄罗斯人。巴库内城保存了大量12世纪的防御墙。而同样在12世纪,当地人在一处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建筑遗址之上建造了少女塔。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堪称阿塞拜疆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