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名称:赛利米耶清真寺
Selimiye Mosque and its Social Complex
入选时间:2011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v)
地理位置:N41 40 40 E26 33 34
遗产编号:1366
土耳其世界遗产地地理位置示意图赛利米耶清真寺是土耳其的一座奥斯曼帝国时代清真寺,是一个包括了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庞大建筑群。是由苏丹塞利姆二世下令兴建的。
2011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v),赛利米耶清真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方形的赛里米耶清真寺巨大的中央圆顶与四座细长的宣礼塔矗立在埃迪尔内(Edirne)的天际线上,俯瞰着这座前奥斯曼帝国的首都。16世纪著名的奥斯曼建筑师希南(Sinan)将这一建筑群视为自己最杰出的作品。赛里米耶清真寺建筑群还包括伊斯兰学校、一个室内市场、守卫室、外庭及图书馆。清真寺使用伊兹尼克最巅峰时期出品的瓷砖作为内饰材料,代表着以这种瓷砖创造的艺术形式至今无人超越的最高成就。赛利米耶清真寺建筑群也被视作奥斯曼时期库里耶(külliye ,意为一组围绕着清真寺修建的建筑群,并作为一个统一的机构进行管理)建筑作品所能达到的最和谐的境界。[1][2]
赛利米耶清真寺位于土耳其埃迪尔内省埃迪尔内市,是奥斯曼帝国时期最杰出的建筑作品之一。赛利米耶清真寺于1569年至1575年间动工,为了避震修建时候挖了21米的地基。整座清真寺跨度31米,高度44米,内部由8根巨大的排列成圆形的柱子支撑,一连串18个小圆顶,会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中间巨大的圆顶上,图样复杂色彩绚烂的装饰遍布整座礼拜大殿,惊人的空间感和拱顶周围透过的光线让人震撼。这座建筑大量使用柔软的埃迪尔内红色砂岩来装饰细节,庭院中央设有一座精致的喷泉。1913年,保加利亚侵略埃迪尔内。赛利米耶清真寺的圆顶被保加利亚的大炮击中,所造成的破坏在蓝色圆圈与暗红书法字体之间的位置。有赖清真寺坚实的结构,赛利米耶清真寺只受到轻微的破坏。土耳其国父阿塔图尔克下令不得修复,让后代时刻以此为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土耳其人所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土耳其人初居中亚内陆地区,后迁至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和属地,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北苏丹与也门。自消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苏丹塞利姆二世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自1566年起在位直至逝世。他是苏莱曼一世及其妻罗西拉娜之子。 塞利姆二世登基后,沉迷酒色,因此被称为“酒鬼塞利姆”。国政大多由他的大宰相(麦何密·索库鲁Mehmed Sokollu)负责。根据“酒鬼塞利姆”的指令,赛利米耶清真寺于1569年至1575年间动工,建筑师是希南。这被视为希南的杰作,是伊斯兰建筑里其中一个被高度重视的建筑。赛里米耶清真寺位于“库里耶”的中心,是一个建筑复合体。该建筑复合体包含一所梅德雷斯 (伊斯兰学校)、一所圣训学校及一排的商店,现今成为巴耶塞德二世库里耶健康博物馆。[1]
埃迪尔内曾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二首都。91年的建都史为这里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历史古迹,希南设计建造的几十座建筑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令人肃然起敬的赛利米耶清真寺就位于整座城市的中心。
米玛·希南(Mimar Sinan 1490年-1588年)建筑师、设计师,奥斯曼帝国最伟大的建筑师,土耳其建筑领域的古典建筑泰斗,闻名世界的人物。1538年48岁的希南被任命为奥斯曼帝国的首席建筑师,在随后的50年间,希南先后为4位苏丹主持帝国的建筑工程,直到以98岁的高龄辞世。
希南广泛吸收借鉴不同的建筑形式,加之个人聪明才智,他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其最大特色便是层次分明的圆形拱顶和对称平衡的布局结构。希南一生设计建造的各类建筑包括79座清真寺、55座学校、34座宫殿、16幢住宅、7所伊斯兰教经学院、12家商队客栈、19座陵墓和33所公共浴室。此外还建有市场、桥梁、喷泉、医院和大型渠道等等,总数达到了477座之多。仅仅在伊斯坦布一座城市,就有335座历史建筑与希南有关,它们中的很多直到400多年后的今天仍在使用,正因为如此,希南被人们看做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