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审美教育

中文名 学校审美教育
属性 强化人的感知力
目录导航

定义

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和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养成人的创新求异能力,使其成为一个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

性质

可以从深层和表层两方面来具体认识。

从深层上说,审美教育是完善人生、强化人格、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人生来就具有与动物相同的某些属性,比如吃喝、追求安全、生殖繁衍等等。但是,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以及其他各种社会性活动,使自己与动物远远地区别开来:人类发明并学习语言,通过语言来积累与传授知识,语言的创造和使用将人同动物区别开来;动物一般不制造工具也不使用工具,而人类则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人类在劳动协作与分工中,为了提高劳动效率,逐渐使劳动的对象专门化、单一化,人的能力和身体素质因此出现了片面发展的趋势,为了维护人的身体不因劳动的片面化而变得畸形,实现人的身心协调发展,人类发明了种种体育活动,让人在劳动之余使非劳动部分也得到运动并协调发展;人类生存必须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分工合作才能获得保证,为了维护社会的协调统一,人建立起一定的道德体系来规范和制约人的行为。

人们兴办各种学校,让人从小开始就接受道德品质教育,了解和遵守人类共同的道德规范,维持和保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对人们进行知识技能教育,以使人在进入社会劳动创造阶段后,能够适应和运用人类已形成的知识和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发明出新的成果,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进;让人们接受身体锻炼,以使人的身体得以健康发育并学会一定的锻炼方法,同时还把各种强身健体的方式娱乐化、规范化、美化,使人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既增强体质又获得一定的审美享受。

人类生活除了道德规范、科学文化技术、健康的体质之外,还存在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还有千姿百态的情感表达和无限丰富的精神世界。如果没有了这些精神、情感方面的存在,人类生活将变得枯燥、无聊而缺少人性。这些精神、情感生活大量地存在于人类的审美活动中;审美活动同样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具有内在规定性的本质与规律,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可以使人类的审美生活更加自觉、丰富,更加有质量。于是,人类除了要有德、智、体教育,还要进行审美教育。

从表层方面来看,审美教育的性质则主要是由审美活动的特点以及教育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以审美活动方式进行的审美教育,可以丰富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学习过程更富有节奏,使人的童年和少年经历内容丰富充实、充满快乐。换句话说,审美教育是使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娱乐中得到成熟和进步的教育,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德育、智育、体育的有益补充。

审美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是指人、尤其是青少年作为优秀人才所应具备的要素和品格,它不但包括健康的道德品质、先进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强健协调的身体,同时还包括具有敏锐的感觉力、奇特的想象力、丰富的情感、博大的精神世界和创新求异的能力。优秀的道德品质通过德育,知识的学习与智慧的训练靠智育,身体的强健靠体育;至于敏锐的感觉力、丰富的想象力、博大的精神世界和创新求异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完成。

各门学科的功能和意义有交叉,审美教育也能培养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启迪人的智慧、美化人的体格。德、智、体育也含有大量审美的成分。由于审美教育的独特性质,从而使它拥有着其它教育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存在价值。

审美教育就是提高人生质量、改善人类生活、保障人类未来的“必须教育”。

功能

训练人的感觉力 审美教育是在审美活动中进行的,而审美活动离开声音、色彩、线条等形象材料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社会实践的对象,还是自然的审美形态;无论是人的美,还是艺术美,都必须以大量丰富的具体形象为载体。这种形象载体,必然使人的感官追求得到满足,使人的感觉力得到滋养。审美教育正是通过大量刺激人的感官的形象材料和形象手段,使人的感觉力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满足和提高。

训练人的感觉力

丰富人的想象力 人应当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想象的行动只是单一的本能性反应。欣赏一幅绘画,画面上静止的形象只有在人的脑海里幻化为活的形象,并在想象中对之进行某种程度的“修正”,审美才可能完成。特别是文学,主要就是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来唤起读者对形象的想象,完成故事的陈述和情感的表达。阅读文学作品尤其能刺激和培养人们发达的想象力。此外,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丰富的想象活动存在。比如黄山“十八罗汉朝南海”这一景点,在缥渺云霓衬托下,远处的群峰恍如一群得道的高僧,正信步向神话中观音菩萨的南海住处走去。审美活动越是丰富、越是高质量,人的想象力所获得的训练和滋养就越强烈,想象力的提高也就越快。

丰富人的想象力

拓展人的精神时空 人类不但面对现实的物理时空,更有自己特有的精神时空。所谓精神时空,就是人类借助自己发达的大脑和严密的符号系统,逐渐把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时空信息积累起来,在心灵中形成一个相似于现实时空、又比自己所经历过的现实时空更为博大和丰富的精神天地,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可以以想象的方式在其中展开。在精神时空中,人不但使自己以往的生活得到复映,也可以使自己将要从事的活动得到预演。这样,人其实拥有两个世界: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

拓展人的精神时空

精神生活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只有人才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没有精神时空的人,就是没有精神生活的人,是还停留在物质欲望的追求与满足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人的精神时空构成了人生的第二个生命世界,人在这个世界里享受和体验着物理世界不曾经历过的生活。拥有博大的精神世界,也就是拥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

培养人丰富而健康的情感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或激发、或传达、或剖析人的情感。并且,审美对象中激发、传达、剖析的情感也丰富多样:有的豪迈,有的卑琐,有的乐观,有的伤感,有的甜蜜,有的苦涩,有的健康,有的丑恶;如此等等。审美教育不但使人接受丰富情感的撞击和洗礼,使人所产生的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变得更为活跃和丰富,同时,通过对这些情感的体验和剖析,可以使人逐渐识别哪些情感是对社会和个体生命有益的,哪些是对社会和个体生命无益甚或有害的,从而产生对于情感的必要鉴别力和自制力。

培养人丰富而健康的情感

培养人的创新求异能力 人类不但要维护社会的统一性、人类的共同性,还必须培养和训练社会成员的创新求异能力。没有创新求异,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将永远停留在茹毛饮血的阶段,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正是通过创新与求异,人类才有了现代化,有了电脑和宇宙飞船。人类还将在创新与求异冲动的驱使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审美教育恰好是培养人的创新求异能力的最好温床。审美强调体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艺术创造强调独创性和个性,它们使人的创新求异追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发展。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活动中的种种创新求异现象,能够充分有效地培养人的自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长期进行审美活动和艺术创造,必能使一个民族迸发出极大的创造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一个民族的生存能力和抵御各种侵害与打击的能力。

方式

多种多样,体现为游戏、表演、旅游、唱歌、跳舞、绘画、书法、诗歌朗诵、演讲等。这些活动大多为青少年喜闻乐见,他们可以在其中放松、高兴,可以率性而为、体验不同角色的丰富生活,可以认识自然山水、社会创造的奇特,可以在大量评价别人的活动中悄然反观自身并在这种评价中进步与成长,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特点

形象性 形象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存在特点。具有丰富形象性的知识性课程,比如某些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课、实践课,语文课中的作品分析等,就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教育特点。

形象性

形象可以是具体直观的,如舞蹈、自然山水、工艺品等,也可以是在概念提示下想象出来的形象,如文学欣赏、讲故事等。形象可以是画像,如绘画、雕塑,也可以是声像,如音乐作品——音乐没有视觉所见的“像”,而有声音之“像”,通过听觉,我们也能从小鸟的鸣叫、流水的淙淙声里获得清晰的形象。

审美教育的形象性特点,更符合青少年接受知识、感受生活的特点,因而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娱乐性 娱乐性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娱乐的前提条件是符合人性需要,尤其是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能够满足青少年好奇、好动的特性——事物在他们喜好的方向上进行,满足了人的生存、智慧和追求新的生存方式等方面的需要。

娱乐性

审美教育必须让人感到快乐、满足,感到是一种享受。审美教育的娱乐性又并非单纯的“乐”,不是低级媚俗,不是噱头——一句话,不是为乐而乐。审美教育的“娱乐”中必须包含有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社会意义,符合人类进步的方向,有时候甚至可能含有痛苦和悲剧的因素,但由于它是形象的和富有情感的,显现了人类积极向上的最终目标,因而它所产生的最终体验应该是愉悦的。

情感性 人类自身的许多信息是通过情感的变化来传递的,诗歌中的一个“啊”,电影里一句轻微的叹息,都能传达出异常丰富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产生震动心灵的效果。审美教育强调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不但要训练、培养人具有健康的情感,而且要让人能够适当、优美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学校美育中,通过特定的审美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们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又能锻炼他们的情感承受力。学生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既体验欢乐,也体验苦楚;既体验昂扬,也体验沮丧;既体验甜蜜,也体验凄凉,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现力和对各种信息的判断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程度及其与社会的协调性。

情感性

个人创造性 审美教育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性。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感受、审美创造,为人的个性的自我发现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实际的空间和有效的途径。没有个性张扬的审美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而只是一种同化训练、善的训练。美育的培养目标是个性化和个人创造性。它训练人的独特眼光、独特感受、独特思维和独特表达。审美不一定求同,相反,它为人的个性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也因此,合理的学校素质教育结构,应该是将德育的求同和美育的创新求异有机地结合起来。

个人创造性

潜移默化性 审美教育没有直接明显的功利目的,即它不是为了训练人的某种技能。但是,这并不等于审美教育就完全没有目的。审美教育内含着这样一个总的目标: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人的身心──感觉、情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例如,在学校教育中,有的课程(比如书法课)表面看来似乎是美育,但一旦它只是为了追求某个明确划一的课程目标——不管学生是否喜欢都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教学目标,那它就成了一种技能训练、技能教育(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必要的,只有与审美教育的性质有所区别)。而如果充分调动学生对书法的喜爱,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创作个性,那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教育。

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在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必须依赖一系列具体教育行为才能达成。

可操作性原则

(一)有可用的时间和空间

学校应该留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成长。在学校建设中,不但要考虑图书资料的购置,学生娱乐场所的设计,美化校园以创造审美的环境和氛围;同时,应安排专门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音乐课、绘画课、舞蹈课、书法课等,并在课余安排相当的审美活动,或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到社会上去参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智力、品德、情感和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有基本的设备和器具

在学校审美教育中,器具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用来进行演示的设备,如舞厅、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设备,以及相应的磁带或视盘;等。二是学生可以用于创作的器具或设备,如不同种类的乐器(视学校条件而定,有的可以昂贵如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等,有的却可以简朴而便宜如竹笛、二胡、锣鼓等)、做手工的剪刀和纸材、做雕塑的胶泥、画画的颜料、练习书法的笔墨宣纸,以及学生表演用的服装道具、化妆品等。三是记录和保存学生审美活动成果的器具和基本设备,如图册、文集、杂志、摄(录)相机以及展览馆(室)、收藏室等。

(三)有专门的美育教师

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精神创造力,它不但需要智慧和想象力,也需要独特的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仅靠艺术技能训练是难以实现的。学校的审美教育需要有自己的理念和工作策划,需要有专门的美育教师来进行专门的思考和操作。

专门的美育教师不但要受过一定的美学理论训练,有丰富的审美实践经验,同时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并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有所专长。他们应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审美教育计划并付诸实施。只有这样,学校的审美教育质量与效果才是有保证的。

(四)有审美教育效果的鼓励措施和检测手段

审美教育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达到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审美意识水平的目的。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对审美教育效果进行一定的检测和鞭策。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具体了解在实施审美教育前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变化与发展、对问题理解与思考深度的变化与发展、情感体验浓度与深度的变化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变化与发展以及对审美教育认识的变化与发展。这些足以考察出一个学校、一个教师从事审美教育的实绩。

娱乐性原则 达·芬奇在成为大画家之前,曾经长时间画鸡蛋来训练自己的技能。对于审美教育来说,真正重要的却不是技能,而是用技能去表现或体现的内在的审美意识。

娱乐性原则

在学校中,审美教育活动必须让学生的感觉和情感得到真正的舒展和抒发,让他们尽情地看,尽情地听,尽情地书写,尽情地歌唱。在无拘无束的审美中,学生的感觉力、想象力、思维力、创新求异的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和大大发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是愉快的,而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容易被他们接受。欣赏绘画,聆听音乐,观赏影视、舞台表演,参观艺术展览,游览自然风光,唱卡拉OK,跳舞,写日记等,都包含有这种娱乐性。一句话,学生是在娱乐的体验中获得素养、能力的提高。

阶段性原则 学校在实施审美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符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及其健康成长的需要,安排一定的形式和内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学校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规律,不遵循这个规律,审美教育将无功面返。

阶段性原则

具体来说,在婴幼儿阶段,应侧重培养孩子的感觉力以及对色彩、音响的兴趣,满足他们对纯正颜色、优美乐音的感性需要,不能让他们感到恐惧、害怕,而应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让他们感到结局的美满而不留下伤感或遗憾。

小学阶段的审美教育要注意让学生在充分的游戏中感觉、认识世界和世界的种种规则,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同时,要培养他们对色彩和音响的辨别能力,以及对自己五官运动的控制能力(如跳舞的协调性、写字时手的控制力、语言表达的流畅性等)。这一点,对于初中生来说也同样重要。

到高中阶段,审美教育活动则主要应满足学生对色彩、音乐更为复杂多变的审美要求,使他们接触类型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在内容上,让他们有较多的机会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变化,了解英雄人格与情操,了解自然山川的美和社会创造的美,了解社会安宁祥和的美。

从审美类型上讲,一般而言,小学或小学以前主要应以优美、滑稽、喜剧为主;初中生可以欣赏崇高,而高中生则可以真正地欣赏悲剧。只有到了大学阶段,才可能真正欣赏荒诞。

基本类型

一般来说,学校的审美教育不外有活动型、观赏型、教学型、氛围型、综合型等五种类型。

一、活动型

活动型的审美教育有两大类:一种是竞争型,比如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摄影比赛、服装设计比赛、健美操比赛或舞蹈比赛等,它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容易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和审美教育效果。这类审美教育活动需要注意营造一定的审美气氛,还要有健康的审美(评分)标准和恰当的奖励方式。另一种是娱乐型,如舞会、节日联欢会、学生乐团、学生模特队等。在这种审美教育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什么样的行为内容最为观众喜闻乐见,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最美的。

活动型审美教育的特点,在于参与性较强,能够充分调动起广大学生的热情,因而也最能体现当代学生强调个性、注重参与的时代风貌。

二、观赏型

所谓观赏型,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观赏活动来实施学校的审美教育。

观赏型审美教育之一,是观赏艺术,比如看画展或听音乐会、看电影或话剧;等。这种审美教育类型不但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反思力。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紧张,适当地进行艺术观赏不但可以调节他们的情绪,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莫大好处。它既能缓解学生因各种学习负担而承受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他们的精神变得宽广博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提前备好课,能给学生讲出一些学生不容易看出来的东西,使学生受到启发并在观赏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换句话说,通过这种观赏活动,使学生感到在学校观赏与在家观赏不一样。其次,要选择优秀的对象进行观赏。如果观赏的展览或艺术作品平淡无奇,不但可能令学生无趣,还可能使学生对美丑界限产生怀疑,甚至颠倒美丑。再次,观赏活动之后,要让学生对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必要反思,例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引起相同的情感?作品美在何处?等等;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认识能力有所锻炼和长进。

另一种观赏型审美教育是观赏自然。许多时候,人们直觉到自然是美的,但并不去想它们可能体现什么概念性的道理。太阳、月亮、朝霞、彩虹,莫不如此。对大自然的观赏,尤其能使人产生一种涤尽尘滓、超凡脱俗的优美感,或造化神奇、鬼斧神工的崇高感。通过自然这个载体,学生往往能够最真切地触摸到美的脉搏和它的本质规律,产生对美的真谛的领悟。观赏自然也应作好一定的准备。首先,教师既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体验,又要有丰富的自然知识,以便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充分准备,并可以令学生满意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一问三不知,就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次,教师要有一定的美学基本理论准备,同时能够结合自己对自然美的体验而上升到理性层面,而不能让所传授的理论与自然美现象本身明显脱节,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欣赏到自然的美,又能从中获得理性的启迪。再次,面对自然之美,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认识,并勇于说出来,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型

除了依照教学计划安排一定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之外,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美学家、艺术家作审美或艺术讲座;或在学生中举办专门的培训班,通过教学方式使学生增加一定的审美知识或学到艺术创造的一技之长,使其审美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四、氛围型

氛围型审美教育特别重视校园审美文化的建设。它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爱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氛围。整个学校仿佛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学生一旦走进学校,仿佛就成了这件艺术作品中一个活的因素,整个地沉浸在美的熏陶之中,时时处处、方方面面地感受美和创造美。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养成学生大方高雅的修养和富有智慧的创造力,使他们一举手、一投足都比较符合审美的规范。

包括:

第一,校园环境的美化。校园里绿树成荫,草地连片,鲜花四季开放,池溪青波涟涟,让人感受到亮丽、幽静而心旷神怡。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净杂念、长智慧、出灵气,深刻感染美的气息。

第二,校园人际关系的美化。校园里,学生讲礼貌、讲文明、讲道德;不尊师长、乱扔垃圾、随口脏话、到处涂鸦的行为彻底绝迹。每个人不但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且鼓励别人做,甚至在别人不做的时候自己也做。这种个人修养,是形成校园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师生间相互爱护与尊敬,同学间虽有竞争却又不损人利己。这种校园关系一旦形成,它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培养力量。

第三,课外活动的美化。课外活动不能只是打球、拔河等,而应该充满诗情画意,体现新鲜创新的诱人魅力。这便需要学校审美教育的组织者不仅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符合青少年需要的生命活力与接受新事物的开放胸怀。

五、综合型

真正的综合型审美教育,不但要求有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而且要求学校领导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审美修养,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理解,对人性有较为真切的认识。同时,学校还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为开展丰富的审美教育活动提供必要支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