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不是一般的教育家
1983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在北京召开。在与会者中,有叶圣陶、吕叔湘、苏灵阳、白介夫等声名显赫的教育权威,也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专家,还有香港地区的特邀代表,共约百人。
年仅33岁的魏书生,有幸出席了这次群贤毕至的教育盛会。当时,他是辽宁省盘山县第三中学的语文教师。虽然他已经获得了辽宁省教育厅授予的“先进班主任”称号、辽宁省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授予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个人”称号,但仍然还是个不惹人注目的基层小字辈。
可是,当会议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魏书生在小组讨论会上仅仅10分钟的即席发言,却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刮目相看。
魏书生讲的是德育问题。尽管这似乎是一个又老又旧的话题,难出新意,难获共鸣,但在小组里却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他也没想到,被大家一致推举为第二天全体大会上的发言代表。
在第二天的全体大会上,魏书生的发言进一步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每个人在大会的发言时间是有限制的,最多只能讲20分钟,连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也不能违规破例。但是,在他讲了10多分钟后,会议代表便纷纷向会议主持人递条子提建议,要求延长魏书生的发言时间。他获得了整个会议的最大特权,讲了30分钟。
当魏书生走下讲台时,那热烈持久的掌声和情不自禁的赞叹,便是最真实的评价。
会议发言仍在继续,可魏书生已经被数家报刊的记者、编辑和一些省市的代表围了起来,约他写稿,请他讲学,与他探讨他在台上未能展开的诸多问题。
上午的大会刚刚结束,大会主席团便召开了临时会议,经过研究,中午将一纸顺应代表之意的临时通知贴了出去:当晚原定的活动取消,改由魏书生同志详细介绍教育改革的经验。
于是,当天晚上魏书生更为详尽细致地给全体与会代表又讲了两个小时。他的发言引起了整个大会的轰动,被语文教学的行家们称为“爆炸性的经验介绍”。
年会结束的当天上午,魏书生被天津蓟县的同行拉上了汽车,请去做关于教书育人的报告,直到晚上九点多钟才被送回北京。
第二天上午,北京市又有1000多名教师不惜占用上课时间,手里拿着印有“辽宁省盘山县第三中学魏书生同志报告会”的入场券,兴致勃勃地走进了北京市电化教育馆的大礼堂。
当天下午,尽管魏书生已经买好了晚间离京的火车票,可还是被请到了北京师范学院的大阶梯教室,一直讲到室外夜幕降临,室内灯火通明……
从此,魏书生的授课示范、教改报告、育人经验介绍、人生哲学漫谈,一发而不可收地向全国的每一个省市区辐射开了。
下面是几组发人深思的统计数字:
1984年,魏书生有132天奔走在外地,在7个省的11个城市作报告60多场;在校的233天,接受了十几家新闻单位的采访,处理了500多封来信,接待了省市县13次考察,为十几个省市的5000多位来校考察的教师上了公开课。
1992年年底到次年年初,魏书生先后到北京、沈阳、南宁、玉林、梧州、桂林、汕头、淮阴、银川等20多个城市参加了16个会议,作了48场报告,天上地下往返了4万多公里。
1993年7月27日,魏书生在桂林讲完课,从会场出来直奔机场,去了上海又去无锡。7月28日在无锡讲完课后,又连夜乘车赶往枣庄。29日凌晨两点到枣庄,天亮后在36度高温下讲了一天。30日赶到青岛讲学。此后,他到北京、兰州讲学,接着又回到北京讲学。
1994年的暑假,魏书生跑了12个省。先到山东又到内蒙,给即墨、呼和浩特的并非教育系统的机关干部们分别讲了两次;然后就马不停蹄地到了包头、秦皇岛、重庆、达川、武汉、昆明、深圳、桂林、南昌、鹰潭、黄山、杭州、南京。
2007年10月的国庆节7天长假,魏书生是这样度过的:
9月30日下午,从辽宁省盘锦市出发,赶到沈阳桃仙机场。
10月1日凌晨2点50分到达云南省大理市,上午、下午在民族中学礼堂做了两场报告。
10月2日凌晨1点30分到达甘肃省西定市,上午、下午在政府礼堂做了两场报告。
10月3日半夜12点30分到达甘肃省庆阳市,上午、下午在陇东学院礼堂做了两场报告。
10月4日凌晨5点到达河南省焦作市,上午、下午在市体育场做了两场报告。
10月5日半夜12点30分到达山西省大同市,上午、下午在四中礼堂做了两场报告。晚10点到达山西省朔州市。
10月6日在朔州市,上午、下午矿务局礼堂做了两场报告。
10月7日凌晨2点30分回到盘锦市。
魏书生到全国各地的行程安排,多是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多是夜间乘飞机或乘汽车赶路,白天作报告。他每次的报告时间一般都在三小时以上,最长时有五六个小时。不管讲几个小时,他还总是一站到底。每次报告之后,要求签名题字的,要求合影留念的,要求探讨问题的,接连不断,魏书生有求必应,几乎从不考虑自己的休息。我陪魏书生到贵州和河南两省讲学时,深切地感受到的他行程安排的紧张与辛苦。
从1983年到2007年,作为一个业余教育演说家,魏书生的足迹遍及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部分汉语较为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为各界人士做了2000多场报告,上了1000多次语文教学示范课。至于接待到他班级听课的外地同行,就更是常年不断、家常便饭了。
在周游全国传经送宝的同时,魏书生出版了自己写作和主编的55本书,总字数超过了800万字,总发行量在300万册以上。
魏书生的听众和读者,也以不同的方式对他的报告和著作做出了反馈。有的给他寄书,有的给他寄文章,有的给他寄物品,有的给他寄稿件,最多的反馈形式是给他写信。据粗略统计,多年来他收到的来信有4万多封。来信地区包括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台港澳及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在这些素不相识的写信人中,有学生、教师、工人、农民、军人、干部和从事不同职业的学生家长。这些信的内容有嘱托、有期望、有建议;有的渴望了解魏书生工作学习的详细情况,有的关心他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还有的要求他写序言、改书稿、评作文、批作业,甚至问孩子不听话怎么办,问孩子有病怎么治,问孩子学会了赌博怎么改……
魏书生以成功教育家的巨大魅力,征服了学生和老师,也征服了数以百万计的听众和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教育界。
党、国家和人民给予了魏书生极高的荣誉和鼓励:他荣获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
魏书生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而是一个有一种忘我精神的教育家,是一个有真正共产主义精神的教育家,是一个宁肯牺牲自己也要拯救别人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家。正如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吕叔湘早在1986年所说:
“魏书生同志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都能做到的。他想着的是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育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也不安。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目的是把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地教育成才。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也可以说是宗教家的精神:就是牺牲自己,拯救别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很惭愧,没有及早认识魏书生同志。我要是年轻一半,我一定拜他为师,向他学习。”
时代需要有更多的魏书生,祖国需要有更多的魏书生,人民需要有更多的魏书生,各行各业都需要有更多的魏书生。但愿此书能有助于读者了解魏书生,学习魏书生;有助于读者收获更多的真善美,收获更多的自我超越和出类拔萃;有助于读者在平常、平淡和平凡的生活中,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如诗如画,如歌如舞,从从容容,快快乐乐。[1]
蒋光宇,《读者》杂志签约的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实效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专家。其作品在海内外400余种华文报刊发表、转载4500多篇次。其中,有的被选入《语文》课本,有的被选入大中小学的课外读本和课题实验教材,有的被选入中考高考模拟试卷,有的被选入供领导干部阅读的报刊,有的被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子午书简节目选播,有的被选入《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出版的文集有《一沙一世界》《一滴一海洋》《一事一机缘》《一人一菩萨》《灵犀顿悟》《心态禅机》《把木梳卖给和尚》《厄运打不垮信念》《品格高于战绩》《继续敲门》等。
方 圆,著名特级教师。央视“东方之子”栏目曾上下集专访。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建党75周年、80周年座谈会及建国60周年天安门观礼活动。胡锦涛、江泽民等政治局常委多次接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30年。主编《教师人文教育读本》《中学生魅力阅读》《阅读作文全优突破》《读美文写日记》《小美文大智慧》等“青苹果阅读”系列书籍300余册,其中9种获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致力于“教师成功学”研究,以自己从一个基层教师成长为教育名师的亲身经历,给全国教师作《凭什么成就卓越》报告200余场。他对教育的思考、感悟,感动了亿万听众。
期待着,你也能成为魏书生(代序)
第一部分 自强的故事
请批准我去教书
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多学习少批判
多挑重担能力强
尊人者,人尊之
谁的语文教法更好?
化对手为助手
让谣言如遥远的猿鸣
笑对人生
请同学控制老师发怒
放松与快乐的诀窍
人是广阔的世界
选择角色的智慧
占便宜的思维方式
每件事至少有一百种做法
永远的恩师
假设是生命最后一天的实验
没有办公室的校长
多工作少得利
一篇总结和一个会议
“不要都来学魏书生”
一定要超过魏书生
魏书生的结婚纪念日
两元钱
把爱传递下去
戴了30年总理像章的魏书生
魏书生的61个小时
第二部分 育人的故事
第三部分 教书的故事
书名:《魏书生的故事》
策划者:北京万方文化中心
著者:蒋光宇 方圆
出版者:漓江出版社
发行者:新华书店
定价: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