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境内,1964年建场。
为了治住风沙,挖断穷根,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964年,武威地区行政公署决定,在原来武威、永昌、民勤所属的七架沟、喇叭泉、红崖山、小西沟、莱菔山、三坪口林场和省属沙井子防沙试验站的基础上,建立国有石羊河机械林场。主要承担"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和武威市北部沙漠的治理任务,下设10个分场,总经营面积89万亩,现有职工680名,固定资产1240万元,林木资产1870万元。
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在民勤绿洲外围长达408公里风沙线上累计造林55万亩,保存40.5万亩,在流动沙丘地带铺设粘土、柴草沙障1.6万公里,封沙育草27万亩。建成长105公里、宽2公里~6公里的防沙固沙林带.控制流沙3.33万公顷、保护绿洲8万公顷、草场2.93万公顷,堵住了绿洲边缘的数十个风沙口,保护民勤绿洲边缘15个乡镇的1.33万公顷农田、780个村庄以及交通、水利、电力等社会设施。比较明显地扼制了风沙对绿洲的吞蚀和危害,保障和促进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累计向社会提供木材2万立方米,小径材65万根,薪柴1500多万公斤,绿肥、饲草1400万公斤林 木种子1 50万公斤,各类苗木3000多万株。
“十五”期间,以“三北”四期、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通道绿化和日元贷款风沙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为重点,建成了扎子沟生态经济型林业示范区、红崖山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小坝口中心苗圃和泉山、试验场治沙造林示范区。依法加强林地资源管理和林木管护,巩固了治沙造林成果,坚决禁止乱打井、乱开荒、乱砍滥伐和在封育区放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提高了生态建设成效。以葡萄、红枣、草畜和特色种植为主的四大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葡萄产业由单一的酿酒葡萄向酿酒和鲜食葡萄同步发展转变,质量和效益逐年提升;小坝口分场以梨枣为主的红枣丰产栽培示范园已经建成,全场新发展红枣庄1514亩;以小西沟为龙头的草畜产业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特色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以生态、节水和高效于一体的甘草种植起步良好,以防沙林试验场、泉山分场、义粮滩分场为主的三大甘草原料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围绕两大工程和四大产业建设,进一步实施科技兴场战略,挖掘科技增长潜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和开发能力,初步形成了具有林场特色的科技发展体系。2003年该场生产的“世纪无核”葡萄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认证,设计注册了“石羊河”牌农产品商标和“石羊河”牌酒类商标,黑比诺干红葡萄酒条形码。
总场领导引导全场职工创新思维,明晰思路,以全新开放的思想,干前所未有的事业。在此基础上,实行分类经营,将生态性林业按事业化管理,商品性林业按企业化管理,使分场真正成为生态建设项目和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全场实行全员聘用制,自上而下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打破工资档案,使职工经济收入与劳动成果挂钩,真正体现按绩效分配的原则。
197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科技先进单位称号;
1991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国营林场先进单位称号;
1994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国营林场100佳单位;
2002年被国家绿化委、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
2004年被国家绿化委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1998年被省政府授予植树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1989年被省林业厅授予治沙先进集体称号;
1995年被省绿化委、林业厅授予宋照远造林绿化奖;
1997年被省林业厅授予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2004年武威市委市政府授予石羊河林业总场泉山分场防沙林试验场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袁承斌、赵利华、黄朝福等60多人还分获全国劳动模范和省、市劳动模范等多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