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徽

中华民国国徽

中文名 中华民国国徽
使用国家 中华民国
目录导航

北洋政府时期

十二章国徽

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国徽是中国首面国徽, 名曰“十二章国徽”或“嘉禾国徽”。1912年8月,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指定周树人(鲁迅)、许寿裳、钱稻孙三位教育部荐任科长负责研拟国徽图案,8月28日完成。三人合作设计图样,钱稻孙画出图例,说明书由鲁迅执笔。1913年2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表,该国徽正式启用(1915年,袁世凯称帝,成立了 中华帝国,该政权亦沿用了十二章国徽)。

直到1928年12月29日, 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发动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事件,将原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更换为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十二章国徽正式废止。

设计寓意

国徽的设计中结合了西方纹章的布局及传统的十二章图案。图案中含有日、月、星辰、山、龙、凤、总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十二种吉祥物,象征国运之长久美好。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青天白日国徽是以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为 蓝本制作的 。1928年,国民政府制定《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青天白日国徽被确定为中华民国国徽。

以青天白日旗为蓝本制作的青天白日国徽以青天白日旗为蓝本制作的青天白日国徽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徽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徽

国徽设计寓意

青天大于白日光芒,象征天上的青天广阔无边,青天中的太阳(白日)高远,远有先人、历史意涵,代表 中华民国全体,勿忘历史之先贤先烈为民主牺牲奉献。 白日的十二条曙光表示一年的十二个月份,一日的十二个时辰。

同中国国民党党徽的区别

中华民国国徽与中国国民党 党徽样式如出一辙,易被混淆。中华民国国徽中的白日为小白日(不触及外围),中国国民党党徽则为大白日(与外环边缘相触);且中华民国国徽的背景为深青天,而中国国民党党徽的背景为浅青天。

汪精卫政权

由日本帝国主义扶植的汪伪南京国民政府的国徽亦采用青天日日之图案,但其外环添加一圈红圈以示同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区别。仅于1946年使用。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国徽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国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