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忠全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1 页数: 248 定价: 26.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5470584[1]
全新收录吴忠全三年间创作的精品散文,全书分为两部分,【众生之相】讲诉行走时遇见的小人物的故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游记讲诉自己走到哪里发生了什么,而是直接以当地风土人情或是当地人物做主人公的散文,每一个故事都单独区分开来。【一家之言】讲述作者行走于北方时经历的各种情感。体现出对故乡、对人生、对生命等等的感怀。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生存于天地之间,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有些人我们无法挽留,有些时间我们无法停驻,于是那些我们经过的,错过的,忘记的与无法遗忘的,竟组成了大部分的生命,谁能说谁不曾感到寂寥呢?[1]
举报
吴忠全,黑龙江人。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家。第二届“珍视明·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大赛亚军。
已出版单行本“声音三部曲”——《桥声》、《有声默片》、《单声列车》,因其洗练成熟的文字,以及善于从人性的缝隙中窥见世态炎凉的“黑暗”特质,被誉为“小余华”。[1]
024 渔舟叹晚 037 海不是海 051 又见炊烟 063 明天不远 077 丝雨如雾 093 马道口 107 秋草黄 121 粤来香 137 夜未眠 149 那座山 161 直到世界尽头 175 岁月的风声 197 明月何时圆 213 远望可当归 227 后记:跟我去北方 · · · · · ·[1]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是吴忠全自出道以来的第一本散文作品,吴忠全的文字或者说他所塑造的故事,往往有一种对命运悲剧的审美,他创作的散文也包含这种特质,屡屡登上《最小说》金、银、铜赏。在创作长篇作品“声音三部曲”的过程中,吴忠全就一直到处行走,思考所看到的一切以及一切与之有关联的事物,思考他人的活法,思考生命的开始与结束,命运的颠簸与跌宕以及作为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意识形态,写就了这一本将对生命宏大主题的感触分解于微观事物的散文集。他与生俱来的超越同龄人的洗练成熟的语感让人感受到书写的情感的厚重,让人无法不动容。正如吴忠全所说:“或许每个人在生命中都该有一份执念,一种永不泯灭的情怀,一种更为包容的爱慕,才敢于义无反顾地行走在人世间。”
关于书写
2011年年底,偶然听到左小祖咒合唱的歌曲《爱情的枪》,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跟我去北方吧,那里正下着雪,就让我滚热的灵魂在冰霜上撒个野……”瞬间动容,眼前映现出北方大地冬日里的寂静与辽阔,于是一个念头就在心里产生,我要为我所生活并深爱的北方大地写一本书,而书名就叫作《跟我去北方》。
我以为这个念头会与我之前的很多一闪而过的欲望命运一样,被我转瞬就忘记,而意料之外的是,它竟那么轻易地就扎进了我内心的最深处,我在往后的每一天里,只要脑子空闲下来就会想起这件事,就会在心里惦记着,要怎么下笔,要如何表达,也是从那时起,眼睛里看到的每一件事物都变得有了意义,不再是单纯路过的风景,而变成了写意的画面,我斟酌着要如何描绘它们,要如何写下这些故事,如何还原一个我看到的世界,真真切切的北方。
我知道我放不下它了,也明白了一定要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去完成它,它似乎在缓慢地渗透进我的血液中,一点一滴地影响着我,也改变着我,这是一种很神奇的变化,我自己都感到震惊。
那时我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桥声》不久,生活与思想都在经历着一些冲击与改变,人有些不安与浮躁,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也知道那样的状态是不好的,但就是不能让心安定下来.也不知道该如何调整,于是我就独自一人去了个陌生的城市,在那里待了几天,情况稍有好转。
后来我开始着手写《有声默片》,讲的是北方小城市一群人的故事,在写的过程中很多感想不断地和《跟我去北方》的想法重叠,可那毕竟是一部小说,不能有太多主观的情感抒发,我只能克制,可这克制又是徒劳的,有太多情感堵在心里不吐不快,于是我在《有声默片》写到一半时,另开了一个文档,开始写《跟我去北方》。
《跟我去北方》写得很慢,慢到我甚而有时都怀疑自己到底会不会写作,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找到一个舒服的切入口与表达方式,每次打开文档只能写下寥寥的几百字,却像历经了一场长途跋涉般疲累。但奇奇怪是,我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
于是在《有声默片》的后记最后,第一次出现了“跟我去北方”这几个字。很多读者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卖了个关子,“等等就知道了”。还暗自高兴过,全世界只有我知道这是下一本书的名字。然而——
2012年写完《有声默片》我出去旅游了一圈,《有声默片》上市后我又一个人去了北方的渔村,夜晚躺在屋顶上看满天的繁星,听着蛙鸣,觉得这就是我要的感觉,那种闭塞、悠远以及惆怅,我躺在屋顶舒服得差点就睡着了。
从渔村回来后又接着写《跟我去北方》,有那么一小段时间写得是很顺畅的,甚至面对着屏幕朗读出写下的字句时而感动时而洋洋得意,可是渐渐地又写不下去了,觉得不对劲,对每写下的一段文字都持厌恶态度,仔细审视才明白原来很多文字都在重复一种小家子气,一种小情怀,我想要尽力修改,可是猛然察觉到是视野的短小与心胸的狭隘,承载不起思想的广阔,这本书的写作再一次被拖延了。
我背起背包到处游走,只在北方这个狭小又辽阔的区域,遇见了很多人,也看到了很多事,却发觉经历得越多就越难下笔,害怕写不好,害怕变了样子,害怕写破了自己的梦。
2013年春季,我的第三本书《单声列车》上市,在书的最后,再次出现了“跟我去北方”这几个字,这一回没人问我是什么意思,只是很多人把那个“我”字改成了“你”发给我。
我暗暗对自己说,这次肯定能够做到了。不为任何人,只为给自己一个交代。
如今,我知道我做到了,可我也知道不够好,我还知道我将继续在北方游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