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态方程

气态方程

目录导航

应用

一定量处于平衡态的气体,其状态与压强、V和T有关,表达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称为气体的状态方程,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状态方程。但真实气体的方程通常十分复杂,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具有非常简单的形式。

在普通状况,像标准状况,大多数实际气体的物理行为近似于理想气体。在合理容限内,很多种气体,例如氢气、氧气、氮气、惰性气体等等,以及有些较重气体,例如二氧化碳,都可以被视为理想气体。一般而言,在较高温度,较低压强,气体的物理行为比较像理想气体。这是因为,对抗分子间作用力的机械功,与粒子的动能相比,变得较不显著;另外,分子的大小,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隔空间相比,也变得较不显著。

研究过程

在17和18世纪,许多科学家对低压气体经过不断地试验、观察、归纳总结,通过汇集许多双变量的实验定律,推导出了理想气体定律。

玻意耳-马略特定律

波氏的实验示意图波氏的实验示意图

1662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使用J型玻璃管进行实验:用水银压缩被密封于玻璃管内的空气。加入水银量的不同会使其中空气所受的压力也不同。在实验中,波义耳-经过观察管内空气的体积随水银柱高度不同而发生的变化,记录了如下一组数据:

l与Δh的实验数据
一定量空气在室温、大气压为29.1 inHg下
l(刻度读数) 40 38 36 34 32 30
Δh/(in Hg) 6.2 7.9 10.2 12.5 15.1 18.0

经过观察,他认为在管粗细均匀的情况下,管中空气的体积与空气柱 l 成正比,而空气所受压力为大气压与水银柱压差Δh的和;据此,他认为在恒温下,一定量的空气所受的压力与气体的体积成反比。

其他两位科学家,贝蒂和布里兹曼也研究了氢气的体积和压力的关系,下面是他们的实验数据:

氢气的pV乘积
100℃ 10℃
atm为标准大气压,1atm=101.3 kPa}}
2.000 15.28 30.56 2.000 11.10 22.20
1.000 30.52 30.52 1.000 22.03 22.03
0.667 45.75 30.52 0.667 32.79 21.87
0.500 60.99 30.50 0.500 43.34 21.67
0.400 76.26 30.50 0.333 63.88 21.27

多种气体的试验均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个结果总结为玻意耳-马略特定律,即:温度恒定时,一定量气体的压力和它的体积的乘积为恒量。

数学表达式为:恒量(n、T恒定)或)。

查理定律

l与Δh的实验数据
一定量空气在室温、大气压为29.1 inHg下
l(刻度读数) 40 38 36 34 32 30
Δh/(in Hg) 6.2 7.9 10.2 12.5 15.1 18.0

盖吕萨克定律

氢气的pV乘积
100℃ 10℃
atm为标准大气压,1atm=101.3 kPa}}
2.000 15.28 30.56 2.000 11.10 22.20
1.000 30.52 30.52 1.000 22.03 22.03
0.667 45.75 30.52 0.667 32.79 21.87
0.500 60.99 30.50 0.500 43.34 21.67
0.400 76.26 30.50 0.333 63.88 21.27

查理-盖吕萨克定律

查理定律,又称查理-盖-吕萨克定律,是盖-吕萨克在1802年发布,但他参考了雅克·查理的1787年研究,故后来该定律多称作查理定律。

1787年,查理研究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及空气从0℃加热到100℃时的膨胀情况,发现在压力不太大时,任何气体的膨胀速率是一样的,而且是摄氏温度的线性函数。即某一气体在100℃中的体积为,而在0℃时为,经过实验,表明任意气体由0℃升高到100℃,体积增加37% 。数学表达式为:

推广到一般情况,若t℃是体积为,代替,则有:

即:恒压时,一定量气体每升高1℃,它的体积膨胀了0℃时的。 当时查理认为是膨胀,1847年法国化学家雷诺将其修正为

综合

1802年,盖吕萨克在试验中发现,体积不变时,一定量的气体的压力和温度成正比,即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其压力也随之增加(或减少)其0℃时压力的

推广

查理-盖吕萨克定律是近1个世纪后,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建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提出了热力学温标(即绝对温标)的概念,后来,查理-盖吕萨克气体定律被表述为:压力恒定时,一定量气体的体积(V)与其温度(T)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恒量(n为恒量)

(n不变)

理想气体常数

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克拉珀龙综合玻意耳-马略特定律 和 查理-盖吕萨克定律,把描述气体状态的3个参数:p、V、T归于一个方程,表述为:一定量气体,体积和压力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推导过程如下:设某气体原始状态是,最终状态为

首先假定温度不变,则

接着假设压力不变,则

带入第一步,得恒量

在这个方程中,对于1 mol的气体,恒量为R,而n(mol)的气体,恒量为nR,R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使用到该方程的定律

经过Horstmam和门捷列夫(门得列夫)等人的支持和提倡,19世纪末,人们开始普遍地使用现行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阿伏伽德罗定律

理想气体常数(或称摩尔气体常数、普适气体常数)的数值随p和V的单位不同而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表述:

气体分压定律

实际气体中的问题

阿伏伽德罗定律是阿伏伽德罗假说在19世纪末由气体分子运动论给予理论证明后才成为定律。它被表述为:在相同的温度与相同的压力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物质的量相同。

通过理想气体方程很容易导出这个定律:若有A、B两种气体,它们的气体方程分别是,当时,显然。这个定律也是理想气体方程的一个例证。

压缩系数

气体分压定律是1807年由道尔顿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道尔顿分压定律。这个定律在现代被表述为:在温度与体积恒定时,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分压力之和,各别气体分压等于该气体占据总气体体积时表现的压强。

使用数学方程表示为

道尔顿分压定律还可以表现为:气体分压与总压比等于该气体的摩尔数。同样, 单一组分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混合气体总体积之比等于摩尔分数之比,继而等于分压与总压之比。

在恒温、恒体积的条件下,

代入

可得

易得

当温度与压力相同的条件下,由于,代入

易得

代入

可得

范德瓦耳斯方程

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运用于实际气体时会有所偏差,因为理想气体的基本假设在实际气体中并不成立。如实验测定1 mol乙炔在20℃、101kPa时,体积为24.1 dm3,,而同样在20℃时,在842 kPa下,体积为0.114 dm3,,它们相差很多,这是因为,它不是理想气体所致。

一般来说,沸点低的气体在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压力时,更接近理想气体,如氧气的沸点为-183℃、氢气沸点为-253℃,它们在常温常压下摩尔体积与理想值仅相差0.1%左右,而二氧化硫的沸点为-10℃,在常温常压下摩尔体积与理想值的相差达到了2.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