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国版《同安县志》卷七建筑类公署记载,同安老县衙建于五代天成四年,即公元929年,比同安正式建立县制还早4年,自公元933年同安建县起一直至公元2003年,作为同安的行政办公中心长达1070年。
同安区政府曾在旧县衙遗址内办公,直到2003年左右才搬到目前的区政府所在地。据了解,除了遗址内几栋建筑仍有相关部门使用办公外,其余的在旧县衙启动改造前已经闲置了十余年。
同安“老县衙”挖出四门清代古炮 被埋原因仍待解。厦门文史专家、鼓浪屿申遗顾问、副研究员龚洁带领着施琅后人在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陪同下来到同安古县衙、同安孔庙想要求证同安古县衙挖出的四门古炮是否为传说中的施琅炮。初步考证并非施琅炮,是否为英国制造的古炮或同安人制造的红夷大炮还有待考证。
龚洁、颜立水及施琅后人施性勤等人对古炮进行了认真的查看,锈迹斑斑的古炮上面没有显示出任何文字,在对古炮进行研究后,龚洁告诉记者,首先排除的是施琅炮,施琅发明的是七节炮和九节炮,挖掘出来的4门古炮,较施琅炮短很多。龚洁从最小的一门古炮上发现,其炮尾样子与过去的英国大炮极为相似,更像是进口货。
据同安区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同安古县衙一直是文职县衙,在文职县衙里出现古炮,不合情理但是也属于正常。明朝抗击倭寇,为保护老县衙,用古炮进行必要的防卫设施,也是有必要。明末清初,郑成功在同安与清军进行长达30年的拉锯战,也有一种猜测认为古炮可能与陈永华有关,是当年陈永华助郑成功守卫同安抵抗清军进攻时所用,但由于炮身没有任何标记,所以无法辨识。
而说起造炮的历史,颜立水说,很早前同安人就会造炮,制造和使用红夷大炮的技术水平已十分高超,过去明军在抵御清军入关时所用的红夷大炮据传就是同安人所造,在对抗清军的战事中运用广泛。
而古炮为何被埋?颜立水告诉记者,通过分析应该有三种可能。“要么是意外,要么是城破,或者废弃不用了。”颜立水说,在文职县衙内,三种不同规格的铸铁火炮堆放在一起,也许是因比较简陋,使用率不高,有被废弃的可能性。或许在战火中,4门火炮意外因房屋损毁就地掩埋,或是郑军匆忙撤离之时,为避免火炮等重型武器落入清军之手,于是就地掩埋,时过境迁,未能重新起获。
同安文史部门及文史专家将对古炮做进一步的研究,揭开古炮之谜。
去年7月底,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曾向市领导写信,建议“将 同安县衙遗址改造为朱子文化园”。去年9月中旬,该建议获批示,项目得到了 同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随后,同安区政府旧址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立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出炉,今年一月底进场施工,今天下午同安区还将听取相关文史专家、市民代表对“老县衙”改造成公园的意见和建议。据了解,该项目投资约1000万元,总用地面积1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72.8平方米,工期约6个月,将建设成为集文化广场、同安人文历史展馆、儿童活动区、印章文化广场等于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公园。
千年老县衙改造成公园的改造过程中,不排除有更多的文物会被发掘,或许能给市民带来更多惊喜,本报将为市民一一呈现。
同安县衙遗址,从同安区三秀路走近同安区政府旧址,进出的施工车辆络绎不绝,工地一派繁忙的景象让路过的市民都忍不住探头观看——他们知道,这里马上就要建成新的市民公园,给他们提供休闲活动的新去处了。
很快,这个在千年古城同安繁华中心地带“蛰伏”了许久,有着1086年历史的老县衙,就将摇身一变,建成以朱子文化为特色的市民公园。
19日,步入同安县衙遗址,记者看到,十余年前修建的大门已经被拆除,
遗址内道路重新铺设了具有历史感的石板路,几栋空置的老建筑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在进行了立面改造后,重新焕发了古香古色韵味。据旧县衙遗址改造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外立面的改造已经完成,接下来,将重点进行原县政府办公楼的改造。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改造前,几栋闲置的建筑由于历史悠久,已经沦为危房了,旧县衙院子内也已经化身停车场,拥有千年历史的宝地荒废在了现代文明之中。
同安县衙遗址大门完成拆除清理,实现从封闭到开放。预计本月底,同安千年古县衙即将华丽转身,成为独具特色的朱子文化市民公园。
原有多栋老建筑保存完好 朱熹手植榆树也留下来了 同安古县衙遗址始建于五代天成四年(公元929年),迄今已有1086年的历史。昨日,记者在同安县衙遗址看到,建于十多年前的大门已经被夷为平地,原有的保安室已拆除。进入县衙遗址,道路两侧的古石板被清理成堆,原有多栋老式建筑被完好保留,并进行了立面改造,显得古色古香。项目中心区域的绿化已初步完成,大量古树被完好保留,比如200多年的芒果树、朱熹手植榆树等。 同安区建设局副局长李如松说,由于项目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投资比原计划有所增加,若加上后期二次装修和布展等,总投资预计将达3000万元,比如在10号楼设置同安党史和县衙文化陈列区,在旧县衙食堂处开设朱熹文化讲堂等。 一砖一瓦重新利用 古朴之风扑面而来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一砖一瓦可以利用的,全部就地重新利用。”李如松说,项目共分9个标段,包括了老建筑立面改造、维修加固、管线入地、排水排污、景观、绿化等,预计8月底基本完工。 景观和绿化是改造的“重头戏”,现在大树已种植完毕,以凤凰木、香樟、重阳木等树种为主;景观方面以朱子文化为特色的礼仪墙、理学墙等基本做好,并恢复旧县衙遗址内的4口古井,将数千块古石板原地铺设。 新的市民公园总用地面积1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72.8平方米。项目拆除了大部分围墙,将封闭的同安县衙遗址,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市民公园。今后市民从北、南、东三个入口步入公园,古朴之风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