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龙 中文名称(Chinese)→鄂托克龙
鄂托克龙 其它中文名称(Chinese[OTHER])→...
拉丁文学名(Name)→Otogosaurus
发音(Pronounced)→O-to-gou-SAWR-us
含义(Meaning)→Otog为化石产地所在地的蒙古语译音
Sarula为最早发现化石的蒙古牧民萨茹拉的蒙古语译音
目(Order)→Saurischia蜥臀目
亚目(Suborder)→Sauropodomorpha蜥脚型亚目
类(Infraorder)→Sauropoda蜥脚类 Eusauropoda真蜥脚类 Neosauropoda新蜥脚类 Macronaria大鼻龙类 Camarasauromorpha圆顶龙形类
科(Family)→Euhelopodidae盘足龙科[未定] 亚科(Subfamily)→Euhelopodinae盘足龙亚科[未定]
属(Genus)→Otogosaurus鄂托克龙 模式种(TYPESPECIES)→O.sarulai萨茹拉鄂托克龙 其它种(OTHERSPECIES)→...
错误归属种(MISASSIGNEDSPECIES)→...
时代(Period)→晚白垩世CampaniantoMaastrichtian
分布(Foundin)→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
发现地层(Stratum)→灰白色砂岩
食性(Diet)→植食
典型体长(Length)→长15米
命名者(Firstdescribed)→Zhao2004
科学时报报道,中美两国古生物工作者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发掘出距今约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蜥脚
类恐龙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赵喜进等专家研究后认定,该蜥脚类恐龙化石属于蜥臀目蜥脚类亚目圆顶龙科盘足龙亚科的一个新属——鄂托克龙,并将其命名为萨茹拉鄂托克龙(Otogosaurussarulai)。
专家认为,萨茹拉鄂托克龙的对于研究晚白垩世的恐龙演化,以及该地区的古地貌等古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萨茹拉鄂托克龙产自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晚白垩世的灰白色砂岩中。古生物工作者先后挖掘出较为完整的右侧股骨化石,及其他骨骼化石。此次发现的恐龙化石属于一中型晚期蜥脚类恐龙。根据化石推断,该蜥脚类恐龙长约15米,后背部很高,其高度是目前发现的同时代蜥脚类恐龙中最高的。其特征是腰带及股骨极为粗壮,后肢长于前肢。 古生物工作者先后挖掘出较为完整的右侧股骨化石,及其他骨骼化石。此次发现的恐龙化石属于一中型晚期蜥脚类恐龙。根据化石推断,该恐龙后背部很高,其高度是目前发现的同时代蜥脚类恐龙中最高的。其特征是腰带及股骨极为粗壮,后肢长于前肢。
据推测,萨茹拉鄂托克龙生活在距今约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中晚期,当时这里是一片较深的湖泊的边缘,周围生长着繁茂的植物,非常适宜恐龙的生存与繁殖。之前在鄂托克旗发现的大量恐龙脚印,正是该地区曾经存在大量恐龙的有力证据。[1]
这枚恐龙腿骨化石是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红井大队一位名叫沙日娜的小女孩,在2003年9月放牧时无意间发现的。经多国专家学者研究鉴定,确定这截长2.2米的腿骨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犀角类恐龙化石。
经过中国科学院赵喜进教授和内蒙古国土资源厅谭林等专家近两年半时间的研究努力,近日恐龙原形已被复原,模型也已做成,并被中科院命名为鄂托克龙。
鄂托克龙是由一小节恐龙腿骨化石复原而来的骨骼复原模型,长16.8米,高7米。同时,因为这个化石是沙日娜发现的,它还被命名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鄂托克沙日娜龙。目前,鄂托克龙陈列于鄂托克旗文化活动中心展厅,供人参观。
鄂托克龙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犀角类恐龙的空白,同时对于研究恐龙晚期的系统演化和最终灭绝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它的发现对于鉴定、对比地层年代、恢复当时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均能提供不可多得的科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