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尼角龙

祖尼角龙

动物界
中文学名 祖尼角龙
蜥形纲
祖尼角龙属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祖尼角龙

  恐龙名称: 祖尼角龙

  拉丁文名: zuniceratops christopheri

  恐龙体长: 3~3.5米,高1米

祖尼角龙祖尼角龙  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 植食

  生存年代: 白垩纪

  生存地点: 美国

  辨认要决: 长额角

  恐龙种类: 鸟臀目·角龙类

  

简 介

祖尼角龙祖尼角龙  古生物学家在阿里桑纳州与新墨西哥州边界的祖尼盘地,发现新恐龙品种,证明时至今日,北美仍有未为人知的恐龙品种。1996年,古生物学家在祖尼盘地发现一种恐龙的头角的化骨,这种恐龙是三角龙的亲属,命名为zuniceratops christopheri,是北美最早期的有角恐龙,也是世上最古老的额上生角的恐龙。发现恐龙化石的地点是在新墨西哥州边界的的祖尼盘地,距离亚利桑那州的州界不到一公里。在中生代白垩纪,地球剧烈暖化,两极冰雪融化,使海平面升高至比现在高三百公尺,地球表面干燥地点减少。这段时期称为“白垩纪空隙”,因为对这段时期内地球上的生物,一无所知。而祖尼恐龙在9千1百万年前在北美出没,故此是属于“白垩纪空隙”的生物。 古生物学家很少看到这个时代留下的恐龙化石。马里兰大学古生物学家贺尔兹说:“这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我们所知甚少的时代。”

  

身体特征

  角龙身长约3到3.5米,高度约1米。它们可能重达100到150公斤。祖尼角龙头后的头盾是多孔的,但缺乏颈盾缘骨突(Epoccipital)。祖尼角龙是已知最早有额角的角龙类,也是已知最古老的北美洲角龙类。这些角状物被认为依年龄而增大。

祖尼角龙祖尼角龙  

分类

  祖尼角龙是个演化过渡的例子;祖尼角龙介于早期角龙类如原角龙,以及较晚的大型角龙科恐龙,两者之间的过渡期。这支持了角龙下目恐龙起源于北美洲的理论。

祖尼角龙祖尼角龙  虽然祖尼角龙的第一个标本只有单排牙齿(在角龙类里不寻常),但较晚发现的祖尼角龙化石有两排牙齿。这证据显示这些牙齿是随者年龄而变成双排的。祖尼角龙如同其他角龙类,是草食性恐龙,而且可能是群居动物。

  

演化历史

  现在的古生物学家对于祖尼角龙的分科系统有整体上的共识,但在个别项目上有些差异。自从2000年以来,已知有数个关于祖尼角龙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没有一个列表与以上列表完全相同,许多研究间的差异仍未解决。

  在以演化支为基础的种系发生学里,祖尼角龙经常被定义为:在头饰龙类之中,所有亲缘关系与三角龙接近,而离厚头龙较远的所有物种。 在这定义之下,目前已知最基础的祖尼角龙恐龙是隐龙,与朝阳龙一起生存于晚侏纪,以及生存于早白垩纪的鹦鹉嘴龙科,这些基础角龙类都生存于中国北部与蒙古。这些物种已经有喙骨、喇叭状颧骨等特征,显示应该还有更早的祖尼角龙恐龙还没被挖掘、发现。

祖尼角龙祖尼角龙  新角龙类演化支包括所有较鹦鹉嘴龙科更衍化的祖尼角龙恐龙。冠饰角龙类现在包括所有较曙光角龙更衍化的祖尼角龙恐龙。冠饰角龙类首先发展出头盾,而颈部脊椎骨的前几个固定住以支撑逐渐增重的头部。在冠饰角龙类之中,通常有三个生物群被承认,但不同科学研究的范围不一样,有些恐龙并不列于三个生物群之中。第一群为原角龙科,包含原角龙与其近亲,全都发现于亚洲。第二群为纤角龙科,包含大部分生存于北美洲,与纤角龙亲缘关系接近的物种。第三群为角龙超科,包括祖尼角龙与近亲三角龙科。三角龙科包含三角龙,以及所有大型北美洲祖尼角龙恐龙,该科可进一部分为尖角龙亚科、角龙亚科(也名为开角龙亚科)。

  

相关研究

  北京古脊椎动物与 古人类研究所的 徐星,与纽约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前工作人员彼得· 马克维奇(Peter Makovicky)以及其他人,在2002年对于辽宁祖尼角龙的叙述中,公布了一个 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这个研究非常类似马克维奇在2001年公布的研究。马克维奇现在于芝加哥 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他将这研究收进他2002博士论文。徐星与其他同事在2006年将祖尼角龙加进这个研究中。

祖尼角龙祖尼角龙  蒙大拿州波兹曼市落矶山博物馆的前研究人员布兰达·金纳利,在2005叙述了倾角龙,并公布了一个新种系发生学。 在2006年,马克维奇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诺瑞尔(Mark Norell)将金纳利的研究采纳于他们的研究中,并加入祖尼角龙,但并未加入隐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