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鳑鲏

动物界
中文学名 刺鳑鲏
目录导航

兴凯刺鳑鲏

学名Acanthorhodeus chankaensis (Dybowsky),鲤科 体扁薄,呈椭圆形。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背、臀鳍有硬刺。 生活于江湖浅水区。主食 藻类和植物碎屑。生殖期在4~5月,雄鱼吻部具珠星,雌鱼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卵粒大,椭圆形。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峨眉刺鳑鲏

俗名: 峨眉刺鳑鲏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四川 岷江水系。 介绍: 体扁薄,呈椭圆形。口须1对,长度大于眼径。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背、臀鳍具硬刺。生殖期间雄鱼的吻部出现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 常生活于山涧溪流的缓水区,个体小,体长不超过90毫米。

多鳞刺鳑鲏

学名Acanthorhodeus polylepis Woo,鲤科 体较长,扁薄。须1对,长度小于眼径之半。下咽齿1行,齿面具锯纹。侧线完全,侧线鳞38~39。背、臀鳍具硬刺。生殖季节雄鱼吻部有白色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 栖息于溪流缓水区,以藻类为食。为小型鱼类。体长130毫米以下。分布于 浙江、 湖南等地。

越南刺鳑鲏

学名Acanthorhodeus tonkinensis Vaillant,鲤科 体较高,扁薄,呈椭圆形。须1对,长度小于眼径。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背、 臀鳍具硬刺。生殖期间雄鱼吻部有珠星,雌鱼具产卵管。 常栖息于湖泊及河流的浅水区。个体小,常见体长为60~100毫米。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体。

寡鳞刺鳑鲏

学名Acanthorhodeus hypsefonotus Bleeker,鲤科 体扁薄,极高,几近圆形。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侧线鳞31~33。背、臀鳍具硬刺。生殖时期雄鱼吻部有 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 为生活于江湖中的一种小型鱼类,一般常见体长为50~70毫米。分布于 长江水系。

大鳍刺鳑鲏

学名Acanthorhodeus macropterus Bleeker,又叫猪耳鳑鲏,鲤科 体扁薄,卵圆形。具短须一对,下咽齿1行,齿面具锯纹。侧线完全。背、臀鳍均具硬刺。 小型鱼类,但在鳑鲏鱼类中属最大的一种,大者体长130毫米。在静水或缓流、水草丛生的环境栖息。杂食性。 生殖期4~6月。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 分布广泛,在浅水湖泊内数量较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