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全国侨联授予的“全国华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0年入选“广西师范大学第一批中青年拔尖人才”,2009年获广西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10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2013年受聘为广西侨联特聘专家并获得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表彰(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2014年获中国侨联“创新人才奖”。曾获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第二届优秀图书奖一等奖(学会奖);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两项(省部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首届桂版优秀图书二等奖”(省部级);广西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广西教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多次获得国家文科基地优秀科研成果奖。出版著作《当代西方文论范式转向》(2019)、《德勒兹哲性诗学:跨语境理论意义》(2013)、《域外诗学与文学》(2011)、《德勒兹与当代性: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研究》(2007)、《文学领域的思想游牧: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2002)、《多维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学》(2001);主编教育部招标教材《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2001);译著《自然的政治》(2016)、《命运的驯化:悲剧重生于技术精神》(2014)、《界限哲学》(2010)、《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2007)、《重组话语频道:电视与当代批评》(2000)、《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2000),参译《审美意识形态》等。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外国文学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要从事当代西方文艺美学、后现代文化与传媒研究、外国文学与比较诗学研究。
所主持主要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招标项目 “改革开放40年文学批评学术史研究”(18ZDA276, 子课题负责人)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东方美学的当代化与国际化会通研究”(18XWW00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当代西方文论范式转向及其中国化问题研究”(13BWW0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勒兹诗学与跨语境理论意义”(07XWW002)
※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 “当代欧美诗学:范式转型与理论话语史论”(12YJA752020)
※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培育基金项目 ”跨语境理论与文学阐释"(ZD201608)
※ 广西科技厅“人文强桂”专项 “文明冲突中的审美经验及其理论阐释”(桂科软 05111004)
※ 广西科研基金项目 “德勒兹后结构主义哲学美学与当代性”(2002-2004)
※ 校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当代西方文论关键词研究”(2003-2006)
※ 左翼政治的全球化构想对文艺美学的影响《上海大学学报》(CSSCI)2019(6)
※ 阐释学语境:中国立场与世界视野的当代文论《人文杂志》(CSSCI)2019(9)
※ 跨文化诗学:族群混杂与身份跨界的理论图式 《广东社会科学》(CSSCI)2019(4)
※ 东方美学当代化与国际化的会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9日7版
※ 主编对谈:东方研究与学术集刊建设《东方丛刊》2018(2)
※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前沿发展与新生代理论家《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8(6)
※ 当代西方文论“黄金标准”视野中的东方学者《外国文学动态研究》(CSSCI扩展版)2018(3)
※ 跨学科视野: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美学与文艺评论》(复旦大学)2018(第15辑)
※ 从拉康到齐泽克:无意识与意识形态的话语交叠《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
——人大复印中心《文艺理论》2018(1)全文转载
※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CSSCI集刊)2017(1)
※ 边缘话语范式转向:酷儿理论与英美文学批评《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重点转载,2017(1)
※ 全球化语境中的东方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2016,09
※ 将科学带入政治:拉图尔“政治生态学”思想初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16(2)
※ 奇卡娜诗学与《黄色女人》的文学阐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1)
※ 当理论遭遇文学:文学理论和批评实践的“迷阵”及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4)
※ 东方主义范式的转换与当代中国东方学的建构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5, 5
※ 全球化与数字化语境:审视中国东方学的三重视野 《东疆学刊》(CSSCI)2014(4)
※ 论德勒兹哲性诗学的跨语境理论意义 《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集刊)第25辑,2013.12
※ 论德勒兹生态美学思想:地理哲学、生机论与机器论《清华大学学报》(CSSCI)2013(6)
——人大复印中心《美学》2014(2)全文转载
——《高等院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1)转载(学术卡片)
※诗学思辨:奥斯维辛之后西方文学观念的嬗变 《文化转向与外国文学研究》2013-5
※ 德勒兹差异哲学与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念举隅 《江南大学学报》,2013(5)
※ 贺祥麟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教育特色 《南方文坛》(CSSCI)2013(5)
※ 本雅明城市美学:拱廊计划与梧州骑楼的空间理论阐释(2/2) 《南方文坛》(CSSCI)2013(2)
——人大复印中心《美学》2013(5)全文转载
※ 阐释学视界——全球化世界的文化间性阐释学(麦永雄、方頠纬译)《外国美学》第20辑,2012,05
※ 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文论,《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1
※ 厚描与生成:《印象·刘三姐》的审美文化分析《大学生GE阅读》(第6辑)2011,6
※ 赛博社会文化的理论图式与“帝国”彩虹的警示《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研究》2011,6
※ 多元之美与文化博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1(1)
※ 论德勒兹哲学视域中的东方美学《文艺理论研究》2010(5)
※ 赛博理论与日常生活的文化阐释《文艺争鸣》2010(9)
※ 当代空间诗学语境:巴赫金理论话语探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09(5)
※ 光滑空间与块茎思维:德勒兹的数字媒介诗学 《文艺研究》(CSSCI)2007(12)
※ 全球化与数字化:赛博时代的新巴洛克美学 《文艺美学研究》2007(4)
※ 后现代多维空间与文学间性《清华大学学报》(CSSCI)2007(2)
——人大复印中心《文艺理论》2007(6)全文转载
※ 赛博空间与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文艺研究》(CSSCI)2006(6)
——人大复印中心《文艺理论》2006(9)全文转载
※ 德勒兹:“生成论”的魅力 《文艺研究》(CSSCI)2004(3)
——人大复印中心《文艺理论》2005(1)
※ 乌托邦文学的三个维度:从乌托邦、恶托邦到伊托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
——人大复印中心《文艺理论》2006(2)全文转载
※ 后现代湿地:德勒兹哲学美学与当代性 《国外理论动态》2003(7)
※ 全球化语境中东方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外国文学评论》2001 (4)
——人大复印中心《文艺理论》2002(2)
※ 当代电影研究与宏大理论的嬗变(上、下) 《世界电影》2001年第2、3期
※ 论大江健三郎的叙事视角与空间化小说 《日本研究》2000(1)
※ 关于文明的位移与磨合的思考 《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商务印书馆(1999,12)
※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明误读与文化交流 《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1
※ 绿色世界的喜剧:《皆大欢喜》的象征结构与深层意蕴《湖北大学学报》1998(6)
——人大复印中心《戏剧、戏曲研究》1999(2)全文转载
※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英雄人物形象论 《外国文学研究》1997(3)
——人大复印中心《外国文学研究》1997(12)全文转载
※ 美国现代史诗:《白鲸》四个世界的阐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3)
——人大复印中心《外国文学研究》1997(12)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