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那镇

迤那镇

产业发展 迤那镇以玉米、马铃薯为重点
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中文名称 迤那镇
目录导航

行政区划

迤那镇辖14个行政村,其中13个属贫困村,95个村民组。国土总面积206.35平方公里(30.95万亩),总人口39837人、9231户,人口密度为185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39036人、占总人口98.71%,少数民族人口12141人、占30.4%,贫困人口6158人,贫困发生率16.35%。2012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5795元。

地形地貌

境内地貌崎岖破碎,类型多样。平均海拔高度2140米,最高海拔(麻窝山)2783米,最低海拔(初都岩)1700米,高山与低谷海拔相差1083米,温度相差3—5℃。境内的河流以合心小河、新田小河、中海小河和文昌小河四条小河为主,但水流量较少,冬春季节时常干涸,春旱更为严重。

气候条件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850毫米,年日照时间为1960小时。具有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的气候特征。

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全镇耕地面积为11.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38.13%。在耕地面积中,坝地4.29万亩、占总耕地36.36%(主要分布在合心、中心、中海、茨营、乡民、樱桃),山地4.14万亩、占总耕地35.08%(主要分布在大山、双营、五星、莲花),丘陵3.37万亩、占总耕地28.56%(主要分布在青山、新田、水塘、文昌);林地面积11.3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6.74%;荒山草坡3.1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0.18%;其他(主要是村庄及集镇建设、道路、河流、塘库等)用地4.63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4.95%。(祥见表一)

表一: 迤那镇2010年土地资源分布及构成表

村名 农户数 (户) 农业人口(人) 耕地面积 荒山草坡面积 (亩) 人均 (亩) 林地面积(亩) 人均 (亩) 其他 (亩) 人均 (亩)
坝地,(亩) 人均,(亩) 丘陵(亩) 人均,(亩) 山地,(亩) 人均,(亩)
合心村 1123 5165 10096 1.95 1940 0.38 4800 0.93 2528 0.49 6600 1.28 4590 0.89
中心村 715 3089 5183 1.68 799 0.26 500 0.16 1161 0.38 2590 0.84 4992 1.60
中海村 488 2338 4334 1.85 2086 0.89 500 0.21 1490 0.64 7200 3.08 4190 1.79
樱桃村 594 2881 2893 1.00 4007 1.39 1400 0.49 2200 0.76 9400 3.26 4100 1.42
乡民村 426 1916 2640 1.38 1126 0.59 1400 0.73 1672 0.87 7100 3.71 3507 1.83
茨营村 620 2870 3959 1.38 2000 0.70 1900 0.66 1771 0.62 7100 2.47 2680 0.93
青山村 683 3203 3949 1.23 5430 1.70 3000 0.94 3258 1.02 16720 5.22 2803 0.88
文昌村 305 1353 1216 0.90 1580 1.17 740 0.55 1223 0.90 5700 4.21 1992 1.47
水塘村 449 2157 1219 0.57 4071 1.89 1250 0.58 1804 0.84 4200 1.95 3536 1.64
新田村 579 2408 2151 0.89 3782 1.57 2800 1.16 2691 1.12 15000 6.23 1401 0.58
五星村 911 4293 4434 1,03 3961 0.90 5000 1.16 2571 0.60 9000 2.10 2454 0.57
大山村 450 2037 200 0.10 200 0.10 7390 3.63 4535 2.23 8390 4.12 1995 0.98
双营村 434 1960 300 0.15 116 0.06 6800 3.47 2374 1.21 8200 4.18 3690 1.88
莲花村 494 1987 400 0.20 2585 1.30 3900 1.96 2222 1.12 6500 3.27 4358 2.19
合计 8271 37657 42974 1.14 33683 0.89 41380 1.10 31500 0.84 113700 3.02 46288 1.23

水资源

全镇水资源较为匮乏。年降雨量850毫米,分别比全县、全地区、全省低110毫米、271.5毫米、456.1毫米。境内无较大河流,仅有合心、新田、中海和文昌四条小河流,但水流量较小,冬春季节断流。

矿产资源

境内矿藏主要有煤、铁、锌、二水硫酸钙(石膏)等,以煤矿(主要分布在新田、文昌、青山、莲花、五星、合心、中心、茨营、乡民、樱桃等村)为主,但含硫高、品位低,储量有待进一步勘探明查。

人力资源

2010年末,全镇总人口38149人(8394户),总劳动力21777人。其中,农业人口37657人(8271户、占总农户的98.5%),占总人口的98.71%,男性17803人、占51%,女性17106人、占49%。农业人口劳动力20888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95.92%。文盲半文盲劳动力380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1.7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13909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63.87%,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7488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34.38%;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19999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95.92%;外出务工人员889人(包括集镇非农业人口劳动力),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4.08%。(详见表二)

表二:迤那镇2010年劳动力资源构成情况表(单位:人)

村名 总劳动力 小学以下文化劳动力 占总劳力% 初中以上文化劳动力 占总劳力% 外出务工劳动力 占总劳力% 从事农业劳动力 占总劳力%
合心村 2807 1592 56,72% 1173 41,79% 155 5,52% 2652 94,48%
中心村 1850 981 53,03% 842 45,51% 64 3,46% 1786 96,54%
中海村 2270 1449 63,83% 783 34,49% 87 3,83% 2183 96,17%
樱桃村 1485 1048 70,57% 408 27,47% 73 4,92% 1412 95,08%
乡民村 1021 702 68,76% 301 29,48% 33 3,23% 988 96,77%
茨营村 1550 1039 67,03% 485 31,29% 57 3,68% 1493 96,32%
青山村 1707 1140 66,78% 538 31,52% 54 3,16% 1653 96,84%
文昌村 762 506 66,40% 243 31,89% 21 2,76% 741 97,24%
水塘村 1156 838 72,49% 293 25,35% 26 2,25% 1130 97,75%
新田村 1448 954 65,88% 466 32,18% 57 3,94% 1391 96,06%
五星村 2522 1410 55,91% 1074 42,59% 141 5,59% 2381 94,41%
大山,村 1125 788 70,04% 315 28,00% 43 3,82% 1082 96,18%
双营村 1027 705 68,65% 301 29,31% 37 3,60% 990 96,40%
莲花村 1047 757 72,30% 266 25,41% 41 3,92% 1006 96,08%
合计 21777 13909 63,87% 7488 34,38% 889 4,08% 20888 95,92%

社会经济

2010年末,全镇GDP14031万元,人均GDP3678元。其中:第一产业11560万元、占82.3%,第二产业865万元、占6.61%,第三产业1606万元、占11.44%。是典型的以粮猪为主体的传统农业型产业结构,种植业主要以玉米、马铃薯、烤烟为主;畜牧业以猪(分布在五星、中海、青山、新田四个村)牛、羊(分布在水塘、文昌、合心、茨营四个村)为主,牲畜存栏5.58万头(匹、只),出栏3.13万头(匹、只)、家禽3.84万羽。财政总收入810万元,总支出985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310万元,银行存款4729万元,银行贷款33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5元,城镇化率5%。

2010年末,全镇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6.53%,分别比全县、地区、省低0.58、3.57、6.31个百分点,出生率为12.7‰,分别比全县、地区高2.61、0.7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8.3‰,分别比全县、地区、全省高1.88、1.18、2个千分点;镇卫生院有床位30张,在职职工13人,每名医务人员服务2935个对象,14个村村卫生室各配备2名村卫生员(1名村卫生室人员、1名村卫生室妇保人员);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6%,9年制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2.34%,高中毛入学率为25%,分别比全县、地区、省低20、25、30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

迤那镇以玉米、马铃薯为重点,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为发展以生猪生产、秸秆氨化养牛为重点的畜牧业创造条件;以烤烟、中药材(党参、板蓝根、金银花为主)、蔬菜(辣椒、萝卜、甘蓝、番茄为主)、经果林(核桃为主)为重点,扩大经济作物发展规模,大幅提高经济作物比重;以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为重点,逐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以“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为重点,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根据全镇土地资源禀赋(主要以耕地资源中坝地、丘陵地、山地占比大小为划分依据)、产业基础、群众意愿,以市场为导向,划分为平坝区(6村)、丘陵区(4村)和高山区(4村)三类产业布局发展区域,因地制宜,明确主导产业,实行整村推进为基础、整村数村连片开发,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整镇推进。[1]

旅游资源

木营奇石群位于麻窝山脚下的木营组,102省道像一条金色的彩带系在山腰,一排排的奇石便屹立在公路两旁。如今,木营奇石已走进昆明、成都、贵阳、大理等城市公园,成为供人们观赏的原生态景物。这里农家户户都是奇石馆,屋里屋外都摆放着琳琅满目、造型各异的石头,特别是点缀在公路两侧的一块块千奇百怪的奇石,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