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行政村隶属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乡,地处九甲乡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3.4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78公里。东邻新平县,南邻文岗村,西邻九甲村 ,北邻和平村 。辖小村、吴家等13个村民小组。至08年底有农户356户,有乡村人口1385人,其中农业人口1378人,劳动力101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34人。
全村国土面积16.7平方公里,海拔1760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7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蚕桑、核桃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016 亩,人均耕地1.42亩,林地9310.5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6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为主。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016 亩(其中:田510亩,地 1506亩),人均耕地1.42亩,主要种植粮食、蚕桑等作物;拥有林地9310.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4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69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12972.5亩,其他面积750亩。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242户通自来水,有2户饮用井水。有336户通电,有8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9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94.38%、24.72%和55.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8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2户(分别占总数的51.12%和51.12%)。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3.4公里,距离集贸市场3.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 0辆,农用运输车11辆,摩托车13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7亩,有效灌溉率为2.8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5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4 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2户;建有小水窖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全村有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有9个自然村已通路;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3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2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3.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1.7万元,占总收入的68.17%;畜牧业收入42.49万元,占总收入的2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02头,肉牛100头,肉羊163头);渔业收入0万元,林业收入9.23万元,占总收入的5%;第二、三产业收入6.79万元,占总收入的4%;工资性收入2.52万元,占总收入的1.3%。农民人均纯收入93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畜牧、林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5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2人(占劳动力的7.1%),在省内务工64人,到省外务工8人。
该村至08年底有农户356 户,共乡村人口1385人,其中男性729人,女性656人。其中农业人口1378人,劳动力1017人。该村以彝族、汉族为主(是少数民族、汉族混居地),其中彝族400人,汉族746人,其他民族240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人,占人口总数的0.4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141人,参合率82.4 %;享受低保22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卫生室面积为35平方米,有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3.7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248户,占农户总数的69.7%。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720平方米,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74人,距离乡中学4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5人,其中小学生74人,中学生21人。
境内有秀丽的九甲梯田,原始的拉祜山寨、彝族村寨、古代贞洁牌坊、铜制熨斗、千年桂花、历经沧桑的茶马古道。可以体验拉祜族、彝族的风俗民情,观看古老杀戏、彝族跳歌,倾听拉祜族对山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