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窄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

目录导航

简介

绞窄性肠梗阻(strangulatedintestinalobstruction)指梗阻并伴有肠壁血运障碍者,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引起。

病理生理

肠腔内因气体和液体的积储而膨胀,导致肠壁变薄,肠腔压力不断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使肠壁血循障碍。最初表现为静脉回流受阻,肠壁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淤血,肠壁充血、水肿、增厚、呈暗红色。由于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壁上有出血点,并有血性渗出液渗入肠腔和腹腔。随着血运障碍的发展,继而出现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失去活力,肠管变成紫黑色。最后,肠管可缺血坏死而破溃穿孔。

临床表现

(1)腹痛发作急骤,呈持续性剧痛,并有频繁的阵发性加剧,呕吐后亦无减轻。有时有腰背疼痛。

(2)呕吐出现较早,剧烈且为持续性。腹痛、呕吐非常剧烈时肠蠕动可不亢进,有时肠鸣音完全消失。

(3)腹胀不对称,腹部、直肠、阴道检查有时可触及具有压痛的肿块,即绞窄的肠拌。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经抗休克治疗后无明显改变。

(4)绞窄性肠梗阻有明显腹膜刺激症状,体温逐渐升高。经胃肠减压后,腹胀虽可减轻,但腹痛并无好转,经输液后血液浓缩现象改善不明显。呕吐、胃肠减压拍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1]

治疗

1.一般治疗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

包括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胃肠减压,选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都有效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和毒血症等。

2.解除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一旦确诊,应尽早准备手术,探查解除梗阻因素。

(1)小肠绞窄:应争取在肠坏死前解除梗阻因索,恢复肠管血循环。应准确判断肠管生机,如肠管已坏死,应手术切除。

(2)结肠绞窄:由于回盲瓣的作用,肠内容物不能倒流,结肠梗阻多形成闭拌性梗阻,肠腔内压力较小肠高得多。加之结肠的血供比小肠差,容易引起血供障碍,而且结肠内细菌数量多,所以,一期切除吻合常不易顺利愈合。如肠壁无坏死,一股采用近侧结肠造口术解除梗阻;若肠壁已坏死,应切除坏死肠段.并将断段外置造口,3—6个月后施行恢复结肠通道手术。若为癌肿应根据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施行肠切除或断端造口术,亦可行一期肠切除端吻合近端结肠造口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