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刚度

比刚度

目录导航

知识延伸——比强度

  比强度(specific strength)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材料比重之比叫做比强度。比强度的法定单位为牛/特(N/tex)习惯上,有时将比强度也称为强度.材料在断裂点的强度(通用拉伸强度)与其密度之比,用厘米(米2 /秒2 )表示。

  优质的结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才能尽量以较小的截面满足强度要求,同时可以大幅度减小结构体本身的自重。

知识延伸——刚度

  中文名称:刚度

  英文名称:stiffness;rigidity

  定义1:作用在弹性元件上的力或力矩的增量与相应的位移或角位移的增量之比。

  应用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振动与冲击(二级学科);振动与冲击一般名词(三级学科)

  定义2:结构或构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用产生单位应变所需的力或力矩来量度。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工程力学(水利)(三级学科)

知识延伸——密度

  中文名称:密度 图片

  英文名称:optical density;density

  定义1:感光层经曝光和摄影处理后的变黑程度。以阻光率的常用对数表示。

  应用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二级学科)

  定义2:每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定义3: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群落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4:单位体积土体的质量。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岩石力学、土力学、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土力学(水利)(三级学科)

  定义5:单位面积草地上的植物个体数。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草地资源学(二级学科)

  物理意义

  密度的物理意义,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只随物态变化而变化。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3千克/米^3或1克/立方厘米(1.0×10^3kg/m^3,)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密度通常用“ρ”表示,读“rōu”。(第一声“若”或“柔”)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0千克/米^3。

  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10^3千克/米^3。

  定义

  是指在规定温度下,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物体间在同种质量下体积越小密度就越大;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以及简单判断油品性能上。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