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在某些地区是由红薯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元宵
甜、黏、香、软糯可口。
原料: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枣50克,面粉、桂花少许。
元宵做法一
核桃酪元宵
做法:
元宵1.将白糖放入碗内,加桂花、麻仁、面粉少许,再加开水少许拌匀,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见方的丁,即成元宵馅。
2.将江米面放入簸箕里。元宵馅放在漏勺里,用凉水浸过,倒入簸箕内,用双手摇动,使汤圆馅沾满江米面,连续3次,即成汤圆。下入锅内煮10分钟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开水冲两次,剥去外皮剁碎,小枣洗净,用凉水浸泡12小时。
4.把江米、核桃仁、小枣肉放人碗中,加清水200克拌匀,用小磨磨一遍,成为细浆。
5.净勺放开水,下入白糖,上火见开,撇去浮沫,迅速将核桃仁浆下入,搅匀成粥状,至熟,盛于碗内,将煮熟汤圆捞入即成。
做法二
橙羹小元宵
原料:糯米面2500克,白糖750克,熟面粉150克,猪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个,青红丝、香精少许。
做法:
1.将熟面粉100克、白糖500克及猪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匀,将用50克熟面粉打成的浆糊倒入,搓成馅,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
2.在箩筐内放些糯米粉,将浸过水的馅块放入滚动,滚成大小适中的元宵。将橙子切成两瓣,挤出汁。
3.水煮沸时,倒入元宵,汤圆浮上水面后,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后盛入碗内。
做法三
拔丝小元宵
原料:糯米粉300克,绵白糖300克,猪板油25克,青红丝、桂花、瓜子、芝麻少许,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实耗100克)。
做法:
1.将青红丝切碎与猪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馅。
2.将和好的馅砸成3毫米厚的片,切成3毫米见方的丁,沾水放人糯米粉用簸箕摇晃,反复3次即成生元宵。
3.在炒勺中倒入花生油,烧至六七成熟时,下入元宵并用筷子拨开,漂浮后用漏勺捞起,用小勺拍开口。
4.将炒勺置火上,注入少许清水,下入白糖150克,炒至金黄色时下入元宵,离火颠勺,撒入青红丝、芝麻等即成。
做法四
酒锅元宵
原料:糯米粉2500克,白糖1000克,熟面粉150克,猪油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仁25克,芝麻25克,瓜条25克,青红丝、挂花酱、香精少许。
做法:
1.将白糖500克加熟面100克,加青红丝、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桂花酱、猪油、香精等,另外用50克面粉打成浆糊,倒在一起搓成馅,拍紧成块,再切成小方丁。
2.在箩筐内放些糯米面,把切好的小方丁进水浸一下,放在箩筐内的糯米面上,用手摇动,使糯米面挂在剩馅上,连续多次,摇成玻璃球大小的元宵。
3.待锅内清水烧开后,将元宵下锅,汤圆浮起时,加入白糖,连汤一起倒入已备好烧酒的酒锅内,将酒锅端于桌上,再将锅内酒点燃。
做法五
南瓜元宵
材料:南瓜,糯米粉,油,水
做法:
1.南瓜去皮切块,锅里少量油热,炒,适当加水,焖,搅拌,直到软了。
2.打成泥
3.在南瓜泥里一边加糯米粉一边搅,可以用水改变比例也可以一滴水都不加,揉成团
4.开水煮5分钟大概,尝尝熟了就可以吃了。南瓜有甜味,可以不加糖。
做法六
金沙元宵
材料:糯米粉100G,水,百利面包糠1碗,豆沙
做法:
1.糯米粉加入适量的水慢慢搓成面团,放置10分钟。
2.取适量面团搓扁后,再取适量豆沙,搓成汤圆后放入面包糠内均匀滚动让其粘上面包糠。
3.适量的油烧热至180度(插入筷子冒泡)放入汤圆炸至浮起即可。
4.把炸好的汤圆放在吸油纸稍微摊凉,再撒上炸过的面包糠在表面即可开吃。
其他种类
油炸“元宵”如果是生“元宵”,可将“元宵”先粘上鸡蛋清,再放进锅里炸。这样炸出来的“元宵”有鸡蛋香味。炸时要不断翻动,以免炸得不透不匀。油炸“元宵”时,有时会发生“元宵”在油锅里突然炸裂溅伤人的现象。如在“元宵”下锅前用针在“元宵”上扎两个小针眼,即可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另外,炸时要用小火温油,这样炸出的“元宵”香甜可口,皮酥里糯。
拔丝“元宵”将“元宵”炸好备用。用食油滑锅底,放入白糖和适量清水,用文火熬成糖稀,当糖稀冒大泡呈黄色时,放入炸好的“元宵”,与糖稀搅拌,迅速出锅,趁热食用,宛如金珠缠丝,别有情趣。
穿衣“元宵”将芝麻炒酥研末,放入熬稠糖糊的锅中,再倒入炸好的“元宵”,滚粘均匀,出锅上盘,逐个摆开,互不粘连,冷食、热食皆宜。
蒸“元宵”将“元宵”摆入抹了一层油的恣盘或金属盘里,入锅蒸熟,取出后撒上绵白糖即可。食之香糯可口,做法方便易行。
烤“元宵”将“元宵”摆入抹有底油的金属盘内,连盘放进烤箱,烤至色呈金黄、熟透,取出装盘,以绵白糖佐食,口味清香甘甜。
元宵热量:元宵含大量油脂及糖分,所以热量很高,对于体重过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都不宜过量摄取。对于痛风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风病发生的可能。 四颗芝麻元宵的热量相当于一碗饭的热量,而无馅小汤圆大约四十颗才等于一碗饭的热量,因此可以吃无馅汤圆减少热量摄取,或是以快步走一小时等运动方式消耗这些热量。
外皮:无论北方元宵或南方汤圆,其外皮均以糯米粉为食材。糯米含较多淀粉,黏性高,不易消化,肠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小孩,在食用汤圆的时候应特别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碍。
馅:元宵馅种类繁多,甜的、咸的应有尽有。
无论甜、咸馅,其中油脂含量均很高,为求美味,常会使用猪油。另外甜馅常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失控。花生、芝麻、豆沙等含磷量高,会加重肾脏病患者病情,应特别注意。
汤甜馅元宵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汤里不需要再加糖,以减少热量摄取。若是无馅小汤圆,甜汤可以桂圆红枣汤或桂圆姜汤取代,除了可减少糖分外,也有补身驱寒的功效。
咸汤圆则可放小虾米及蔬菜,多一些钙质及纤维质的补充。但需注意的是,汤中不要再放太多的油脂或调味料。
食用需知:
早餐不宜食用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油脂,但却缺乏营养素,除了热量和糖外并没有太多其他营养。这样的食品首先是不适合当早餐吃。除了缺乏营养外,还因为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而导致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每顿一二两足矣
什么时候吃元宵还有很多讲究。最好别把元宵当正餐,早饭后九十点钟或者下午加餐的时候吃点儿元宵还可以,但每次吃个一二两(50~100克)也就足够了。在吃元宵的同时,不能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一般来说是吃三个元宵就要减去半两(25克)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最好也别吃元宵。这类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一些胃肠功能弱的人在吃了元宵后就会出现泛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问题。因此,元宵不能吃得太饱,吃完后也不要马上就躺着,最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喝点儿汤促消化
元宵也并非“一无是处”,一些微量元素、营养素溶解在煮元宵的汤里。吃了元宵最好再喝汤,这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不过喝汤一定要注意别在汤里再加糖。如果吃的是咸汤圆,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及蔬菜,补充营养,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调味料。
无论是吃元宵还是喝汤要注意不能太烫,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则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有的人吃元宵时一被烫了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这种习惯危害更大。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元宵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的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地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作元宵节。
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相关诗词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3]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宵月正圆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折桂令 元宵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汤圆
胡秉言
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
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
汤圆(3)在中国,元宵、汤圆是两回事,汤圆跟元宵存在着以下的分别:
汤圆:一般将糯米面和好,像包饺子一样将馅包入再团圆,馅料有素有荤;
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将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也有滚了一圈糯米粉后蘸水,再继续在糯米面中滚),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可以用机器滚大规模地生产。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机器做元宵的操作过程如下: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机器就“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南方的汤团(北京人按四川习惯叫做汤圆)做法完全不同,倒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有了速冻工艺,汤团才出现在商店里。而在台湾,汤圆通常是比较小的,且并无包馅,烹调时通常是加红糖和水一起煮,或是加入蔬菜和肉类等材料煮成咸汤圆。因此在台湾,元宵和汤圆本质上可说是不同的东西,冬至时吃汤圆而元宵节吃元宵,而不像大陆北方那样易于混淆。
1.汤圆品种
元宵(3)雪中送炭
所谓雪,就是汤圆雪白的外层,而炭则是内层的炭烧朱古力馅,汤圆味道较浓,所以就配一个清新的玫瑰花汤底,喝一口汤,吃一口汤圆,就是最佳的吃法哦。
玫瑰椰露汤圆
玫瑰椰露汤圆单看外型已够赏心悦目的咯,吃一口,更有双唇在浸玫瑰花浴的感觉哦,椰汁、鲜奶再加上玫瑰花的芬芳,清润而暖和,再加上同样有美颜作用的芝麻汤圆,最适合女孩子品尝咯。
香蕉奶皇汤圆
奶皇汤圆最叫人难忘之处就是外层够薄够干身,汤圆皮软糯但是不糊口,以往有芒果、麦提莎、石榴及燕窝等口味,这次则返璞归真,以最简单的香蕉做馅,蕉味浓郁,软绵绵的口感并不比一向好卖的芒果逊色哦。
桂花南瓜汤圆
南瓜汤圆通常以南瓜做皮,这个则以南瓜做馅,外层蘸芝麻增添香口的感觉。汤圆放于桂花糖水内,外香内甜,保证这个元宵节会甜蜜蜜的哦。
心汤圆
心汤圆可说是层次感最丰富的汤圆,是云南人过年必吃的早点,馅料有火腿、花生蓉及晒干的云南桔皮,最精彩的是汤底,用云南野生玫瑰,晒干后加入片糖和黄酒放入山洞内发酵半年以上,做成玫瑰花酱保存起来。吃发时后最好将汤圆切开,让花生粒及桔皮的香跟带清醇酒香的玫瑰花汤融为一体,几种香味同时向味蕾冲击,实在非比寻常啊。
三色汤圆
三色汤圆是用草莓啊,胡萝卜汁啊还有就是绿茶啊放到汤圆皮或者汤圆馅儿里做成的。红萝卜汁相思汤圆,搭配着杏仁汁、绿豆沙等各种糖水来吃,非常的受大家欢迎哦。
芒果奶黄汤圆
2.元宵品种
核桃酪元宵、橙羹小元宵、拔丝小元宵、酒锅元宵、南瓜元宵、金沙元宵
元宵选购购买时一定要看清包装、厂家、日期和标志等。看包装有无破损或外漏,是否有仿冒知名品牌包装问题;看食品包装和标签上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邮编、电话等是否齐备、详细;看食品是否标注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标注有卫生批准文号、生产批准文号、食品标签认可编号等资质批准文号;是否有产品执行标准、“QS”标志等。另外,质量好的元宵包装袋内都应该有托盘,这样可 以防止元宵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挤压变形。
然后再看元宵的外观。先看色泽形状。好元宵色泽洁白,无杂点,形状浑圆。而劣质元宵颜色暗淡不均匀,形状不规则。再看元宵有无裂痕。如果冷冻技术不过关,元宵就容易开裂,这样的元宵水分和养分损失都比较大,口感粗涩。二是用手指轻轻摸一下元宵,如果元宵发软,说明已经解冻,这样的元宵口感和营养都会大打折扣。三是煮试。好元宵煮的时候不混汤、不粘连,很快就会漂浮起来。而质量较差的元宵则容易混汤粘锅甚至发生破损。四是口尝。好元宵入口绵软。咬开后,元宵馅浓稠香软,细小的微粒在入口即化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咀嚼感。元宵皮口感细腻黏糯,有弹性。而质量差的元宵入口粗糙缺乏弹性,无明显的流感,口味常常过于甜腻或者油味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