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记

水泊梁山记

中文名 水泊梁山记
创作时间 2002
目录导航

百科名片

先生怀着对英雄故里的一腔深情,慷慨挥毫、步其先人范仲淹《岳阳楼记》韵,全文368字,描述了水泊梁山河岳阔峻、草木萧森的雄奇景象。《水泊梁山记》大型摩崖石刻,通高7米、长14米,距地面10余米,单字最大55厘米见方,最小字30厘米见方,通篇368字占地近100平方米,气势恢弘、蔚为大观,形成了南有《岳阳楼记》、北有《水泊梁山记》的文化格局。为旅游胜地水泊梁山再添景观,现为水泊梁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与梁山粗犷豪放的山体及周围环境交融,深化了景区的水浒文化内涵,成为进入梁山风景区山寨景区的标志性景观,其所在广场,亦成为在梁山举行的与水浒、旅游有关的大型集会的场所之一。

据新华网2002-04-21的报道,《水泊梁山记》大型摩崖石刻落成典礼是4月20日举行的,仪式上,范曾本人介绍了《水泊梁山记》的构思成因,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王刚对其进行了朗诵。

范曾先生参加石刻揭牌仪式,他的好友赵忠祥、王刚、张金玲,王铁成前来祝贺。并携博士生、硕士生及友好十数人往观。

在揭牌仪式上,梁山县政府向范曾先生颁发政府顾问聘书,范曾先生向梁山县政府赠送范曾画集以示纪念,之后在梁山宾馆召开了“范曾学术报告会”,梁山各界书画人士云集交流。

创作缘由

据著名书画家、水浒研究家,中国壁画理事孙景泉回忆,范曾与梁山的渊源源于他对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的一往情深。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他对《水浒传》兴趣最浓,对逼上梁山的108位英雄好汉,认为“那都是顶天立地、呼得风、唤得雨、不怕官司不怕天的铮铮铁骨,凛凛人杰”,所以,他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萌发了创作巨幅国画《逼上梁山》的念头。

当时(70年代)范曾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名青年画家,但在梁山两个多月的采风过程中,梁山人民热情相待,为他采风提供方便,这让他非常感动。对此,范曾多年后回顾说,短短几个月的采风生活,梁山的山山水水,淳朴的风土人情给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忘不了淳朴善良的梁山人民,忘不了梁山这片神奇的土地。

范曾与梁山在上述特殊时代的特殊经历中建立的特殊感情,自然也渗透到《水泊梁山记》中。

关于范曾与水泊梁山的情缘,孙景泉认为就是范曾与中国文化的情缘:从创作《逼上梁山》国画,把水浒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予以赞扬,到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水浒文化精神提升到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创作《水泊梁山记》,范曾的世界观表达得淋漓尽致。《水泊梁山记》与《岳阳楼记》异曲同工,文中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一脉相承,是范曾跨越时空同其先祖的精神对话。

作者简历

范曾先生范曾先生范曾,字十翼;斋号抱冲斋,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多元文化特别顾问”称号。

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优秀绘画作品多件。197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曾捐款4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该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书画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怀抱》、《范曾自述》等.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1986年获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

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他特别推崇陈老莲和任伯年。 范曾的历史人物画清新典雅,潇洒飘逸,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风骨独具。

水泊梁山记

原文:

水泊梁山记拓片水泊梁山记拓片迤俪梁山,荦确延岱宗脊脉;浩淼水泊,波澜接黄河源头。千秋云走,史乘载铮铮人杰;万里风飙,水浒传凛凛鬼雄。盖凡河岳阔峻、草木萧森之地,必有万千气象在焉,所谓水土养人,斯之谓欤。

梁山故地,夏商归于兖州,自古多激扬赴义之士。商纣暴虐,国祚已尽,微子兴悲,良有以也。周室衰而群雄起,礼崩始于庙堂,乐坏被于江湖。孔子著春秋倡仁,孟子既起而倡义。所谓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遂为大丈夫懿范。梁山以一隅之地而名彪青史,岂偶然哉?

水泊梁山记 书法水泊梁山记 书法上溯九百年,北宋衰微,大厦毁于白蚁,山崩起于朽壤。宋江兴师除奸,威名动天地,纵横十郡,所向披靡。元末有施耐庵者,网罗放矢旧闻,汇为水浒传,以生花之妙笔,演绎史迹,写梁山一百单八将传奇故事,石破天惊、气干霄汉,六百年来为天下所共赏。梁山英雄替天行道云者,亦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大德使然也。伫立八百里水泊之涯,古今骚人,皆慨然而太息,有不为天地大德之运行而忧思难忘者乎?吁噫,以德治天下,正兴国之本欤。

辛巳春范曾撰文并书于北京

水泊梁山记赏析之一

倡仁义义薄云天 弘大德气干霄汉

《水泊梁山记》付诸施工,图为梁山施工现场《水泊梁山记》付诸施工,图为梁山施工现场《水泊梁山记》一文,乃当今著名书画家、学者范曾先生所作。先生怀着对英雄故里的一腔深情,慷慨挥毫、一气呵成,由景及人、忆古思今,大处着笔、视野开阔。窃以为,此阙之气势磅礴之风与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有异曲同工之妙。

“迤逦梁山,荦确延岱宗脊脉;浩淼水泊,波澜接黄河源头。千秋云走,史乘载铮铮人杰;万里风飙,《水浒》传凛凛鬼雄。盖凡河岳阔峻、草木萧森之地,必有万千气象在焉,所谓水土养人,斯之谓也。”文章起笔即以寥寥数语写出了梁山的万千气象,由景及人、极尽形神,写梁山接延泰山巍巍脊脉和八百里浩瀚水泊,写一部《水浒》记载了凛凛鬼雄,对具有如此之大观的梁山所养育的叱咤古今的人杰深表钦然,道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因果关系,同时为下文展开“仁义”、“大德”的宏论作好铺垫。

接着,先生结合地缘,追述梁山历史。“梁山故地,夏商归于兖州,自古多激扬赴义之士。商纣暴虐,国祚已尽,微子兴悲,良有以也。周室衰而群雄起,礼崩始于庙堂,乐坏被于江湖。孔子著《春秋》倡仁,孟子继起而倡义。所谓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宏大德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遂为大丈夫懿范。梁山以一隅之地而名彪青史,岂偶然哉?”梁山属古代九州之一的兖州地,自古崇仁尚义且“多激扬赴义之士”。良好的周边环境、社会文化渊源,既是滋润梁山好汉的沃土又是丰厚梁山灵秀的源泉,使梁山文化成为有源之水,能够源远流长。沿继孔孟之精魂,梁山好汉“蹈仁义而宏大德”,遂成“君子之怀”、“大丈夫懿范”,使梁山以一隅之地而名彪青史。梁山好汉的义举,正是崇仁尚义、弘扬大德的必然结果,也是大丈夫懿范的具体表现。崇仁尚义、弘扬大德既是梁山好汉义举的内在动力,又是梁山精神的重要内涵和组成部分。仁义,让梁山好汉名彪青史;大德,让梁山精神永存天地。

镌刻梁山,图为范曾与石刻老艺人合影。镌刻梁山,图为范曾与石刻老艺人合影。谈梁山不能不谈水浒,谈水浒不能不谈宋江。“上溯九百年,北宋衰微,大厦毁于白蚁,山崩起于朽壤。宋江兴师除奸,威名动天地,纵横十郡,所向披靡。元末有施耐庵者,网罗放失旧闻,汇为《水浒传》,以生花之妙笔,演绎史迹,写梁山一百单八将传奇故事,石破天惊、气干霄汉,六百年来为天下所共赏。梁山英雄‘替天行道’云者,亦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大德使然也。伫立八百里水泊之涯,古今骚人,皆忾然而太息,有不为天地大德之运行而忧思难忘者乎?吁噫,以德治天下,正兴国之本欤。”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道义不行,这些义薄云天、气干霄汉的梁山好汉横空出世。他们“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拯民于水火之中,扶国于危难之间。至此,水到渠成地指出“替天行道”的实质,其实就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大德”。作者并未过多涉笔水浒众雄,盖因《水浒》“之述备矣”。范曾先生认为,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与“忧国忧民之大德”同出一宗。这是对梁山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梁山好汉之义举恰如其分的评价。先生字里行间寄寓劝勉之意,言恳意切,真情自然流露,引人深思。

纵览全文,《水泊梁山记》融写景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议论贯穿全文,叙议结合,寓意明确深刻。文章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行文流畅而不乏跌宕,情意浓郁、音韵和谐,句式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临泊怀古,令作者心生慨叹,不能不“为天地大德之运行而忧思难忘”,点出具备高尚道德、远大抱负正是“古今骚人”所推崇的。文气一顿,接着站在时代的高度说明自己的态度,画龙点睛,发人深省。至此,古今一脉,既前承古代文化之精髓,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足以谕世明人。

水泊梁山记赏析之二

大型摩崖石刻《水泊梁山记》落成典礼大型摩崖石刻《水泊梁山记》落成典礼此文开篇紧扣题旨,从大处落笔,直写梁山之地理形貌。惟水泊梁山大观,前人尽之,故作者惜墨如金,仅寥寥数语即抛开转下,省却多少笔墨?此人详我略处,宜乎用心体识。“盖凡”句最妙,仅二十字,极状水泊梁山人文地理之瑰伟雄奇,足以统摄前文,亦为下文伏脉,匠心在焉。

接下来,作者以史笔出之,略溯水泊梁山之由来及人文史迹,旨在申足梁山所以名彪青史大非偶然之意。承此又提出 “仁”字,以彰显一篇主脑。

第三段束上启下,转进一层,状述宋江及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忠义愤发之凛然大节,写来颇有雷动风响之势,令人神旺。又,水泊梁山之所以久负盛名,与施耐庵网罗放失旧闻精心结撰之《水浒传》大有干系,故作者于此再次将《水浒传》点出,甚为切题。

末段俯仰今昔,感慨系之,遂提出以德治天下之宏议,何其正大!不踞蹐于梁山一隅,而放怀于天地之大,国运之兴,与古贤大德相通气接壤,识见坚深,词旨宏大,可谓气雄力厚,卓万古而不磨,盱千载而独见。如此结穴,一以能足文气,二能补文意,三则能提升题旨。文气足,则旨趣弥深;升,则寄意高远。窃以为自来写水泊梁山者,无有如此之佳者。故疑其作时,当有神助,真堪与唐宋诸贤并驱矣!谁谓后来无能者哉?

范曾先生题水泊梁山记壬午春

峥嵘岁月未能忘,故地重游发已苍。世降奇才开境域,天留巨石待文章。

诗成每比灵均志,笔落曾同接舆狂。假我长年还甲子,犹来古兖醉飞觞。

范曾先生水泊梁山抒怀二首壬午春

之一

范曾先生在介绍《水泊梁山记》的构思成因范曾先生在介绍《水泊梁山记》的构思成因梁山水泊有真淳,八百年前忆滚尘。采藻其来惊魄手,摩崖似出不平人。忠魂共祭乡音漫,热土能忘故国珍。为报倾城随太守,欢腾此日万千村。

之二

我欲为文续旧弦,千年史迹化尘烟。胡人牧马长城颓,将士藏弓社庙迁。

奇耻靖康伤逝日,清辉庆历忆当年。梁山石壁情常在,留取长歌意拂天。

范曾梁山途中即兴壬午春

夙倾水浒心如醉,此去梁山意若何。

范曾先生题水泊梁山联句

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

范曾先生梁山书法水浒碑林

范曾先生梁山书法断金亭

范曾先生书法水泊宾馆

范曾先生画水浒人物武松与潘金莲

创作年代:1981年作尺 寸:67×67cm

钤印:范曾、记得醉翁语、辛酉

款识:那妇人将酥胸微露,云鬟半亸,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辛酉之秋,江东范曾于北京抱冲斋。

图书范曾书水泊梁山记墨迹

书名:范曾书法作品精选 书《崂泉铭》《水泊梁山记》墨迹(全二册)

ISBN:750030679

作者:范 曾书

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

定价:46

页数:0

出版日期:2003-1-1

版次:

开本:29cm

包装:

简介:上下卷全彩版,共分为《书法作品精选》卷和《崂泉铭》、《水泊梁山记》墨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