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田村

白泥田村

中文名 白泥田村
海拔 1630米
目录导航

村情概况

全村国土面积16.17平方公里,海拔1630米,年平均气温17.50 ℃,年降水量650-750毫米,适合种植粮、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981亩,人均耕地1.1亩,林地19634.4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9.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核桃、板栗、烤烟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国土面积24254亩,有耕地总面积981亩(其中:田380 亩,地 601亩),人均耕地1.11 亩,主要种植粮食、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9,634.4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13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7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71亩,其中养殖面积55亩;荒山荒地383.7亩,其他面积2,983.90 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 、通路,全村有61户通自来水,有18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75.3%)。有23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81户占农户总数的73.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95户。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农用运输车5辆,摩托车10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762.19亩,有效灌溉率为7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34.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8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9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82户;建有小水窖6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5户。全村有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8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 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 22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1.20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80.48万元,其中经济作物收入95万元;畜牧业收入72.92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04头,肉牛166头,肉羊405头);渔业收入0.385万元;林业收入95.34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9万元;工资性收入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44元,农民收入以核桃、板栗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5人,在省内务工19人,到省外务工6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10年粮、烤烟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95万元。该村正在发展核桃、蚕桑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243户,共乡村人口913人,其中男性502人,女性411人。其中农业人口897人,劳动力517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83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7.50公里。 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大松坪小学,中学生就读到三岔河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00公里,距离中学7.50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43人,中学生29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3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2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62.1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3.50万元,有固定资产2.5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5个,党员总数61人,党员中男党员40人,女党员21人。 团员65人。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人畜饮水困难,道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流通困难,阻碍了经济发展。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核桃、板栗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增加200亩;发展养殖业,增加养殖猪210头、牛60头、羊200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15人.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0000元。

所获荣誉

2019年11月21日,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红枫湖镇白泥田村入选第三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名单。[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