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师从著名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专家王浣尘教授,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并主持过“研华( 中国)公司竞争战略研究”等著名企业横向研究课题。
所撰写的《研华(中国)公司的竞争战略》获全国 MBA教指委主办的首届全国百篇优秀教学案例奖,至今担任该奖项特约评审专家。
一、公开发表的的学术论文
1. 付费搜索拍卖建模与两类排名机制比较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9年第3期;
2. 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付费搜索拍卖GSP机制研究——规则、均衡与效率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期; 3. 基于DIT理论建模的付费搜索排名质量测度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第1期; 4. GSP机制下付费搜索拍卖有效均衡存在性研究,软科学,2009年第7期; 5. 基于GSP拍卖模型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机 制研究,软科学,2008年第12期; 6. 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报价策略研究,上海管理科学,2008年 第1期。 7.产学研战略联盟在MBA教学案例开发中的作用,中国MBA教育创新研讨会,2008年12月,广州; 8. 基于特征分析的城市创意经济发展支点研究,财经研究,2008年第6期。
二、主持或参与的研究课题 1. 网格化管理及其应用前景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450001); 2. 创意经济及其中国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攻关项目(06JZD0021); 3. 研华(中国)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企业横向课题; 4.华源麻业薪酬激励体系改革研究; 5.上海铁路局人力资源管理改制研究; 6.财经领军人才培养及E+e项目发展研究
三、(编)著作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MBA教学案例集锦》
曾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
1、 话题: 马云马化腾激辩虚拟经济 姜晖砖拍概念剑指创新
姜晖观点:“从 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与实体经济对应的词应该是货币经济。我们现在提到的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所谓的‘虚拟经济’原本就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只是它不像传统经济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而已。那么就很容易理解现在炒得很热的所谓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争原本就不成立。”
对于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未来市场机遇方面,姜晖指出,把握机遇最关键的还是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这一角度来讲,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大环境下,都享有同等机会。“消费者需要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不介意产品是由活生生的人提供的还是网络平台提供的。
2、 话题: 姜晖:期待增值税“扩围”惠及上海更多行业和企业
姜晖观点:为进一步解决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完善税收制度,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26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先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试点,条件成熟时可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进行试点。
针对国务院这一决议,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EMBA中心主任姜晖博士在接受《东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税负的减少实际上相当于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更多的资金进入到这些企业当中来。”
针对未来试点还将推向更多领域这一问题,姜晖表示:“将来如果试点的范围能够向金融行业等其他服务业的话,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改革举措。”
3、 话题: 姜晖谈中国减税势在必行
姜晖观点1:不能承受之轻:民营企业生存环境堪忧,谈税色变
几乎所有的行业领域都能找到国有企业的身影,形象地说是把民营企业逼到边边角角。根据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有两类行业通常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参与或主导,一类是自然垄断行业,如电力、自来水、天然气、邮政等;另一类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行业,如能源、国防、高精尖技术等,其他大部分行业是私人投资的民营企业唱主角。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国进民退”在近几年渐成主导趋势,民营企业面临着不公平竞争、资金短缺等诸多现实难题。
中国仍然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的过度阶段,再考虑到整个经济货币增发的速度,CPI以平均每年高于5%的速度增长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企业咬着牙给职工交金,但省吃俭用很可能换得未来大幅缩水的实际购买力,企业损失了效益,老百姓也难得到实惠。
姜晖观点2: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真的很高吗?
美国《福布斯》杂志每年都会推出“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一直在前五名以内,2010年更高达第二名。
由于中国政府除税收以外的收入种类和金额都较多,所以统计口径越宽,所得到的中国宏观税负指数(相对其他国家)也越高。从老百姓和企业的直观感觉来评价,中国税负痛苦指数不低于美日,而且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高一些。
姜晖观点3:财政收入的增幅过快因政府过度干预经济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不仅是客观存在的,有时候还是必要的。西方宏观经济领域所广为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就是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在过去长达二三十年的“GDP代表一切”时代中,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有迫切性去促进当地经济高速增长。进一步地,地方领导干部换届制度和干部的任命制度决定了每一届政府只看重自己眼前的业绩,无暇顾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增长等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央和地方的在经济发展目标上的不一致和实际行动中的不协同,也是导致税收增长过快的原因之一。
姜晖观点4:解析“结构性减税路线图”
全球化浪潮和历次金融经济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重视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包括众多小微企业甚至个体户的经济的最大优点是弹性好——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不至于发生大规模刚性裁员,从而整个经济抵御危机的能力也强。从财政部公布的结构性减税路线图来看,小微企业在中长期里必然能从减税政策当中受惠。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快帮助这些企业理解消化相关政策,缩短调整周期,在惠及大部分企业的条件下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和结构快速转型。
总之,减税势在必行,但最后能不能真正降低社会整体税负水平,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毕竟政府已习惯了主导经济发展,而降低财政收入意味着政府能干的事也少了。
姜晖观点5: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一场博弈?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因为营业税是地方税,而增值税是中央税,税改后中央政府收入增加而地方政府收入减少,这样的改革地方政府显然没有积极性去推进。为此,针对上海这样的试点地区已经做出规定,原来企业营业税属于地方的,改成增值税之后对应的税收还是归地方。
政府为了贯彻落实税改政策,要通过两大途径把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目的和实施路径向企业说清楚:第一,要组建专门团队去指导相关行业的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做这个事情;第二,要借助媒体把这个事情“炒”得足够透明。只要中央政府是真心诚意地要改革税制和进行减税,而不是想从地方政府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装进自己口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不存在博弈。
姜晖观点6:征税制度:人治还是法治
减税也好,增税也罢,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法治还是人治的问题,即到底是依法办事,还是依靠政府的规章制度办事。首先,要敢于承认中国税负水平相对于中国的发展阶段和老百姓的财富收入水平是比较高的;其次,要敢于承认中国的财政收入制度和财政支出制度都有待完善;第三,要逐步习惯用立法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进行税制改革乃至整个财政收支制度的改革。简单地说,税制改革和实施监督的主体应是人大而非政府——立法要通过人大召开听证会并进行表决通过,预算决算要在人大进行公布,允许社会进行监督。
总之,真正的税制改革第一步应是法治化,第二步是要透明化,财政收支都在阳光下进行。当权力受到法律束缚和舆论监督,执行权力的快感必然降低,风险必然上升,而受益的将是经济社会中真正诚实努力创造财富的企业和个人。
4、话题: 姜晖接受《国际金融报》专访:国内认证需强调“土洋结合”
问题1:中国高质量MBA教育项目认证项目与已被世界认可的商学院三大国际认证体系相比,会有怎样的不同?
姜晖观点1: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CAAMBA)是在学习借鉴EQUIS、AACSB等国际认证的基础上诞生的,保留了国际通用认证指标体系中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完备性的一些共性要素。与此同时,CAAMBA作为中国本土MBA教育质量的标杆,必然要迎合中国MBA教育发展的需求,体现中国MBA教育的特色。
中国高质量MBA认证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作突破:一、在整体设计和运作模式方面,始终坚持中国根基;二、在指标体系建立方面,要充分遵循中国规律;三、在申请对象方面,要牢牢把握中国情结。总之,CAAMBA要取得成功,必须在国际通例与本土特点的结合方面做足文章,既要强调标准化和系统性,又要鼓励商学院进行改革创新和特色培养。
问题2:对于已获得国际认证的商学院校,是否还有再度获得国内认证的必要?
姜晖观点2:各个商学院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战略部署有的放矢地选择申请认证。对资源和精力有限的绝大部分商学院来说,申请并拥有“一个国际权威认证+一个国内认证”是比较合理、经济的配置。
问题3:此次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启动中国高质量MBA认证,是否意味着国内商学院将面临一场大洗牌?
姜晖观点3:这是对商学院MBA项目认证的误读。认证的本质是在享有一种特殊的咨询服务——一所商学院类似于一个普通人,其机体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有病症或隐患,需要专家参考大量的库存信息并通过临床诊断来作出结论,更重要的是提出建议以保证咨询者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认证的商学院只是符合一定标准或具备某些共性特征,以保障其能较为顺利地向着自身的目标发展。从这个角度理解,那些申请但暂未通过认证(或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改进之后才通过)的院校从认证中获得的价值更大。另外,也有些商学院本身很优秀,但并不(或至少目前尚未)申请任何认证。
问题4:启动国内商学院认证体系目前最大的挑战在哪里?如何扩大影响力?
姜晖观点4: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体制本身。国际认证都是秉承第三方原则,以保证认证的客观公信力。国内认证是由全国MBA教指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起的,认证机构与被认证机构之间本身存在一定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这种情况根源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本身的特殊性,但是将来如果想把CAAMBA做成像AACSB、EQUIS一样的权威认证,全国MBA教指委必须选择恰当时机建立第三方认证机构,以客观、公正、严肃的态度把CAAMBA做成一项长久的事业。
5、话题: 姜晖做客东方财富网谈中国EMBA发展喜忧
美国的EMBA,你看比较好的商学院,它们强调EMBA价值强调一点,就说我这个课程设计和整个学习时间,是有保证的,我们是按照MBA同样的规格来严格要求的,他们是强调了这样的价值那么再反观我们国内的EMBA,我们EMBA实际上更多强调是我们所不同于MBA的特点,那么而且我们的EMBA,讲到EMBA大家都认为是Executive MBA,EMBA已经成为跟MBA整个从事培养模式来讲还有人群来讲,几乎在中国是两个人群,所以我们叫做中国特色。
喜的一个是发展的速度一个发展的势头,以及到今天取得的成果,我们看今天我们中国,中外合作不谈,已经有62所院校可以举办EMBA项目,10天来我们培养了数万名EMBA的毕业生,那么应该说这个成果是非常的惊人的,可以和我们MBA20年发展取得的成果相媲美的。另一方面优的是,媒体也好,社会也好,那么对EMBA这个群体,对EMBA教育,对商学院举办EMBA项目还是有很多争议的,那么有的说你们办成了富人俱乐部,那么有的说你们EMBA是高价卖学位,这样的批评的声音我们不能无视。
从知识含量本身来讲,我觉得那肯定是MBA,甚至是这种专业硕士他的知识要求更加严格一些,但是一些EMBA他们也会说,你们是经过了千军万马的考试的这种竞争,我们是在商战上进行了实际的竞争,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人,我们实际上也是通过的,那么商学的教育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在100多年以前美国开创MBA教育的时候,它们实际上就是为了商业本身的繁荣和发展,为了这样商业人才的需要,所以到此为止,我们去看美国的商学院也是强调一种应用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关键问题就是,我们商学院在严和松,在实践和理论之间掌握一种什么样的平衡。
一个是2002年教育部批准了30所院校举办EMBA项目,那么另外一个就是到2007年,教育部第一次对30所举办EMBA院校进行了教学评估,那么在这一次评估当中,财大是顺利通过,并且里面有两项打分是比较高的,是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
再下一个是比较关键的时间就是到了09年的9月,财大是携手欧美的两所世界一流院校,一个是英国的剑桥大学,一个是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办了叫做上海财经大学全球EMBA项目,那么这个项目是国内第一个明确提出来要对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特别是金融中心建设学位的项目,那么再到09年的年底,到10年年初左右,那么又发生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就是教育部批准了第二批新增32所学校举办EMBA项目,那么EMBA的办学院校就从30所一下子扩大到了62所,所以EMBA教育的竞争变的非常剧烈。
就是我们的财经特色,我们上海财经大学的前身就是成立于1920年的,当时叫上海商科大学,实际上是中国第一所按照西方标准建立起来的现代商学院,那么这个不是我们自己说的,这个是国际权威的商学院认证机构AACSB它是一个报告当中指出来的,所以我们本身具备这样一个具备商科的这样一种传统。
差异化我们认为我们做得比较好是在国际化的方面,上海财经大学是全国最早走出去的几所高校之一,这里的走出去是指校长到国外,到美国一流商学院和一流大学当中去招聘博士,回国任教,从我们商学院自身的数据来看,按照大商学院的范畴来统计,我们一共有350名专职的教师,其中有150名是在北美或者是欧洲,就是在境外世界知名的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
中国的历史,学生进来不讲管理不讲经济,先讲什么?第一个讲人生,第二个讲历史,让他们先把这个心放下去,因为这样以后,我想用这样一种态度才能够保持将来的学习,这是我们说的四大金刚,四大核心的模块,在这个基础上国内EMBA和全球EMBA进行差异化的课程设计,国内EMBA是七个专业方向的选修课,是4+3,4是4个方向是金融类的。全球EMBA我们专门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叫高级金融财务模块,所以全球EMBA本质上来讲他是一个金融向的EMBA,他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修完高级金融财务模块的前提下,可以去修国内EMBA的课程,但是我们建议报考这个项目的学员还是首要的要修完金融财务的课程为主,这个金融财务的课程都是我们请的包括伯克利的、剑桥的,还有其他世界知名的教授,大部分是华人教授,到上海来讲课的。
登录商学院官方网站,EMBA报考者层级都是总经理都是大老板,我们经常接到一些秘书的电话,这个非常不可取,除非你选定了,像财大,非常好的商学院,没有其他的选择,否则我建议本人做一点功课,各个商学院的办学特色,以及他们EMBA的实际情况,应该好好了解一下,应该选择一些跟自己需求比较契合的项目,这个怎么学的问题对应着一个怎么教的问题,以前我们大学是坐教,我们的门是朝南开的,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进大学来,EMBA是行教,我们要送教上门,我们老师还要带着学生到企业里面去,要全国各地跑,甚至全球跑搞移动课堂,学生也是在边走边学要走很多地方,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学习。
竞争激烈的今天上海财经大学的EMBA项目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
说到竞争优势,在营销学当中的定义有两个特点,第一,你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第二,这个不一样的东西能够持续地在商业或者在市场当中给你带来收益。第三是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主要指大学的教师),第四是有丰厚广博的校友资源,最后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上海财经大学的竞争优势,我归纳为两点:一是共性的优势,有五个方面,这是所有领先商学院和大学都具有的;二是个性的优势,主要有两个,一是财经特色,二是国际化办学。
中国EMBA教育发展的状态如何,将来EMBA教育将如何体现自己价值和先进性呢?
中国的EMBA(以教育部批准办学为准)是从2002年开始的,到今天为止刚刚走过10个年头。如果让我来评价一下,我觉得可以用这么八个字来概括,就是“中国特色,喜忧参半”。如果让我说,中国EMBA未来正确发展的途径在哪里呢?有两个关健词比较重要,一个是 “内涵式”,二是差异化。
讲到社会舆论,我想在中国首先应该屏除传统意识当中对学位顶礼膜拜的意识。现在公务员选拔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在选拔干部的时候不但要填最终的学历,还要填之前的特别是最初的全日制学历,这本身代表了对教育经历的客观尊重。
为我们介绍一下上海财经下设各种不同的EMBA课程所针对的不同人群,在费用和报考条件上有些什么不同,为我们正在选择EMBA的考试提出一些指导意见。
上海财经大学是全国第一批举办EMBA的学校之一,我们有两个项目,一个是传统的经典EMBA项目(我们称国内EMBA),还有一个是“上海财经领军人才发展项目暨上海财经大学全球EMBA项目”。
上海财大国内EMBA项目定价27万,全球EMBA定价39.8万。全球EMBA项目是国内学习再加上两个海外模块,一个在英国剑桥大学,还有一个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个海外模块为期两周。
两个项目在国内部分的课程设置上也是有不同的。(经典)EMBA的课程设置是四大基础模块再加上七个选修方向。基础模块包括入学导引、领导力精要、数量分析基础和商学院核心。这些模块的课程大多属于全国EMBA教职委规定的EMBA的课程,各个学校这方面的差别并不大。
上海财大的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选修模块上。我们开设了七个选修模块,有四个是金融方面的,这跟财大的优势特色相呼应,包括投资管理、宏观与国际金融、银行机构与风险管理和公司金融等等。还有三个是管理方向,包括战略与品牌管理、国际商务还有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全球EMBA的课程设置,在前四个基础模块和国内EMBA基本一样,但是选修模块是一个大型高级金融财务模块,所以全球EMBA本质上是一个财经金融方向的EMBA。
上海财经EMBA项目最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素质,通过哪些方面来提升,比如全球EMBA项目提升学生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呢?
EMBA是要培养企业家或领导者,这一点各个项目都差不多,我想财大的特点体现在四个字上,这和我们教学科研方面所强调的战略是一致的,叫做“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是我们在建立企业发展战略中要从高处着眼,强调全球化的竞争战略视野。所谓“立地”是我们在实际的行动当中,要擅长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这是我们和其他商学院不同的地方。
从具体的实施来看,我们除了传统的课程教学以外,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国际化教学来实现培养目标。第一是案例化教学。很多课程我们是通过企业的实际案例来进行的,例如有一门课叫国际管理,没有课本,两天的课程讲八个案例,这是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商学院专门成立了案例中心,就是为了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后台支撑。
还有一个是实践教学。EMBA在课堂学习之外我们提倡学员走出去,走出去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海外模块,包括EMBA教学领域常用的移动课堂,还有就是我们要求EMBA参加一些公益化的活动。我们要求EMBA在毕业的时候除了每个人要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提交学业论文之外,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一个社会公益项目,或者孵化一个青年创业基金项目。这个工作体现了我们商学院的态度,这些学员完成项目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
对已经进入上海财经大学的EMBA学员素质的培养,对于想要报考、还没有进入的学员来说我们上财最注重考察哪些素质,通过哪些方面来考察呢?
EMBA都是各个学校自主招生的,考察环节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笔试,笔试主要是测试他的数理分析能力、英语能力,还有其它的管理能力;还有一部分是面试,我们采取无领导的小组讨论,考试时四个人编成一组,根据随机抽取的题目进行辩论和讨论,以前是面试官来问,一般不会打扰学生的讨论,只是观察他们的言行来给他们从五大方面、总共15个维度进行打分。我们希望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素质,包括个人的表达能力、未来的远景、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等。
学员在报考上海财经大学EMBA项目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的充分,您能否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具备做什么方面的准备呢?
首先我建议这些考生应该花时间搜集一些资料,各个商学院的网站都建得非常好,里面都有项目和师资的配备,应该浏览一下网站,收集相关的信息。
第二要明确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动机,这决定了你要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深造,比如是否希望从实业界转到金融界发展。
第三步要了解每个学校的招生流程,国内各个学校的招生流程差不多,考试的结构刚才也介绍了,每个学校的严格程度大致和整体的排名基本是相近的,你要选一个自己相对来说有希望或者是比较有把握的学校。
作为EMBA项目的负责人,可以说既算是商界的人,也算是学界的人。我很好奇江老师关注的热点话题是什么,为什么呢?
应该说关注的话题蛮多的,我在准备一个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发生的事从国内到国际都很关注,像欧债危机、习副主席访美、刘翔夺冠、NBA林书豪的崛起、房地产市场调控还有A股市场的回暖等等,我们所处的社会真的瞬息万变,如果其中让我找一个最感兴趣的案例,可以说最近几天比较感兴趣的是林书豪的事情。
总之,教育问题永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联,林书豪现象我们需要反思的根本问题是我们社会机制、社会体制需要进一步改进,包括我们EMBA教育也是。因为EMBA的学费比较贵,有些学生开玩笑说恨不得今天上课,明天炒股就把学费捞回来。我不开玩笑地说你索性不要读了,我把学费退给你。为什么四大模块当中有一个导引模块?里面绝对不讲经济金融企业管理,讲什么?第一是人生的境界修养,第二是商界领袖的世界观,第三是校史教育,第四是团队拓展训练。学生一进来首先要把心态放平,你需要提升人生的感悟。你进大学不是追求提升财富的总量。财富提高、地位提高都只是一个标志,只是一种伴随性的结果,你真正做到一些东西成功自然而然会向你走来。
说到了中国的EMBA教育,我们知道2012年对中国EMBA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因为是十周年,在2012年的特殊年份上海财经大学EMBA项目是否有什么新的计划和活动值得大家期待呢?
中国举办EMBA十周年,我们刚刚成立商学院,所以在市场宣传方面的力度比较大,就EMBA项目来说我们围绕EMBA十周年有三条主线,希望各位关注。
第一条主线:围绕EMBA十周年举办返校“三人行”活动。
第二条主线:围绕我们的品牌建设开展“上海财经大学全球EMBA巡展活动”,主要派出我们的名师到全国各地,通常有校友或者有教学点在的地方举办论坛和讲座。
最后一条主线是传统品牌论坛,这些活动规模比较大,通常在300到500人左右。
多个世界奢侈品大牌宣布在中国暂停开店
问题:奢侈品在中国开店放缓,原因何在?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健康吗?
姜晖观点:培养成熟健康的市场和消费人群,是我国内地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努力方向。很多中国人并不真正的理解某些品牌的设计和文化内涵。只是看到别人买,自己也跟着买。各种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炫富心态整体上就形成了一种暴发户效应。具有这种心态的市场往往是价格越高就越好卖。一方面随着中国消费者的素质和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市场会自然发展成熟。另一方面,权威媒体也有必要呼吁广大消费者理性对待奢侈品消费,当中国奢侈品市场变得不仅强大,而且理性的时候,相信国际品牌便会主动的来调整自身的定价策略,中国消费者在国内也能享受到和国外一样的价格,不必再为了买一个包而远赴重洋。
8、话题: 企业为何纷纷进军新西兰等海外市场
姜晖观点:像中国的企业,第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的价格正在上升,第二中国企业手里积累了大量的资本,第三,国内的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企业对中国原材料生产的产品还没有恢复足够的信心。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出国门,到海外用最好的原材料来实现国际化品牌战略,我觉得这是值得肯定的。反过来再看,这些国际知名乳制品企业对中国的这些投资,他们主要看中了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
中外乳品行业的相互投资对扭转国内乳品消费市场的尴尬局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光靠企业是不够的。
中国的乳制品市场,包括中国整个食品市场,应该说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就是我们看到中国的老百姓最相信外国人用外国的原材料制作出来的食品,最不相信中国的企业用中国的原材料制作出来的食品。那么,在这样的心态下,中国企业如何能够找回消费者对它的信任?我想这是一个长期的道路。这不光涉及到企业本身,还涉及我们监管部门是不是能够建立一套和国际接轨的、透明的、并且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