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架座

绘架座

目录导航

星座简介

绘架座在天空中位置绘架座在天空中位置绘架座位于南天星空,在天鸽座南边,介于大麦哲伦云及船底座老人星之间,最佳观测时间为1月份,但是组成这个南天小星座的恒星在地球上看都很黯淡,难于看到,对于只有小型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的观察者来说,这个星座可能没有什么可以看见的有趣天体。最亮星为绘架座α,视星等为3.30,其他著名的星体有:

绘架座ι星,这是一个双星,两子星星等分别为+5.5和+6.5,相距12.3弧秒。

绘架座β星,这个星等+4的星没有什么特征,它最早被发现在其周围有一个原始物质组成的原行星盘——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形容一个行星系统,而非专业天文望远镜是不可能看见这个盘的。

卡普坦星,这是一个星等+8.8的红矮星,距离太阳12.78光年,以每年8.7弧秒的速度快速自行仅次于蛇夫座的巴纳德星。

研究历史

绘架座星象图绘架座星象图1750年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用当时新发明的绘图工具命名的一个星座。最初叫“驴背绘架座”,这大概是因为当时画家们常用驴来驮画架和画布的缘故。后来简称“绘架座”。

重要主星

拜耳命名法 弗兰斯蒂德命名法 其他名称 中国星官 视星等 备注
绘架座α ---- ---- 金鱼 3.30 最亮星
绘架座ι ---- ---- ---- 5.5/6.5 双星,相距12.3弧秒
绘架座β ---- ---- 老人 3.86 第二亮星
---- ---- 卡普坦星 ---- 8.8 红矮星

相关信息

拜耳命名法 弗兰斯蒂德命名法 其他名称 中国星官 视星等 备注
绘架座α ---- ---- 金鱼 3.30 最亮星
绘架座ι ---- ---- ---- 5.5/6.5 双星,相距12.3弧秒
绘架座β ---- ---- 老人 3.86 第二亮星
---- ---- 卡普坦星 ---- 8.8 红矮星

绘架座β星

“超级地球”

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距离我们有50—100光年之遥,相对于它们所环绕的发光天体来说,它们显然有些暗淡。人们无法到达那里,只能竭尽所能通过间接途径对其进行研究。发光天体的轻微晃动或光谱中的某些异常情况,都是判断遥远而又暗淡的行星是否存在的蛛丝马迹。1981年科学家们用直径3.6米的望远镜向从前很少关照的绘架座方向观测,距地球52光年的绘架座一颗形成时间不长的恒星的亮度突然呈曲线下降,以后几天,亮度值又升到正常,科学家的好奇心受到激发,是什么使它光线变暗?是否因为行星定时飞过降低了亮度?绘架座β星绘架座β星这颗恒星就是绘架座的β星。天文学家猜测有一颗绕β星运行的行星遮住了望远镜,造成β星亮度降低。1993年欧洲空间局发射了一颗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远红外相机的科研卫星,它从β星观测到了“过剩”的远红外射线,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宇宙尘埃存在。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β星的尘埃环已开始聚合形成核心与碎块,即所谓行星的雏形。

科学家还注意到一个特别的现象,绘架座β星的温度远高于太阳。在没有其他天体的干扰下,尘埃接近高温星球时,应该产生极端尘埃颗粒发出的射线。然而,这种射线却没有被观测到。这说明尘埃中心约600万公里的距离内几乎是空白,天文学家认为这是行星吸走了尘埃,而留下巨大的空间。

绘架座β星的尘埃星云中经常有彗星飞入,留下大量的气体和宇宙尘埃。彗星带来的丰富物质可能成为诞生生命有机体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行星定期吸走气体和尘埃,人们应该发现残留物,然而没有发现尘埃,那么一定有行星存在。

天文学家在1983年,发现临近的绘架座β星(BetaPictoris),有不寻常的拱星尘埃盘。直到最近,这个拱星盘的奇特本质,仍然不停地被挖掘出来。最近的观测影像和电脑模拟,显示这个拱星盘内,有数个比太阳系大的椭圆形尘埃环。从上面这个哈伯望远镜照片,可以看出拱星盘上,有几个很明显的物质结,可能就是这些拱星环存在的直接证据。这种椭圆环模型可以很自然地解释,为何绘架座β星拱星盘在两侧伸张的长度不同。这些环,可能是十万年前另一颗恒星星通过绘架座β星附近时,所引发的结构。天文学家现在正在寻找这颗闯了祸的恒星。如果用鼠标在下面的联结上单据,会带出另一张较大影像。不过图片里的前景恒星,并不是那颗侵入者。绘架座β星距离我们只有50光年,天文学家认为它的周围可能有行星。

当科学家们正期待着72年的运转周期后再次测量这颗行星的体积时,他们发现β星显然还有另一颗行星,这一猜测的根据是有关β星的一张特别的照片。一泣天文学家用特别的办法将日冕仪盖住发光星球,发现了从前没有人看见的现象:尘埃环呈对称形状。这种非正常的情况一般在几百年内可以得到“修正”,而β星已有至少1亿年历史,唯一的解释是有两个重力中心在沿离心轨道绕转。也就是说,两个行星重塑了尘埃环的形状。

当前,已有许多关于发现新行星的报道,但没有像β星的行星那样进行过如此周密的科学论证。英国天文学家戴维休斯乐观地估计,仅银河系就有600亿颗行星,其中40亿与地球相似,潮湿、温度适宜,可能是孕育生命的温床。

虽然行星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也是有条件的,即宇宙重力与离心力必须达到平衡。如果恒星及其星云太大,致使旋转速度太快,尘埃会分散开,无法聚合形成行星;而速度太慢也无法形成行星。只有在中庸的旋转频率下,才会根据自然发展规律,逐渐“孵化”出行星。从理论上说,这样孕育出来的行星温度适宜,富含水分,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没有人能确切说出究竟有多少星云正在向此方向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相信,太阳系外还有其他生命。理论家试图用各种方法论证可能的“生命客栈”的数目,实践家则努力改进仪器设备。因此不断有功能日益强大的远红外摄像机问世,如安装在智利的极高分辨率的探测器;还有直径越来越大的射电望远镜。此外,光学领域也不断发展,最先进的望远镜能辨别6000千米外的硬币,天文学家能用它看见距离30光年,大小如木星的物体。

1995年1月中旬,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传出喜讯: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杰弗里马西和保罗巴特勒发现了两颗太阳系外的新行星。这两颗行星体积巨大,至少有一颗行星较为温暖,上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这就是说,该行星上具备了生命栖息的必要条件。这一发现首次证实了在太阳系之外还存在着类似太阳系的行星系统。马西和巴特勒的重要工作可能改变天文学的发展进程。同时,探寻太阳系外行星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美国航宇局局长丹尼尔戈尔丁说:“在未来25年中,科学家不仅可以探测到类似地球的新行星,而且还将直接拍摄到这些行星上海洋、大陆和山脉的图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