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眼

仿生眼

目录导航

设备简介

“仿生眼”设备主要包括一副装有摄像头和信号传送器的眼镜、 一个视频处理器、一个信号接收器和一个电极。佩戴这种眼镜前,患者首先要接受眼部手术,将一个极薄的电子信号接收器和电极板植入视网膜上。

工作原理

这其实是一个太阳镜上配上摄像机和视频处理器的装置,可以通 过无线方式把捕捉到的图像传送给仿生眼外面的一仿生眼手术原理仿生眼手术原理个微型接收器。接下来,这个接收器通过一条微型电线把数据传递给视网膜上的一排电极,而视网膜是一层仿生眼后面通常对光做出反应的特殊细胞薄膜。电极受到刺激时,这些特殊细胞就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给大脑,这样一来大脑就收到亮点和黑点的图案。研究人员希望,患者能够学会把含义不同的图像“翻译”成视觉模式。

医学应用

这种仿生眼由美国第二视觉(Second Sight)公司研发。迄今为止, 世界各地的18名患者已安上百眼巨人二世仿生眼。他们设计仿生眼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像罗恩一样因色素性视网膜炎失明的人,这是一种导致视网膜退化的遗传性眼病,可持续许多年,通常在人还是孩子时就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据估计,英国有2万到2.5万名色素性视网膜炎患者。

实例介绍

罗恩

罗恩接受采访时没有透露姓氏,他说:“在过去30年里,我一点东西也看不到,眼前漆黑一片。但现在,我又能看到光了。突然能重见光明真是棒极了。事实上我能分出白袜、灰袜和黑袜来。我现在有个目标,就是在一个晴朗早晨外出散步,然后晚上能见到月亮。”

罗恩的妻子特蕾西也因他的进展受到很大鼓舞,她说:“他现在比以前能做很多事了,例如洗衣服等,他还能从许多颜色中辨别白色。我教他怎样用洗衣机,接下来他就要学会如何熨衣服了。”

负责罗恩手术的视网膜医生顾问林顿·达克鲁兹表示,患者们通过这项技术开始捕获有意义的视觉刺激。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试验进程欢欣鼓舞。6个月来,这些植入物都比较稳定,还发挥着作用,它们一直在产生视觉。这个试验的出现将带来一个实际结果,那就是全失明患者可能得到治疗。由于它只进行了2年多时间,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尚早。进行深入研究对确定这项新技术的成功将至关重要。”相关图片相关图片

美国第二视觉公司的格雷戈伊雷·科森达伊深信该技术会证明是非常宝贵的,同时承认还需要对它进行更多研究。他表示:“我们正设法了解用百眼巨人二型仿生眼所产生的视力水平。从理论上说,患者应该有相当不错的视力水平。当然,我们还不能做出肯定结论。我们正进行研究,以便弄清楚怎样使用它才能让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英国一位视力不好的老人

2015年7月25日,英国一位视力不好的老人近期接受了手术,现在他戴一副装有摄像头的眼镜,而摄像头能够通过无线技术与埋在视网膜上的电极通信,将光线信息传给视神经,帮助看清物体。他因此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将自然视力与仿生眼视力结合起来的人,现在就算闭上眼,也能依靠摄像头看见东西。

研发进展

德国研制

这种仿生眼由德国公司Retina Implant AG研制,由一个尺寸3毫 米×3毫米的微芯片以及1500个光传感器构成。光传仿生眼仿生眼感器的作用是取代因疾病丧失功能的视网膜。与此前研制的仿生眼相比,Retina Implant打造的电池动力仿生眼无需使用笨重的附件,例如安装在深色眼镜上的摄像头,这在仿生眼研究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种仿生眼背部的一个微型芯片能够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让他们再次看到钟表指针和日常物品。植入仿生眼已帮助2名男性盲人和1名女性盲人在因色素性视网膜炎失明后第一次看到物体。几天之内,所有3名患者均能看到摆放在桌子上的物体,其中包括杯子茶托。在此之后,更多患者接受这种治疗。   

眼科医生用“非常令人吃惊”形容测试结果,首批英国患者将在几个月内成为这项技术的受益者。专家们表示,这种视网膜下植入设备能够让失明症的治疗爆发一场革命,就像耳蜗植入设备改变聋人的生活一样。首批受益者将是那些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的人。色素性视网膜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逐渐破坏视网膜并最终导致患者完全失明。此外,仿生眼也可以用于治疗与衰老有关的视网膜黄斑变性疾病,这是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失明原因。英国当前未被治愈的视网膜黄斑变性疾病患者在50万人左右。   

麦克拉伦计划2011年初开始在英国测试这种仿生眼,据悉,这款设备的造价在2万英镑至4.5万英镑(约合3.2万美元至7.2万美元)之间,与培训一条导盲犬的费用不相上下。然而,这种仿生眼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失明症,在广泛使用前仍需做更多工作——有望在5年内广泛使用。

英国研制

这种最新技术叫做“阿古斯二代”,使用一个微型照相机装配在墨镜上,向植入 60个电极的视网膜上发送信号,之后视网膜信号中继至视神经组织。   

这种由“超人视力”公司研制的人造视网膜现已成功地在30位患者进行测试,其中10位患者来自英国,欧洲官方现已对这种治疗失明方案批准认可。科学家称,这是仿生眼技术发展的重大进展,证实了电子移植技术可用于恢复视力。 

然而,这项视力恢复技术并不廉价,自费患者治疗费用需5万英镑。“超人视力”公司目前希望该技术能应用于英国国民卫生服务。   

这种植入技术有助于色素性视网膜炎(RP)患者恢复视力,RP病症是一种退化性眼部绝症,发病率为4000分之一。RP患者视网膜中感光器官已死亡,棒状感光器(提供黑白视力)主要受到影响,但有时这种遗传性疾病障碍还会影响视锥细胞或者彩色视觉感光器。   

当视网膜缓慢退化,并逐渐失去将图像发送至大脑的能力时,患者将逐渐地丧失视力。这种最新技术叫做“阿古斯二代”,使用一个微型照相机装配在墨镜上,向植入60个电极的视网膜上发送信号,之后视网膜信号中继至视神经组织。   

盲人患者首次接受治疗时需要植入一个无线电接收器和电极板,有助于刺激视网膜上的相关细胞。一旦这一过程完成,患者便可使用微型照相机看到光线、移动物体和色彩,辨认出较大的物体,甚至能看清屏幕上较大的字体。  一台微型计算机可将图像转换成为电子脉冲信号,再传输至植入器和电极,最终将它们转变成为光线色素。英国伦敦摩菲尔眼科医院眼科医师顾问林登-达-克鲁兹(Lyndon Da Cruz)称,这项植入眼睛神经组织的技术是可行的,并且具有长期稳定性。目前,我们需要思考应当如何进一步展开工作,使这项技术更加完美。   

“超人视力”公司副总裁格雷古瓦-卡塞达(Gregoire Cosendai)称,预计公司将于2011年夏季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日本研制

这种仿生眼由德国公司Retina Implant AG研制,由一个尺寸3毫米×3毫米的微芯片以及1500个光传感器构成。光传感器的作用是取代因疾病丧失功能的视网膜。与此前研制的仿生眼相比,Retina Implant打造的电池动力仿生眼无需使用笨重的附件,例如安装在深色眼镜上的摄像头,这在仿生眼研究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种仿生眼背部的一个微型芯片能够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让他们再次看到钟表指针和日常物品。植入仿生眼已帮助2名男性盲人和1名女性盲人在因色素性视网膜炎失明后第一次看到物体。几天之内,所有3名患者均能看到摆放在桌子上的物体,其中包括杯子茶托。在此之后,更多患者接受这种治疗。

眼科医生用“非常令人吃惊”形容测试结果,首批英国患者将在几个月内成为这项技术的受益者。专家们表示,这种视网膜下植入设备能够让失明症的治疗爆发一场革命,就像耳蜗植入设备改变聋人的生活一样。首批受益者将是那些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的人。色素性视网膜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逐渐破坏视网膜并最终导致患者完全失明。此外,仿生眼也可以用于治疗与衰老有关的视网膜黄斑变性疾病,这是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失明原因。英国当前未被治愈的视网膜黄斑变性疾病患者在50万人左右。

麦克拉伦计划2011年初开始在英国测试这种仿生眼,据悉,这款设备的造价在2万英镑至4.5万英镑(约合3.2万美元至7.2万美元)之间,与培训一条导盲犬的费用不相上下。然而,这种仿生眼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失明症,在广泛使用前仍需做更多工作——有望在5年内广泛使用。

澳大利亚

“仿生”眼球为了帮助盲人重见光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种不需要正常视觉系统的“仿生”眼球。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系统,将11个“小片”植入与接收处理视觉刺激有关的大脑的不同部位。每个“小片”包含43个电极,能使用电信号刺激大脑,从而形成类似于屏幕像素的“光点”。这些“小片”总共可以产生不到500个光点,而健康的眼球可以产生100万至200个这样的光点。尽管远远不如正常眼球,但这样的视觉也可以使盲人的生活变得更容易。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