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姓

胥姓

中文名 胥姓
得姓方式 华胥氏后代、胥臣后代、姬姓后代
主要分布地 四川、安徽、山西等
百家姓排名 285
相关姓氏 童姓、姬姓、陈姓
著名人物 胥臣、胥克寻
目录导航

历史发展

起源演变

胥(Xū)姓源出有三:

 

1、出自上古时候,

  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最擅长农业生产。炎帝的部落崇拜凤图腾,和崇拜龙图腾的黄帝部落一起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中有一支族人叫作赫胥氏,其后代以“胥”作为姓氏,世代相传。

2、出自春秋时期

  ,晋国有个大夫叫胥臣。他的儿子叫胥甲,胥甲的儿子叫胥克,胥克的儿子叫胥童。这是胥姓的一支正式形成,世代相传,是今天胥姓的一个主要来源。

3、出自复姓改为单姓

  古代春秋时期,晋国有个贵族华胥氏,后来简称为胥氏,后来也简称为胥氏。

  胥姓始祖:胥臣。晋国臣子中有一位胥臣,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便是我国胥氏家族的始祖。胥臣,字季子,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依照《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司空,世代的子孙都是晋国的大夫,像其子胥申,其曾孙胥童,便曾相继叱咤风云,使得胥氏家族一开始名气异常。发源于山西的胥氏,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播迁和繁衍,到了宋、明之际,便已满布天下。望族居吴兴郡(今浙江省吴兴县)。故胥氏后人奉胥臣为始祖。

迁徙传播

(缺)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臣,他的后代以父字为姓,世代相传姓胥。胥姓:学者认为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华胥氏”(伏羲、女娲姓“风”)据说“其民鼓腹而游,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恶”。另“赫胥氏”据说“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盖炎帝也”。一般以为胥姓为晋大夫胥臣之后,《左传》载:东周(公元前770-256)春秋时晋国(今山西省)晋文公(重耳)流亡时始祖胥臣,字季子,追随之,有殊功,后以使命过冀,见冀缺锄草农具,其妻赠送之,相待如宾,乃举于文公。晋国楚国城濮之战,始祖蒙马虎皮溃楚军。官拜“司空”,采邑(封地)为“臼”又称季臼,后代有的用“邑”为氏称“臼”或“季臼”。其子胥甲,孙胥克,曾孙胥童,玄孙胥午皆为“卿、大夫”。 胥臣死后,周倾王4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了军情,主帅赵盾削甲的官爵,逐到卫国,起用甲子----胥克。晋厉公时,克之子胥童为卿,他与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后人中为避仇杀,一支以祖父名字为姓,改“胥”为“童”,称童姓(《通志—氏族略》)。山西、陕西一带本是我们的根。……南北朝,宋、明之际,族人向今甘肃、山东、河北、江西、江苏、湖南、安徽、河南、东北、四川、等地拓展。《百家姓》把胥姓的“郡望”定在“琅琊郡”:春秋(公元前770-256年)指“齐”今山东胶南市琅琊。南北朝(420—479年)中原居民南迁,白下(今南京北,幕府山西南)为“客籍”也叫琅琊郡。《百家姓》编于宋朝,说明——当时胥姓成为望族是在琅琊郡,(可能是山东省或南京)。

人口分布

胥氏族人春秋时代主要分布在山西地区,活跃在琅琊郡附近。

南北朝、宋之际,胥氏族人向东南方向迁徙,开始往全国各地分散,但始终分布在山西附近地区,但有向沿海地区扩展分布的趋势。

明朝中叶以后,西北之甘肃、宁夏均有胥姓入籍,并有沿海之胥姓渡海赴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此后不久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湖之胥姓被迫入迁于今四川、重庆之地。

明清时代,逐渐有北方之胥姓迁入内蒙地区以及东北三省。

21世纪胥氏人口不众,但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还是分布在四川、山东、安徽等地。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1、郡望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天山东省东南部谙城、临沂、胶南一带。

2、堂号

  暂缺

 

宗祠对联

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威扬蒙马;   文擅乘龙。   ——佚名撰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大夫胥臣,字季子,食采于臼,又称臼季。曾跟从公子重耳(晋文公)出奔,后官司空。文公时,晋、宋、秦、齐联军与楚、陈、 蔡联军在城濮会战,胥臣在马身上蒙以虎皮,击溃陈、蔡军。下联典指北宋长沙人 胥偃,字安道,少年时苦学!后中进士甲科,官至 翰林学士、开封知府。他初见欧阳修时,就为欧阳修的文章感到惊奇,于是把欧阳修召到自己门下,还把女儿嫁给他为妻。为官谨慎,生活俭朴,做官前家有良田数十顷,后来都分给了簇人。   威扬蒙马;   学擅雕龙。   ——佚名撰胥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另一个版本)。上联典指春秋晋·胥臣为下军大夫, 《左传》曰:“晋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溃。”下联典指宋·胥偃有文名,欧阳修爱其才,妻之以女。   谋成蒙马;    文擅雕龙。   ——佚名撰胥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另一个版本)。

胥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书生能镇方面;   闺箴雅重丹阳。   ——佚名撰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胥鼎屡典边镇,朝野倚重,南渡以后,书生镇方面有成者,唯鼎一人。下联典指宋代丹阳人胥偃与其子、孙皆早逝,闺门三代寡居,为世所称。

 

姓氏名望

胥姓属于汉族传统较少见的姓氏。有关胥氏名望的典籍记录主要集中在春秋时期以后,胥氏古代名人主要集中领域是政界。而近现代胥姓名人的职业则集中在医药界、军政界、艺术界。

胥氏古代名望代表人物为:晋国大夫胥臣,晋国将领胥甲,北宋骈文家胥偃,金国重臣胥持国,明朝大臣胥文相等。近现代名望代表人物为:中国共产党烈士胥克寻、胥光义父子、中国解放军海军中将胥治中、著名骨科专家胥少汀、著名医药学家胥佩菱、著名红学家胥惠民、著名山水画家胥力浦、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胥午梅等。 [12] 

胥姓古代名人

胥臣(公元?~前622年待考),晋国人(今山西)。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氏鼻祖之一。

曾跟从公子重耳(晋文公)出奔,胥臣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官拜司空,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晋文公时,晋、宋、秦、齐诸国联军与楚、陈、蔡诸国联军在城濮大会战,胥臣在战马身上蒙以虎皮,乘夜出击,一举击溃了陈、蔡联军。胥臣的世代子孙都是晋国的大夫。

胥甲(生卒年待考),胥臣之子;晋国人(今山西)。著名晋国将领。

胥臣死后,周顷王四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了军情,主帅赵盾削了胥甲的官爵,逐到卫国。

胥童(生卒年待考),胥甲之孙,晋国人(今山西)。晋国大臣。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晋厉公时,以胥甲之孙、胥克之子胥童为上卿。而胥童与当时晋国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晋厉公,胥童遂被其杀害。

胥偃(生卒年待考),丹阳人(今湖南长沙)。北宋官吏、骈文家。

少年时苦学,后于宋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中进士甲科,官至翰林学士、开封知府。

胥作霖(生卒年待考),江西宜黄人。南宋奇人。

胥持国(公元?~1197年待考),代州繁畤人(今山西忻州)。著名金国大臣。

经童出身。金章宗时曾出使南宋。累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右丞。金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被御中台劾奏,不久复起为枢密副使,佐完颜襄治军于北京。

胥鼎(公元?~1226年待考),胥持国之子;金国人。金国将领、大臣。

胥鼎本来是个读书人,金大定末年擢进士第。官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行省于平阳。镇守河东一方,朝廷倚重。兴定初,进平章政事,封莘国公。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致仕。金哀宗即位,复拜平章政事,封英国公。

胥必彰(生卒年待考),湖南常德人。明朝大臣。

官职是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对朝廷命官的监察。他忠于职守,权贵犯错,也直言不讳。

胥文相(生卒年待考),巴陵人(今湖南岳阳)。著名明朝大臣。

胥文相平生不治产业,不阿权贵。人怜其贫,赠以金,坚辞不受。胥文相好学能文,老年犹著述不倦,有《石泉稿》、《洞庭君山集》传世。

胥姓近现代名人

胥克寻(1892~1934),四川巴中江口区人(今四川平昌)。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胥克寻幼年入私塾,后因家贫辍学,以务农兼贩货为生。1930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3月23日,胥克寻掩护红军主力撤退后,在红录台田家嘴遭国民党伏兵包围,因腿部中弹受伤被俘。胥克寻在受尽折磨后壮烈牺牲,终年四十二岁。

胥光义(1916~),别名许鑫,胥克寻之子;四川巴中江口区人(今四川平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胥治中(1917~1994),湖北石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将。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国家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5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七岁。 [13] 

胥少汀(1921~),山东恩县人(今山东平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著名骨科专家。

胥佩菱(1927~),女;四川成都人。著名医药学家、抗癌药研制专家。

胥彬(1928~),江苏人。著名现代药理学家。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胥峥,上海人。教育家、环境学家。

胥惠民(1940~),陕西蓝田胥家村人。古典文学专家。

胥惠民是新疆师范大学教授 [14]  ,中国水浒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湖北省社联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胥廷周(1941~),云南麻粟坡人。著名医学家。重庆市电信局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全国邮电医学会理事,中华临床医学会中山临床医学研究会会员。

胥力浦(1951~),江苏南京人。著名现代美术家。

现为中国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江苏省灌南文联专职副主席,美协主席。曾荣获“中国百杰画家”、“德艺双馨艺术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1999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胥洪模:医学家,前列腺医科专家。 [15] 

胥肖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青岛基地政治部主任。

胥昌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少将,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

胥宏达:《空中英语》杂志社社长。

胥午梅(1962年6月6日~):安徽省合肥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主持

研究考证

1924年(湘阴)《胥氏族谱》“统宗世纪表”载:一世祖箕公。据"人物传"称林公,字明良,周广顺间官济南太守,见五代自梁唐以来,兵戈不断,民不聊生,致仕后与三子耀公于任所地家焉。命长子兴,字有道,次子旺,字泽润,由豫章南徙,兴徙湘阴县牛口塅,寻再迁邑之大荆里,即后之胥家冲山里;旺徙蒲圻,惟四子祖公守祖先坵墓。有歌词曰:“宋时楚游四十春,兴旺耀祖一胞人。长兴落业长沙地,次旺迁居在蒲城。三耀随父山东去,祖镇先宅未离门。此是黄堂亲嫡派,子孙永执认宗亲。”林公弟甫公,字仲山,其三子希,由南昌省从兄有道于湘阴,经岳阳,爱其风景佳胜,挈家居岳阳城之剪刀池。明洪武间,林之裔孙万章仍居山里,为上门祖;万钟迁河边,为下门祖;万权迁临湘泉塘关,为中门祖。是谱为湘阴、岳阳、临湘四支胥氏合修。胥氏后裔散居长沙、岳阳、平江、临湘、汉寿、湖北监利、石首等县。

按:《通志·氏族略三》:“胥氏,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或言出赫胥氏之后。”《百家姓考略》:“系出华胥氏,晋有胥臣。”[2]

按《国语-晋语四》、《左传》载:东周(前770--256)春秋时晋国(今山西)晋文公流亡时,胥懿之孙胥臣,字季子,追随之,有殊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有一次,胥臣出差经过冀地(今山西河津县), 正好看见没落贵族子弟郤缺在田间除草,他的妻子来为他送水饭,两口子互相尊敬,“相待如宾”。他直接把郤缺带走,向文公举荐 [17]  。二十年后,胥臣的孙子就是在这个人手下遭到打击,甚至一蹶不振的。晋楚城濮之战,胥臣蒙马虎皮溃楚军。官拜“司空”,采邑为“臼”又称季臼,后代有的用“邑”为氏称“臼”或“季臼”。其子胥甲,孙胥克,曾孙胥童、胥午皆为“卿、大夫”。其弟胥婴做过晋国新下军主将。

晋厉公时,克之子胥童借厉公患重臣权势太盛,除了郤缺之后为卿,他与权臣栾书、中行偃有积怨。后来栾书、中行偃弑厉公。胥童遂被杀害,其后人一支为避仇杀,以祖父名字为改"胥"为"童"(《通志·氏族略》)。胥何(胥童之子)一支迁至齐国。胥何的孙子胥泽和四个儿子胥启、胥毕、胥度、胥思仕于齐,有官声,得郡——琅琊《胥氏五修谱序--皇清嘉庆十年》。

四川盐亭、射洪县馆《胥氏宗谱》光绪六年庚辰编制,共五卷。序言“……稽之《路史--伏羲》云:“母华胥孕帝,华胥之渚”。华胥国,即今陕西蓝田县。胥之得姓始此,厥后赫胥氏出现,《通鉴》前,编普“庄”“列”等书,从神灵统一中国,是胥姓之为……”

湖南岳阳市档案局藏《胥氏族谱》民国十三年(1924)联谱……卷内序言记载,“胥氏为姬姓,周宣王支子,封华胥国;周幽王时因避犬戎居琅琊,易姓胥。”

北京图书馆藏《 胥氏族谱》(清)胥立义纂修 清乾隆五十一 (1786)序言“……我胥氏系出唐叔虞之后晋七族之一。”江西九江的《胥氏五修谱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