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慈元庙等建筑物于1943年为日寇所毁,仅存废墟。幸《慈元庙碑》等碑石免遭劫难,才得以重新树立。
《慈元庙碑》书于"弘治己未夏"(即公元1499年),这是陈白沙去世的前一年。这时他已年逾七旬,书法家到了这个年纪正是"人书俱老"的时候。尽管他当时得病小愈"尚未堪笔砚",然而"力疾书之",于是神往气随,心与笔应,一气呵成。给后世留下了这件茅龙笔书的巨作。
《慈元庙碑》高1.8米,宽1.05米。额书四字为行楷,字径9厘米;正文六百多字,跋文一百多字,行草兼之,字径3至5厘米。远看之,字体纵横错落,布局浑然一体,有若罗汉列阵,气势雄伟;近观之,用笔矫健奔放,结字险劲峻峭,个个如持戟将士,气宇轩昂。近代书法评论家以称其峭劲处似欧阳询,其轩昂处似李邕,其豪放处似怀素。""许陈白沙晚年的书风,在此碑中尤能体现。
世道升降,人有任其责者,君臣是也。予少读《宋史》,惜宋之君臣,当其盛时,无精一学问以诚其身,无先王政教以新天下;化本不立,时措莫知,虽有程明道兄弟不见用于时。迹其所为,高不过汉唐之间。仰视三代以前,师傅一尊而王业盛,畎亩既出而世道亨之,君臣何如也?南渡之后,惜其君非拨乱反正之主,虽有其臣,任之弗专,邪议得以间之。大志弱而易挠,大义隐而弗彰,量敌玩仇,国计日非,往往坐失机会,卒不能成恢复之功。至于善恶不分,用舍倒置,刑赏失当,怨愤生祸,和议成而兵益衰,岁币多而民愈困,如久病之人,气息奄奄,以及度宗之世则不复惜,为之掩卷而涕,不忍复观之矣。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刘文靖广之以诗曰:"王纲一紊国风沉,人道方乖鬼境侵,生理本直宜细玩,蓍龟万古在人心。"噫!斯言也。判善恶于一言,决兴亡于万代,其天下国家治乱之符验欤?宋室播迁,慈元殿草创于邑之崖山。宋亡之日,陆丞相负少帝赴水死矣。元师退,张太傅复至崖山,遇慈元后问帝所在,恸哭曰:"吾忍死万里间关至此,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投波而死,是可哀也!崖山近有大忠庙,以祀文相国、陆丞相、张太傅。弘治辛亥冬十月,今户部侍郎,前广东右布政华容刘公大厦行部至邑,与予泛舟崖门,吊慈元故址,始议立祠于大忠之上。邑着姓赵思仁请具土木,公许之。予赞其决,曰:"祠成,当为公记之。"未几,公去为都御史,修理黄河,委其事府通判顾君叔龙。甲寅冬祠成。是役也,一朝而集,制命不由于有司,所以立大闲,愧颓俗,而辅名教,人心之所不容已也。碑于祠中,使来者有所观感。弘治己未夏,予病小愈,尚未堪笔砚,以有督府邓先生之命,念慈元落落东山作祠之意,久未闻于天下,力疾书之,愧其不能工也。南海病夫陈宪章识。
《慈元庙碑》的价值 明代大儒、自沙陈献章纪念宋亡殉国的杨太后而撰书的《慈元庙碑》,是一块很有历史文物与书法艺术价值的碑刻。当代宋史专家陈乐素教授生前评说: “此碑概括地记述了那段历史,字迹刚劲洒脱,实在难得。”①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秽。贾谊《过秦论》这个论断,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何也?读者认同也。而陈白沙的《慈元庙碑》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失为一篇具体而微的“过宋论"。 “宋之君臣,当其盛时,无精一学问以诚其身,无先王政教以新天下,化本不立,时措莫知。虽有程明道兄弟,不见用于时。……南渡之后,倍其君非拨乱反正之主,虽有其臣,任之弗专,邪议得以间之。大志弱而易挠;大义隐而弗彰,量敌玩仇,国计日非。往往坐失机会,卒不能成恢复之功。……善恶不分,用舍倒置}刑赏失当,怨愤生祸,和议成而兵益衰,岁币多而民愈困。”陈白沙《慈元庙碑》对宋亡这段论述,有别于一般史评单纯地或过份地强调蒙(元)崛起入侵的外部原因,而着重剖析内因,对宋室“自腐”,直指无遗。并分阶段论述其盛时、衰时致腐的因素。其考察问题的方法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