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中专初创:

1978年的中国,浙江广播电视学校成立。

初创时期是一所培养新闻与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人才的中专学校,由浙江省广播事业管理局主管。校址位于余杭和临安交界一个叫万市的山村。

1982年11月,搬迁到杭州市拱墅区时称“第二文教区”内的舟山东路65号。

2000年,成为一所具备一定规模、办学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中等专业学校。

浙江传媒学院校园风光浙江传媒学院校园风光(5)高专奠基:

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要使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本世纪末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号召,国家广播电视部与浙江广播电视厅合作筹建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以培养较高层次的广播电视人才。

1984年4月,国家广电部下达《关于同浙江广播电视厅合办学校事》,以正式文件批复浙江广播电视厅同意扩建、合办一所广播电视新闻学校。同年10月,国家广电部正式作出《关于同浙江广播电视厅合办广播电视专科学校的决定》。

1994年,经国家广电部同意、报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

合并转型:

2000年5月,按照上级政府的部署,广电学校与已经转制为国家广电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广电高专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文同意在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浙江传媒学院,待办学条件达到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规定时,再向教育部正式申报成立。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6)

2003年1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在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浙江传媒学院。

快速发展:

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浙江传媒学院;与此同时,新校区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顺利建成。

2011年9月,桐乡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经教育部批准获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成立。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17)2018年3月,浙江传媒学院航空学院揭牌成立;[6]5月,浙江传媒学院创业学院荣获“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称号。[2]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学院有2个全国性研究机构,4个省级研究机构,10个校级研究机构。

  • 全国性研究机构

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

  • 省级研究机构

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

浙江广播电视研究院

  • 校级研究机构

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研究所

新闻传播研究所

影视创作研究所

媒介经营管理研究所

光电研究所

王国臣创作室

现代网络媒体智能研究所

节目主持人研究发展中心

长三角社会发展中心

图书情报研究所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奖(论文、论著等)
序号 成果名称、等级 评奖单位 获奖时间 获奖人及排名
1 第四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浙江省社科规划办、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2011.5 肖国飞
2 第三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认识 浙江省社科规划办、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2010.6 肖国飞
4 浙江省社科联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价值重估与哲学转向 浙江省社科联 2008.12 何仁富
5 优秀论文二等奖:论和谐校园建设 浙江省高校思政研究会 2006.6 周圣亮2/2
6 优秀论文奖:加强针对性,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浙江省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 2008.5 魏新龙
7 优秀论文三等奖:大跃进民歌的历史主人翁意识 菏泽市社科联 2008 韩金玲
8 优秀论文二等奖:论大跃进运动的国际背景 菏泽市社科联 2007 韩金玲
9 优秀论文三等奖: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阻梗力量及消解路径选择 浙江省高校党建研究会 2010.12 姚望
10 优秀论文三等奖:场景记忆与社会主义认同-关系及其限度 浙江省高校思政研究会 2011.11 姚望
11 优秀成果三等奖:新媒介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政主体间性教育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 2009.12 宋红岩1/2
12 优秀论文一等奖:新媒介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范式探索 浙江省社科联 2010.6 2/2
13 优秀论文三等奖:高校德育叙事转向及其创新 浙江省教育厅 2010.10 宋红岩1/2
14 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浙江省教育厅 2011 宋红岩1/3
15 优秀论文三等奖:能人村治的权力结构分析-以浙江省金村治理为个案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 2008.12 戴冰洁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奖(论文、论著等)
序号 成果名称、等级 评奖单位 获奖时间 获奖人及排名
1 第四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浙江省社科规划办、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2011.5 肖国飞
2 第三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认识 浙江省社科规划办、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2010.6 肖国飞
4 浙江省社科联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价值重估与哲学转向 浙江省社科联 2008.12 何仁富
5 优秀论文二等奖:论和谐校园建设 浙江省高校思政研究会 2006.6 周圣亮2/2
6 优秀论文奖:加强针对性,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浙江省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 2008.5 魏新龙
7 优秀论文三等奖:大跃进民歌的历史主人翁意识 菏泽市社科联 2008 韩金玲
8 优秀论文二等奖:论大跃进运动的国际背景 菏泽市社科联 2007 韩金玲
9 优秀论文三等奖: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阻梗力量及消解路径选择 浙江省高校党建研究会 2010.12 姚望
10 优秀论文三等奖:场景记忆与社会主义认同-关系及其限度 浙江省高校思政研究会 2011.11 姚望
11 优秀成果三等奖:新媒介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政主体间性教育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 2009.12 宋红岩1/2
12 优秀论文一等奖:新媒介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范式探索 浙江省社科联 2010.6 2/2
13 优秀论文三等奖:高校德育叙事转向及其创新 浙江省教育厅 2010.10 宋红岩1/2
14 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浙江省教育厅 2011 宋红岩1/3
15 优秀论文三等奖:能人村治的权力结构分析-以浙江省金村治理为个案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 2008.12 戴冰洁

办学条件

截至2019年3月,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图书文献96万册,电子图书75万余册,音像视听资料近5万件,已成为中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

《浙江传媒学院报》样图(一版)《浙江传媒学院报》样图(一版)《浙江传媒学院学报》学报主要栏目有:新闻传播、影视研究、艺术研究、文学·语言、教育·教学、思政·管理、数字信息等。学报为16开本,88页,双月刊。已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2006年5月,校刊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组织评选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赵晓兰获优秀编辑学论文一等奖;2007年底,校刊又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地方高校学报联络中心组织的评选中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学报的“影视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周克庸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主编,华晓红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主编,赵晓兰获优秀论文奖。

师资力量

院系专业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引才计划入选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重点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引才计划入选者2人,省“151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人才34人,省级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四个一批”人才8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5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才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3人,行业高端人才50余人。[2]

人才计划

“changjiang学者”特聘教授    徐小洲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王俊杰

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入选者    陈正哲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王俊杰、梁碧波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王俊杰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徐小洲、王俊杰、梁碧波、沈苇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    徐小洲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徐小洲

“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黄敏

浙江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杨超

浙江省海外引才计划入选者    陈正哲、 MAXIM MOGILEVSKY

“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    徐小洲

“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    张解放、黄敏

“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    何仁富、陈兵、吴艳彧、王国勤、李新祥

“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詹成大、李贞、李晋林、温怀疆、吴生华、方建移、王保华、周朝霞、章洁、卢炜、鲁连显、钟丽茜、李涛、徐爱华、吴爱芳、陈奕、卢睿蓉、曾胜、赵莉、张少飞、薛林峰、陈凌广、李文冰、韩程、杨超、赵礼寿

省、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四个一批”人才    鲁强、倪学礼、傅拥军、沈苇、翟量、方兴东、吕帅、吴文瀚

省高校教学名师    何仁富、周朝霞、郑亚楠、常青、王平

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姚争、詹成大、张解放、徐方迁、张雷、孙燕、吴爱芳、李新祥、钱归平、黄鸣刚、陈翼翔、钟丽茜、姚望

“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领军人才    黄敏

“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拔尖人才    杨超、张雷、陈翼翔

“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  王润、万波、齐峥峥、陈成、金晟、袁艺、裴雪莱、戴哲

浙江省“新光计划”电影类青年人才    黄竞天

文化艺术创作人才    沈苇、刘业伟、杨超、陈咏、陈奕、罗攀、韩忠、傅拥军、鲁强、雷涛、翟量[7]

学科建设

“changjiang学者”特聘教授    徐小洲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王俊杰

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入选者    陈正哲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王俊杰、梁碧波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王俊杰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徐小洲、王俊杰、梁碧波、沈苇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    徐小洲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徐小洲

“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黄敏

浙江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杨超

浙江省海外引才计划入选者    陈正哲、 MAXIM MOGILEVSKY

“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    徐小洲

“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    张解放、黄敏

“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    何仁富、陈兵、吴艳彧、王国勤、李新祥

“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詹成大、李贞、李晋林、温怀疆、吴生华、方建移、王保华、周朝霞、章洁、卢炜、鲁连显、钟丽茜、李涛、徐爱华、吴爱芳、陈奕、卢睿蓉、曾胜、赵莉、张少飞、薛林峰、陈凌广、李文冰、韩程、杨超、赵礼寿

省、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四个一批”人才    鲁强、倪学礼、傅拥军、沈苇、翟量、方兴东、吕帅、吴文瀚

省高校教学名师    何仁富、周朝霞、郑亚楠、常青、王平

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姚争、詹成大、张解放、徐方迁、张雷、孙燕、吴爱芳、李新祥、钱归平、黄鸣刚、陈翼翔、钟丽茜、姚望

“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领军人才    黄敏

“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拔尖人才    杨超、张雷、陈翼翔

“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  王润、万波、齐峥峥、陈成、金晟、袁艺、裴雪莱、戴哲

浙江省“新光计划”电影类青年人才    黄竞天

文化艺术创作人才    沈苇、刘业伟、杨超、陈咏、陈奕、罗攀、韩忠、傅拥军、鲁强、雷涛、翟量[7]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中心),41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艺术类专业23个。[2]

院系设置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电视艺术学院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华策电影学院

媒体工程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音乐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

大学体育教学部

公共艺术教育部

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

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专业

类型

层次

录音艺术

艺术类

本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 (双语播音)

艺术类

本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 (影视配音)

艺术类

本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 (礼仪文化)

艺术类

本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类

本科

动画

艺术类

本科

动画(漫插画)

艺术类

本科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类

本科

影视摄影与制作 (电影摄影与制作)

艺术类

本科

影视摄影与制作 (电视摄像)

艺术类

本科

影视摄影与制作 (电视节目制作)

艺术类

本科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类

本科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艺术类

本科

摄影

艺术类

本科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类

本科

服装与服饰设计 (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

本科

舞蹈编导

艺术类

本科

艺术与科技

艺术类

本科

表演

艺术类

本科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二胡)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古筝)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声乐)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大提琴)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小提琴)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扬琴)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琵琶)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竹笛)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钢琴)

艺术类

本科

人工智能

普通类

本科

会展经济与管理

普通类

本科

传播学

普通类

本科

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

普通类

本科

公共关系学

普通类

本科

广告学

普通类

本科

广播电视学

普通类

本科

广播电视工程

普通类

本科

数字媒体技术

普通类

本科

文化产业管理

普通类

本科

新闻学

普通类

本科

汉语言文学 (网络文学与创意写作)

普通类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普通类

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

普通类

本科

编辑出版学

普通类

本科

网络与新媒体

普通类

本科

网络工程

普通类

本科

英语

普通类

本科

软件工程(传媒大数据)

普通类

本科

对外交流

院系设置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电视艺术学院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华策电影学院

媒体工程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音乐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

大学体育教学部

公共艺术教育部

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

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文化传统

专业

类型

层次

录音艺术

艺术类

本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 (双语播音)

艺术类

本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 (影视配音)

艺术类

本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 (礼仪文化)

艺术类

本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类

本科

动画

艺术类

本科

动画(漫插画)

艺术类

本科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类

本科

影视摄影与制作 (电影摄影与制作)

艺术类

本科

影视摄影与制作 (电视摄像)

艺术类

本科

影视摄影与制作 (电视节目制作)

艺术类

本科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类

本科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艺术类

本科

摄影

艺术类

本科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类

本科

服装与服饰设计 (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

本科

舞蹈编导

艺术类

本科

艺术与科技

艺术类

本科

表演

艺术类

本科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二胡)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古筝)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声乐)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大提琴)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小提琴)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扬琴)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琵琶)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竹笛)

艺术类

本科

音乐表演(钢琴)

艺术类

本科

人工智能

普通类

本科

会展经济与管理

普通类

本科

传播学

普通类

本科

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

普通类

本科

公共关系学

普通类

本科

广告学

普通类

本科

广播电视学

普通类

本科

广播电视工程

普通类

本科

数字媒体技术

普通类

本科

文化产业管理

普通类

本科

新闻学

普通类

本科

汉语言文学 (网络文学与创意写作)

普通类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普通类

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

普通类

本科

编辑出版学

普通类

本科

网络与新媒体

普通类

本科

网络工程

普通类

本科

英语

普通类

本科

软件工程(传媒大数据)

普通类

本科

文化标识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一流学科(A类)1个,省一流学科(B类)2个,校培育学科13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中外合作培养硕士学位项目(视觉传媒)1个。

省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A类)、新闻传播学(B类)、信息与通信工程(B类)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与传播、艺术、汉语国际教育

社团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3)截至2019年3月,学院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十三五”省级优势专业,7个“十三五”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建成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学、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编辑出版学、文化产业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传播学、广播电视工程、网络工程、戏剧影视文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音乐表演、录音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十三五”浙江省优势专业: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学

“十三五”浙江省特色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文化产业管理、摄影、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数字媒体技术

省级重点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1 播音与主持艺术
2 广播电视新闻学
3 广播电视工程
4 广播电视编导
5 动画
6 戏剧影视文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联手行业产学合作培养广播影视人才创新实验区

省级精品课程:广播电视编导业务、电视导演基础、影视剧创作、传媒导论、中外礼仪基础(资料不全)

学校领导

省级重点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1 播音与主持艺术
2 广播电视新闻学
3 广播电视工程
4 广播电视编导
5 动画
6 戏剧影视文学

现任领导

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科廷大学、韩国中央大学等。开展了教师访学、产学研合作平台、交流生、交换生、短期访学、国际课堂、联合培养硕士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2012年学院与英国奥斯特大学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积极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2013年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资格认定。2014年学院与英国波尔顿大学合作视觉传媒硕士学位项目获得教育部资格认定。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校训

敬业、博学、求真、创新

校徽校徽敬业:勤勉笃实,爱岗奉献;潜心学术,诲人不倦;勤奋刻苦,学而不厌。

博学:博于问学,追求新知;虚怀若谷,求知若渴;刻苦钻研,锲而不舍。

求真:上下求索,献身真理;感悟理性,严谨务实;知行并重,求做真人。

创新:审时度势,引领潮流;除弊兴利,革旧布新;志存高远,与时倶进。

校徽

校标呈圆形,上部自左而右内环绕中文校名全称,下部自左而右内环绕英文校名全称;中部为信鸽图案,标志传媒工具;信鸽翅膀呈现CM字符状,标志传媒的缩写;信鸽展开的翅膀犹如浪花,象征着学校勇立潮头、各学科齐头并进;信鸽飞翔的姿态和象征太阳的红色圆形结合,赋予学校充满朝气和蓬勃发展的形象。

校旗校旗校标中文字体为书法家沙孟海字体,英文字体为Arial Black。色值为:红色(C:17、M:99、Y:100、K:0),白色(C:0、M:0、Y:0、K:0)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基本尺寸为2500mm×1550mm。旗面左上角为完整的校标,校标后面为中文校名全称及英文校名全称;旗面底色为红色,校标和文字为黄色。色值为:红色(C:17、M:99、Y:100、K:0),黄色(C:0、M:0、Y:55、K:0)

校歌

《浙广是一条河》

浙广是一条河

每一朵浪花都是深情与执着

浙广是一条河

我们在里面尽情地逐浪

浙广是一条河

一条年轻的河

它没有悠长的源头

也没有值得炫耀的河床

没有古渡 没有老柳

岸上的草地才绿了十多个春秋

可我们

已看到了大海般的脉络

浙广是一条河

一条碧波荡漾的河

河的梦想 河的情操

招引我们踏风而来

带着满怀的激情和千年的追求

等待每一次潮起

每一次霞落

堤岸高举着我们

风儿正栖在肩头

让我们扬起信念的风帆

光荣和骄傲在前方多情地闪烁

浙广是一条河

我们崇拜奔腾的姿势

浙广是一条河

我们珍惜历史的每一次赋予

浙广是一条河

每一道波浪都饱含着关怀和焦灼

老师啊 在浪峰上

给我们讲述老水手的故事

不因短暂的搁浅而退缩

不因一时的破浪而自满

春天时际的岸口

您的身影在灿烂的桃花汛里

雕塑成最灿烂的一条

浙广是一条河

峰起峰落

演绎着岁月的悠悠深情

将青春写进高远的天空

奋斗 在这一刻

定格成辉煌的旋律

浙广是一条河

一条生机勃勃的河

桨声远处是河的方向

为了今日的峥嵘明日的风流

我们心系方舟

同为大河奔流

学校荣誉

浙传媒体(艺术团队)

浙江传媒学院先锋通讯社[8]

实验电视台

未来之星广播电台

浙江传媒朗诵艺术团

词条图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